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贫血

2016-05-30 10:48李爽
健康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营养性溶血性失血性

李爽

小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根据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可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

一、不同年龄的儿童,贫血的标准是不同的

在新生儿期(年龄小于28天)血红蛋白小于145 g/l 即为贫血。1~4 月(尤其2-3月)血红蛋白小于90 g/l才为贫血。4~6月 血红蛋白小于100 g/l为贫血。6月~6岁 血红蛋白小于110 g/l为贫血。6月~14岁(接近成人标准) 血红蛋白小于120 g/l为贫血。为什么在出生后2—3个月血红蛋白有明显的降低呢?

临床上我们把生后2—3个月时血红蛋白降至90g/L左右,称为“生理性贫血”。这是小儿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呈自限性,一般不需治疗,3个月以后贫血逐渐恢复。造成生理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②胎儿期的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③加之婴儿生长迅速,体重增长快,血容量增加很多,红细胞被稀释。

特别注意的是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而且较重,在生后3~6周时血红蛋白可下降至70~90g/L。如果血红蛋白下降至小于70g/L或合并其它疾病时,应考虑少量输血,大量输血不利于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

二、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三、贫血原因: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生成减少)

(1)缺乏造血物质

缺铁性贫血。常见病因:

①体内贮铁不足: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

②铁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如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或者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

③生长发育快:随体重增长,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

④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食物过敏、肠息肉、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病因:①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故常见于素食乳母喂养或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小儿。②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叶酸,故叶酸缺乏常见于仅以羊奶喂养或严重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者。

(2)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

2、溶血性贫血(破坏增加)

(1)红细胞内在异常:

①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北方常见)。

②红细胞酶缺陷 如蚕豆病(南方常见)。

③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南方常见)。

(2)红细胞外在异常:

①免疫因素 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②感染因素 如寄生虫、细菌毒素等破坏红细胞。

③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④其他如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丢失过多)

(1)急性失血:

如外伤,大量的鼻腔出血,脑出血,尿血便血等。

(2)慢性失血:

如胃肠道畸形或疾病、钩虫病等。

四、临床表现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特别询问出生史+喂养史)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可出现反甲,口腔黏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等。常有异食癖,时有消化不良、呕吐或腹泻。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特别询问出生史+喂养史)

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常为母乳喂养而未添加辅食(尤其乳母长期素食或维生素吸收障碍)者、长期仅进食植物性食物或单纯羊奶喂养者。既往患慢性腹泻,或长期服用甲氨蝶呤、苯巴比妥等药物。

患儿皮肤呈腊黄色,呈虚胖或颜面略浮肿。头发细黄、稀疏。维生素B12缺乏者出现神经症状,如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甚至退步。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但可出现神经精神异常,如烦躁、易怒。患儿常食欲不振、恶心、腹泻、腹胀、舌炎,可伴肝脾肿大。

3、溶血性贫血(特别询问家族史+籍贯)

苍白、黄疸为突出表现。

(1)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常伴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及腰背痛、茶色尿。重者可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溶血起病缓,病程长,多有间歇发作。在慢性病程中,常因感染、劳累或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贫血和黄疸突然加重,伴有发热、寒战、呕吐,脾肿大显著并有疼痛。

五、检查诊断

1、生成不足贫血:血常规、贫血系列、骨髓象;

2、溶血性贫血:血常规、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红细胞酶的测定,血红蛋白电脉抗人球蛋白试验、骨髓象、肝胆脾彩超;

3、失血性贫血:尿便常规及失血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六、特别注意

1、如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等肿瘤性疾病造成的贫血。

2、如有肝豆状核变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等疾病造成脾功能亢进,可进而造成贫血。

3、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嗜血细胞增生症等疾病也可造成贫血。

七、治疗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查明和去除病因:纠正偏食习惯,治疗胃肠道疾病。

(2)补充铁剂。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去除病因:如纠正患儿或乳母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2)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3、溶血性贫血

(1)支持治疗 应避免劳累、感染,避免使用可诱发溶血的药物。

(2)纠正贫血 急性溶血时可输注悬浮红细胞。免疫性溶贫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

(3)病因治疗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输血治疗,必要时行脾切除术;蚕豆病:避免接触容易诱发疾病的食物及药物,发作时可输血、补充新鲜红细胞;地中海贫血:可输血治疗,条件允许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积极去除病因,可予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必要时输注洗涤红细胞。

猜你喜欢
营养性溶血性失血性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七十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钙剂联合维生素D3治疗儿童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失血性贫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