中药对症效果才好

2016-05-30 10:48:04王宁群于涵秋
健康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味苦肺经病证

王宁群 于涵秋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特有的药物,在全世界也越来越受认可。与西药相比,中药力求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讲究因人施药,因此使用上也需要注意更多。

了解一定的中药常识

中药治病是靠药性的“四气”和药味的“五味”与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归属脏腑经络来去除风、寒、暑、湿、燥、火和各种病邪,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作用。

“四气”是指药物的性质,即寒、热、温、凉。寒性、凉性药物有清热、去火、解毒等作用,如:黄连性寒,能治疗心、胃有热、有火引起的口舌生疮、失眠等病证。温性、热性的药物有祛除阴寒,温补阳气的作用,如:附子性热,能治疗阳气虚衰引起的四肢冰冷、冷汗虚脱等病证。

“五味”即辛、酸、甘、苦、咸,是指药物的味道。酸味药物有收敛作用,能治疗汗出不止,久泻不止的病证,如:乌梅味酸,能治久痢脱肛。苦味有解毒和泻下等作用,能治疗热性病证和大小便不利的病证,如:黄连味苦,能清胃热、治口舌生疮;大黄味苦,能清胃肠的实热、通利大便;板蓝根味苦,能清热解毒,治时疫温毒引起的烂喉斑疹。

中药的“升、降、浮、沉”说明的是中药的另一类性能。升,是指药物的提升作用;降,是指药物的下降作用;浮,是指药物的发散作用;沉:是指药物的泻利作用。

“归经”是中药归属于脏腑和经络的意思。不同中药所作用的脏腑和经络有所不同,可作用在身体的不同位置。例如:杏仁走肺经和大肠经,所以它能治肺经的咳嗽和大肠经的便秘;生姜走肺、脾、胃三经,所以能治肺经的咳嗽,脾经的多痰,胃经的呕吐等。

辨证分型,减少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只有在专业中医的引导下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发挥中药的作用。比如,单就感冒来说,中医就可划分为多种病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类型的病证要按不同处方用药,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反之,不按中医理论使用中药,千人一方,大多数不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些中医用药的知识,有助于把中药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一是辨证用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将疾病辨证分型,合理调配用药。如果辨证有误则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致病情更严重。如羚羊清肺丸有清热泻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治疗肺热咳嗽效果好,用于外感风寒者则会加重病情,而通宣理肺丸治疗风寒咳嗽效果好,用于肺热咳嗽则加重病情。

二是合理配伍。配伍是指在掌握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后,按照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来正确使用中药。合理的配伍有益于治疗,但应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用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问一问药物配伍是否合理,与某些西药同时使用会不会有不良反应,在饮食上有何禁忌等。

三是要按照病情决定用量。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如红花量小养血益气,量大活血化淤;麦芽小剂量消食化积、疏肝解郁而催乳,大剂量则消散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

正确服药,避免长期用药

服用中药,要注意方法。中药的服药时间与疗效有关,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空腹服或饭前服,即早饭、午饭、晚饭前1小时左右。空腹服用的药物大多是补益药、泻下药。二是饭后服,就是在进餐后1小时左右吃药。一般,治疗各类外感性疾病或治疗上焦(膈以上的心、肺)疾病的药物多在饭后服。三是两餐之间服,也就是饭后2小时左右,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大多数调理身体的药物,如治疗肝胃不和、脾胃不和的药物多在这个时间服用。四是睡前服,即睡前半小时左右服药,如养心安神类、补肾类的药物。

一般来说,中药作用缓和持久,但慢性病人长期服用,往往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大黄作为泻药长期服用可导致便秘;肾病病人长期小剂量使用含马兜铃酸制剂可导致肾功能不全;长期泡服胖大海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等。因此,慢性病人长期服用中药需注意调节药物品种,避免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味苦肺经病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雪莲花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爱你(2019年21期)2019-06-21 02:31:42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大剂苦参治不寐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