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

2016-05-30 20:02陈璐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陈璐

【摘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的差异性推动着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笔者通过分析旅游三阶段中跨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传播特点,提出了在跨文化视角下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遵循民族文化的变迁规律,保护民族地区核心文化,保持文化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坚持民族认同原则,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互利共赢。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旅游;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旅游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需求与愉悦,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异地的一种活动。从这个定义上可以将旅游视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旅游者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旅游时,他身上所承载着的是他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文化元素。虽然对于个体旅游者而言,他只不过是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暂的观光游览,看似不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当旅游开发到一定阶段,有大量的旅游者持续不断地涌入到旅游目的地时,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便不容忽视。这种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旅游地和客源地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

一、旅游三个阶段中跨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及传播特点

从文化角度探究,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碰撞与融合,是旅游者对异文化的一种体验,进而重新认识自身文化的一个过程。而旅游本身是一个连续而又复杂的过程,笔者将其简单概括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在这三个阶段中跨文化传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旅游前阶段,旅游者首先产生的是对旅游的需求。1977年,美国学者Dann提出了旅游的“推动性与拉动性因素学说”。推动力是指存在于旅游者内心的无形的内在的欲望,是导致个体旅游者离开惯常居住环境的因素。拉动力指不同地方的旅游目的地对人们的吸引或拉动,主要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特定因素。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拉动力是不同地域、群体、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旅游者需要具备旅游条件。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提出旅游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及“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在研究跨文化旅游中,经济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关键因素还是文化自信。在跨文化旅游中,旅游者一般是从高势能文化区进入到低势能文化区,旅游者在向往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带有对自身文化的优越感。

旅游中,人际传播是这一阶段跨文化传播的主要传播形式。在旅游者之间以及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之间的跨文化傳播形式多为文化间的相互沟通和交融,很少发生冲突。但当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者会与当地的社区居民以及服务者发生直接的接触,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互相作用,这种作用下的结果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Bochner曾指出积极方面是改进双方之间的态度、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促进社会交流;消极方面的是有可能产生负性态度、落入俗套产生偏见、增加紧张情绪、怀疑和敌意,甚至会产生暴力攻击行为。

旅游后,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旅游者自身文化的影响,二是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前者,当旅游者结束在异地的旅游回到本土文化环境中,旅游者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入到自身文化中,进入到一种反文化休克状态。后者,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融与冲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文化,文化是稳定的也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影响可能引发当地人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也可能保护甚至振兴当地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

综上,跨文化传播在旅游整个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旅游活动是可见、可闻、可感的,但是跨文化传播却是无声、无形的;旅游地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旅游者的外来文化,同时旅游者也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旅游目的地的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

二、旅游对民族地区影响的利弊分析

1、积极影响

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的经济欠发达,而发展旅游是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两种异文化相互交流,外来先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从文化角度分析,旅游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一个地区的封闭状态,外来旅游者的进入,可以开阔当地居民的眼界和思路。当旅游兴起后,地区经济的增长提高了民族文化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地位,旅游产品重新激活了对本民族的往昔记忆,唤起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增强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使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层次得以深化;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一些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遗产由此得到拯救和发展,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社会角度分析,旅游可以促进民族地区女性群体的就业,进而提升民族地区女性社会地位,同时家庭的婚育观念发生改变,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这对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2、消极影响

外来旅游者的行为和思想对当地民族文化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可能会改变民族文化传统。通过旅游开发,当地的文化传统成为旅游产品向旅游者展示,类似表演的性质使民族传统文化趋于弱化,导致民族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以至庸俗化;民族旅游开发模式与开发理念单一,民族文化趋于同化,使其失去原有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于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旅游开发可能使民族文化传承发生断层以致消弱,民族文化环境的原生性土壤遭到破坏;民族地区的社区居民与外来游客相遇,使社区居民原有的社会价值观或被改变或被完全颠覆,传统道德观念退化乃至遗失。

三、结论

笔者认为,旅游的开展促进了文化的自觉和重构,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时必须确立社会性的旅游发展观,民族的核心文化应得以保存,基本价值观不应改变,做到旅游开发与保护传统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在社会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生存发展日益发生着变化,导致了民族文化的弱化乃至同化,减弱了民族地区旅游地的吸引力,在这种影响下,民族地区应大力提倡和发扬传统的民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形成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秉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以保持民族地区长久的旅游吸引力,推动地区旅游业向着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以桂林、西安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16-17.

[2]薛熙明,覃璇,唐雪琼.旅游对恩施土家族居民民族认同感的影响——基于个人生活史的视角[J].旅游学刊,2012,27(3):27-35.

[3]林龙飞,杨斌.论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 80-82.

[4]高捷,田敏.民族旅游的困惑与选择——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能否双赢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6).

[5]沙爱霞,马义红.回族聚居区农家乐旅游开发中的女性角色转换研究——以宁夏径源县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7-110.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