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次仁
【摘 要】农牧区学校的住宿生大多为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许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亲,思想、情绪都不稳定,想家、不适应等原因使得他们很难专心学习。再加上饮食、卫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要管好住宿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就如何照顾好农牧区小学生的住校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牧区;小学生;住校生活
建设好、管理好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是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上水平。我校作为西藏典型的农牧区小学,学生基本校,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习惯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如何照顾好农牧区小学生的住校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心爱护,让他们以校为家
对于住校的留守儿童來说,在家里边他们就是小皇帝,父母会尽可能让他们吃好、穿好、休息好。但到了学校,一切都得自己动手,而且还可能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教师就要特别关心班上的每一位寄宿生,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住校情况: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上课能不能听懂?有没有人欺负?像这些简单的问题都要一一过问。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消除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畏惧感,同时发动当地的学生和他们交朋友、结对子,让每一位寄宿生都能很快地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当中去,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作用的。
二、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寄宿制学校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把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学校安全管理、生活管理和卫生管理制度,做到凡是有学生在校,就要有老师管理和保护。作为学校校长要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校舍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保证在各种应急情况下都有教师负责疏导、保护和管理学生。
对于我校低年级学生,学校的校级领导、教师、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要像父母一样,经常关注学生的安全。做到24小时学生身边有能提供安全保护的人员,教室有教师、活动场所有教师、休息有生活老师。同时,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要给学生讲细,天天讲。不仅给学生讲,还要充分利用家长到校接学生、看望学生等时机,给家长讲安全防范策略,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三、丰富他们的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寄宿生24小时都在学校,课余时间难免枯燥无味。如果学校里学习生活单调,学生难说会孤独寂寞,势必情绪低落甚至厌学。学校应把开展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课堂上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自主能力”,师生互动交流,人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个个愿意参与讨论交流。如学校组建艺术、体育、书画等兴趣小组,配备好图书、报纸、杂志、象棋、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文体活动器材,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好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切实有效地组织好开展好以上各种文体比赛等。学校教育成绩再好也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生寄宿后对社会家庭接触变少,为弥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不足,学校应尽可能多地组织校外活动,如参观、调查、公益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杰出人才。
四、细处着手,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寄宿生年纪小,他们的自主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处,仅靠老师的跟班管理显然不够。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照顾自己。每学年,在新寄宿生入校后,我们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内务培训。教会学生叠被子、摆鞋子、洗衣服等,教育学生从严要求自己,为他人着想,使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懂得融入集体,成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还利用年龄稍大的五六年级学生帮助和带动年纪小的学生,让他们当宿舍的舍长,当各项活动的领头人,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锻炼成长。我们根据职能的需要,分别设置了“环保卫士”、“节能卫士”、“生活卫士”、“纪律卫士”,让学生轮流做小管理能手,采取每周一评议,对做得好的学生采取鼓励,学生的管理才能得到了展现。
五、精心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这些寄宿学生离开了家来到学校寄宿就读,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因此我们应当全力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班上寄宿生的学习水平,为他们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同样采用一帮一的小组合作模式。同时针对他们基础较弱的问题,多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去辅导,力争让他们以较快的速度赶上本地学生。寄宿生因为住校,所以每晚都有晚自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一对一地进行辅导。
我校的住校生教育管理工作才迈出一小步,需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不断地探索、创新、完善,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