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月琴的活态传承研究

2016-05-30 16:55沙吗阿玑嫫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月琴传承发展

沙吗阿玑嫫

【摘要】:月琴是彝区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与彝族群众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传承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彝族月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继承,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并推动彝族月琴等器乐艺术创新发展,使彝族月琴在中华文化大家园中经常“叮当”、永发光彩!

【关键词】:凉山彝族;彝族音乐;月琴;活态保护;传承发展

引言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老民族之一,五彩斑斓的彝族文化在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任何文化的形成主要是由各个民族与自然和社会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在漫长而艰难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和器乐。彝族器乐不仅是彝族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桥梁,还是凝聚彝族人文精神的瑰宝,彝族人民对月琴犹为喜爱,它与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伴,是传承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2014年以来,我结合所学的彝族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对凉山彝区月琴音乐的有关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收获。本文拟从彝族月琴的制作与演奏、月琴在彝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等角度,研究提出保护与传承发展彝族月琴音乐的几项对策。

1.月琴的构造、弹奏及彝区传播分布

月琴是作为彝族人民常用的传统弹弦乐器,具有流行早、传播广等特点。月琴于200多年前开始流行于彝族地区,月琴起源于阮,最早可追溯到汉武帝时,在《史记》中的《礼记·乐记》就曾有过记载。自晋代起在民间流行,唐代起有了月琴之名,那时候的月琴还和阮有着相似之处,到了清代就与阮完全不同了,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并开始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彝语称“弦子”、“库竹”、 “腔资”、“杰猜”、“四弦”、“蛙扒月琴”等。当今,彝族月琴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巍山;四川省凉山、攀枝花、乐山和贵州省威宁、广西省、云南省四省区,影响着数百万彝族群众。 月琴在弹奏时,既需要抱住,又需要手指不停地进行按、压、拔、挑等,有利于心脑手协调配合,左手有按、颤、滑等技巧,右手用食指或手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奏法以弹、挑、扫为主。

1.2 月琴在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早在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吗乌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的月琴就受到了热烈的赞扬。彝族有“男弹月琴,女吹口弦。”的说法。月琴是彝族成年男子必备之物。它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清弹时如丝丝细雨,急拨时犹如万马崩腾。月琴与彝区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不仅喜欢在休闲娱乐或劳动时聆听月琴音乐,在“彝族年”和“火把节”,神圣的婚嫁和送祖灵仪式上,也会出现月琴的影子。月琴陪伴彝族人民走过无数风雨飘摇的岁月,叙述传播着古老的故事,在见证凉山彝族地区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继承着彝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并一直随着凉山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着。月琴与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随,发挥着娱乐、教育、认知、交流、审美等重要作用。

2.月琴传播与继承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西部地区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能吟唱本民族史诗或掌握其他文化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正在急剧减少。随着全球化浪潮加剧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断层失传的危险日益显现。西方文明,强势文化正威胁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安全。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在急剧的现代化进程中,虽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是绝不能忽视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研究。丢掉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损失。彝族月琴音乐是2009年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但是在目前,月琴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发展前景让人忧虑。

2.1 会弹奏彝族月琴的人越来越少。一是“城二代”多数不再说彝话,主动接触学习月琴等传统器乐的意识基本淡漠。在现代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与影响的背景下,许多彝族孩子更多地去学习钢琴、萨克斯等西方乐器。二是农村青年男女除少数考上高中、大学外,多数已奔向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打工挣钱去了,农村只剩下大量的老人和小孩,无力顾及月琴音乐的欣赏与传承。三是城乡小学、初中等想学的在较生,也因包袱太重而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器乐。

2.2 月琴表演的场所越来越窄。表现在:一是受到了城市化、现代化冲击,彝族青年男女之间通过弹奏月琴表达爱慕之情的几率大幅度减少了。二是由于城乡之间、乡村之间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办理结婚、老人丧葬等群体性活动中的热闹程度明显降温,歌舞音乐喧哗的场面也开始萎缩。三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倡导并推行节俭的风气,有许多群众性节庆活动被取消,月琴等传统器乐当众表演的机会不再多。

