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企合作基础上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2016-05-30 17:22:42鲍玮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鲍玮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標。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体现在合作意识欠缺、合作基础不稳定、合作机制不够顺畅等方面,这些问题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亟须建立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卓有成效的培养体系,丰富培养形式,从而使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真正提高。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90-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促进了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校企合作的不断升级,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新途径,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支持。探索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为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择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一)订单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双向合作为主,通过岗位需求,学校实施定向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用人协议,经过学生同意之后形成三方协议。一旦达成合作,校企双方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从而满足学生未来的岗位能力需求。当前该模式应用较为广泛,效果较好。

(二)校企互动模式

该模式由企业向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实习岗位,学生能够在企业进行实地操练,增加学生的实用技能。合作期间,企业可以选拔优秀技术人才到高职院校为学生讲课,学校也可以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工作,接受岗位培训。这一合作形式互动性更明显,有利于弥补高职院校实习场地不足的缺陷,同时也使企业的人才选拔更有针对性,所以这种模式应用也较为广泛。

(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企业会将部分生产线或者业务转移至高职院校内开展,根据专业不同调整合作内容。企业将部分生产流程转移至高职院校,有利于学生更快捷、更直观地进行顶岗实习,因此能够一举两得。不但能够缓解企业场地紧张问题,同时也能够节约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投资。这一模式尚处于实践阶段,推行不够广泛,但是在未来校企合作当中,这一合作模式具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企合作基础上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认识不到位

虽然在高职教育改革当中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但是在实践当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与本科院校相较,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财政支持相对不足,而且在培养形式、培养成效上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到位,尚未认识到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当中,难以将创业创业能力作为主旨目标,对其价值有所忽视。在合作培养当中,过于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熟练度,但是对其创新能力的重视则相对不足,与之相关的引导也很少,尤其是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更加忽视,这就形成了校企合作基础上“重就业、轻创业”的教育弊端。在校企合作当中,虽然建立了实训基地和双向人才交流模式,但是集中教育内容主要以知识技能为主,忽视学生未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一合作模式显然与高职教育理念相违背,因此其促进作用不够明显,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二)合作基础不扎实

虽然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仍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在不断丰富,但是合作深度却难以拓展,而这一问题正是制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校企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根基却不够扎实,不少项目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或者流于形式,虽然已经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实训场地,但是在人才培养中却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规划的执行、实习成绩的考核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些问题都说明校企合作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根基不够牢固,企业派遣到高职院校的教师尚未完全发挥其专业优势,对于高职课程的优化、教育模式的选择上作用不够明显。

(三)合作机制运作不畅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提高其实践性和创新性。但是在当前的校企合作当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不够顺畅,只是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合作重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校、企、政府三方共同合作,才能构建起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稳定平台,以机制促发展。从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等形式来看,还有不少内容需要尽快调整,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而当地政府则需要引入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促进校企合作模式更趋于完善化。

三、校企合作基础上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養途径

(一)校企合作建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切实作用,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起完备的合作保障机制。例如,成立专项管理部门,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确定合作形式后密切合作联系,优化合作内容,为了确保双方合作的持续性,需要由专项部门实现双方的协调沟通,保证合作进度,并对合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富有岗位实践经验的专家来高职院校担任专职教师,优化学校师资结构,促进合作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依托高职院校资源与科研优势,利用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践。在实际合作当中建立起激励、考核方面的完善机制,从而使合作效果更为理想。

(二)校企合作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体系

保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还需要综合体系保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当前校企合作内容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属于辅助内容,甚至在一些合作内容中忽视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是以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改变这一问题,就需要校企合作当中建立专门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合作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高职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知识、校内实训、创业实践等内容,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需要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使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保证授课效果。

第二,师资体系建设。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有高素质的教育专家,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兼职教师进行配合实训,企业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与高职院校一道构建起校内外实习基地,从而为高职学生创业搭建更稳定的孵化平台等。当前高职教学中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企业与高职人才资源的整合,能够将专家教师推向一线教学位置,而高职教师也能够通过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水平,双方合作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积极帮助,有利于实现双方共赢。

第三,创新创业氛围的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环境熏陶有着密切关系,在校企合作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训练实践,从而形成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励高职学生踊跃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例如,企业可以赞助高职学校组织创新创业比赛,请企业专家来到高职院校做创业演讲或者开展座谈活动,在高职校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组成创新创业社团,以良好的外力助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校企合作当中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构建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将创新创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三)校企合作丰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形式

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校企合作的途径将进一步拓展,从而体现出合作的意义与价值。企业具有良好的实践平台,而高职院校则有着人才、科研、项目升级等方面的优势,如果两者能够将双方的优势条件引入校企合作当中,那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形成极大助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办学效益将进一步提升,对于企业而言,则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两者合作成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平台。

除双方合作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外,还可以共同开发项目课题,在课题研发当中以高职教师为主,选择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参与项目,企业可以提供資金支持,也可以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同时,校企合作还要构建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将成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枢纽,结合双方的科研项目进行联合创新,建立合作企业奖学金制度,明确奖励方法,对于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学生,经学术委员会评定审议后,可以将其作为毕业设计,或者计入学分,学生在达到制定标准后能够提前申请毕业。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同时更有利于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总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社会发展与就业趋势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掘校企合作优势,推动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以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自信与创新积極性,以创业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为高职教育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吴雄熊.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4).

[3]张文彬.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业指导,2015(17).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