2.3 传统月琴乐曲流失越来越快。表现在:一是彝族民间月琴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记手弹。当前,民间传承者普遍只是随着心情随意弹奏月琴,缺乏相应的专业性知识。不会教人弹奏月琴,影响了对后人的专业性教育培训。二是现代信息载体的记录也很少,改革开放以后的八、九十年代,凉山州歌舞团制作了一些记录彝族月琴、马布、口弦等器乐磁带,但现在已很少能播放。月琴弹奏CD专辑也仅有沙建美老师的一张。因此,彝族月琴音乐曲谱流失越来越快,可供传承记忆的尤为珍贵。

2.4 政府对月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措施不多。近年来,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比较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制定实施了一些政策措施,申报确定了个别彝族月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总体感觉是保护措施不多,引导传承力度不够。文化和教育等政府部门也没有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

3.传承与保护凉山彝族月琴的措施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开幕式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赖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环境而存在的。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没有了传承人的口传身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传承。没有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月琴音乐作为彝族人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应坚持保护与创新并重、部分与整体相连、活态续存与历史记录相结合的原則,当前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3.1纳入总体规划,实施重点保护。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凉山州的重要资源,是推进凉山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小康的重要精神营养。传播月琴等音乐艺术是展示凉山各民族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将彝族月琴音乐的传承纳入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将彝族月琴音乐作为凉山州特色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制定实施针对月琴等彝族传统器乐保护与传承的专项规划。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用于保障民族文化的抢救、保存、挖掘、维护、整理和利用等所需的经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保护经费纳入财政年度支出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金额,促进对月琴等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全面搜集保存月琴资料。充分利用乐谱保存、音像保存、记谱保存、录音保存等多种方式。包括整理现存的月琴音乐资源,收集散落各地的彝族民间月琴乐曲,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录音。政府文化部门应明确牵头机构,组织专门队伍开展对月琴、乐器资料的普遍调查工作。

3.2加强教育培训,实现后继有人。人才的培养,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对文化资源的保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要有意识的选拔、培养传承人,所以,确定传承人是至关重要和严肃的,传承人必须具有较高水准、能代表这一文化遗产。教育部门应制定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大纲,把彝族乐器、彝族音乐等民间音乐编入中小学教材中。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给他们普及彝族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如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的艺术学院可以把凉山彝族的民族传统乐器纳入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专业班的范围,并向其他专业学生开办选修课,积极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优秀杰出的月琴继承人。使所学专业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民族符号。据笔者社会实践考察了解到,昭觉县东方红小学开设了彝族器乐课程。西南民族大学与喜德县瓦洛小学联办了小学月琴践习班。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阿铁说日老师前来授课。四川省彝文学校(凉山州民干校)在国家财政拨款和凉山州歌舞团的支持下开办了彝成立了学习彝族乐器的培训班,由凉山州歌舞团月琴演奏家沙健美进行教学。西昌学院拨款在艺术学院开设了月琴选修,并聘请了凉山州歌舞团的月琴演奏家马小乌进行教学指导,这些做法,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广,我们可从中借鉴和了解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问题。

3.3深入挖掘研究,推动创新发展。一是重视社会组织建设,资助和引导发挥民间组织在传承和弘扬彝族月琴文化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地应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成立彝族器乐协会等组织,承担对月琴的研究、交流和教育培训等事务。从事文化研究与保护的一些志愿性民间组织,也可以定期向人民群众普及彝族月琴知识。二是组织开展月琴音乐艺术研究交流活动,探索传播新途径;组织举办跨市州、省区的月琴表演、器乐比赛等交流展示,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继承与开放创新能力。同时,应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器乐弹奏技法,结合其他少数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特点,找到与月琴弹奏的结合部、连结点,推动彝族月琴弹奏技法和效果的创新发展。

3.4加强宣传交流,扩大传播面和影响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艺术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形式也更加多样。要充分利用好物质传播媒介的作用能给彝族艺术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一是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在电视、报刊开辟专栏等方式,加大新闻主流媒体对彝族月琴的对外宣传力度。如:电视台可以设计关于彝族乐器的专题节目,邀请月琴演奏家、民间艺人对月琴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表演。二是加强全媒和自媒体宣传。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以通过媒介加大凉山彝族音乐的宣传和普及的力度。月琴爱好者可以在各大网络社区上传优美动听的月琴乐曲和详细介绍。还可以展示个人的精彩弹奏曲,同其他爱好者交流学习弹奏月琴的体会,加强沟通互动。三是提供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州歌舞团等组织应坚持把彝族月琴搬上大舞台。在西昌,每周五都在举行惠民音乐会,在使用西洋乐器和音乐的同时,应把演奏凉山本土乐器作为主打特色。将彝族传统乐器同彝族现代乐曲相结合表演。演出能够提升月琴知名度,使人们认识了解彝族乐器,激发年轻人学习月琴的兴趣,有利于推动彝族月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凉山州在组织出国出境对外开文化交流活动中,也应将月琴作为必须演奏的器乐,彰显民族特色音乐。

3.5融入产业发展,夯实月琴生命根基。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坚持政府扶持保护与市场引导是激发优秀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将月琴音乐与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展示,提升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如可以在西昌湿地保护区、普格螺吉山景区设置月琴等彝族乐器表演场所,增强景区的神秘化和感染力。二是开发彝族月琴音乐旅游产品和工艺美术品,如凉山本地产生制作的月琴成品、月琴曲谱、月琴弹奏技法书、月琴乐曲专辑,还有绘有月琴图案的包、帽、衣、扇等日用纪念品。使凉山成为传播彝族月琴音乐的重要源头,提高月琴在境外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拓宽月琴爱好者的展才空间。政府文化部门应为月琴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可安排他们到基层文化站工作,从事送文化进村和城市社区文化普及工作。中小学校招录音乐老师时,应注重选用具有彝族器乐知识的毕业生。在举办火把节、彝族年等公益性群体活动中,应鼓励和支持民间月琴爱好者参与表演,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

4.结语

保护的目的不只是让遗产进博物馆,还要通过传承,真正让它活在民间,且能不断发扬光大。应该努力让彝族月琴得到妥善的保护并永恒的传承发展下去。声响艺术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拯救声音绝不是简单地把录音录像放在博物馆里,像标本那样保护,而要保存其固有的生命力,只有活跃的传承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彝族月琴应该得到妥善的保护并永恒的传承发展下去让“叮当”之声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永续相伴,让“叮当”之乐成为世界各族人民品味彝族優秀文化的佳作。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严肃对待,广泛吸取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先进手段,不仅能够解决彝族月琴文化的保护与彝族月琴音乐的开发,还可以开创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相互拉动、相得益彰的最佳局面。我们要以对历史、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科学实施,用实际行动去助推和实现彝族月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凉山彝族月琴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相信,通过创新实施彝族月琴保护、继承和发展的若干具体措施,能更好地发挥月琴在传承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更多的民族、更多的人民接受和喜欢彝族月琴,让月琴走出彝区、奔向全国,成为在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一朵奇葩。通过驰而不息地努力,一定能让彝族月琴如源远流长的彝族历史一样,永恒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冬娜.《浅谈月琴在京剧中的演奏》[J].《文艺生活 文艺理论》.20142014(2):29-29

[2]郭燕.《月琴在京剧音乐中的功能》[J].民族音乐,2011(3);68-68

[3]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新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4]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5]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方克立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6]张立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7]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M].李涛.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8]陈文海.《世界文化遗产导论》[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3年1月

[9]牛淑萍.《文化资源学》[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

[10]李燕琴.《世界遗产与旅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11]彭兆荣.《文化遗产学十讲》[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1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2月

[13]乌尼乌且.《彝族传统文化》[M].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出版,2005年8月

[14]毛艳.《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15]王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16]马学良.《彝族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

[17]韦安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M].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04年

[18]罗自强.《凉山彝族文史资料专辑》[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88年

[19]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鲁庆华.《彝族月琴曲金阳调赏析》[J].田向弘.《艺海》.2013(5):58-59

猜你喜欢
月琴传承发展
悦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母爱消防车
徒步中国,患难情侣走不完的一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