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直机关健全改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2016-05-30 10:48覃清蓉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作风建设党的建设长效机制

摘 要:作风是形象,是力量。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全党上下出现一股新风正气。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需要长期抓、经常抓,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

关键词:作风建设;机关;党的建设;长效机制;中国共产党

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全党上下出现一股新风正气。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考验,机关党的建设还存在部分党员“百姓化”、部分基层党组织“群团化”、部分党组织活动“庸俗化”、部分单位党建工作“边缘化”等突出问题,“灯下黑”现象时有所见。对此,四川省直机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实施“第一责任工程”“立根固本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着力构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机关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第一,压紧压实党建责任。明确党建责任制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前提。责任就是使命,使命重于泰山,大力实施“第一责任”工程,推动管党治党责任真正落地生效。一是建立健全“六级”责任体系,做好机关党的建设“顶层设计”。二是把机关党的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与中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管理机制,督促各部门真改、实改、彻底改。三是建立运行机关党建工作“双述双评双考”①责任机制,增加同级党委机关党建目标绩效考核分值权重。

第二,筑牢夯实基层基础。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大力实施“立根固本”工程,真正使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经常化、常态化、长效化。一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机关党建的首位,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把践行党的宗旨作为核心内容,着力拧紧思想“总开关”。成都2015年组织集中学习 5000多场次。二是开展“五强”党组织和“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实施“双强六好”示范建设,抓点促面、点面齐进,有效带动机关党建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把作风建设作为“先手棋”常抓不懈,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优秀机关党员干部事迹,褒扬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典型人物,营造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四是推行强化队伍思想保障、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强化机关党的监督、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约谈签字背书“五强化”工作措施。2015年,成都查处9家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违纪案件15起,曝光违反党纪典型案例5人。

第三,提升党建生机活力。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大力实施“活力提升”工程努力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使每个基层组织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一是着力构建既严肃认真又充满活力的机关党建工作新常态,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的内生力。如,四川省直机关工委探索总结出机关开展扶贫帮困、做好群众工作的“五步工作法”,探索实施与群众贴心、让群众舒心、让群众放心、让群众开心、让群众顺心。二是大力营造学先进、尚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级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都市创设“机关夜校”,为机关党员干部职工量身开设文化、艺术、体育等11类课程培训,先后培训机关党员职工3800多人次,丰富了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模式,大视野、全方位、新角度地谋划机关党建工作。成都市探索实施“党建项目工作法”,通过项目化定责、定量化履责、常态化述责、社会化评责、信息化督责、延伸化追责等,构建起由市委书记负总责,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具体抓,市纪委组织协调,49个市级部门牵头推进84个工作项目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风建设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这是机关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存在问题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举当前机关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总结了重庆市涪陵区近年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探索了建立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路。通过调研认为,四川省直机关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工作敬业,勤政务实。但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对省级机关干部作风,认为好的占33%,较好的占35%,认为一般的占25%,认为差的占7%。从调查情况看,群众反映强烈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1.宗旨淡薄,作风漂浮

有的衙门习气重,官架子大,群众意识差,安不下心,沉不下身;有的习惯于“闭门造车”,深入基层调研不足,导致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导致安排多,落实少。

2.学风不浓,玩风太盛

部分干部学习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学习动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害怕吃苦不愿学,提升无望不想学,得过且过不用学,自我满足不需学。

3.贪图享乐,奢侈浪费

规范津补贴后,有的单位变着花样花钱,吃请现象屡禁不止,公车私用或公车私驾现象依然存在,存在“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委不查”错误观点。

4.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守旧,精神萎靡,工作消极,缺乏锐意进取的激情和敢想、敢干的勇气,存在“长工活、慢慢磨”的消极思想。有的干部有“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上升空间狭窄,升职无望,工作得过且过。

5.中层梗阻,妨碍发展

从调查情况看,企业和群众对“中层版块”的反映较大。一是大局意识差,怕担风险,滥用自由裁量权,简单机械地用条条框框处理问题,导致政令不畅,削弱执行力。二是服务意识差,认为群众来办事是在求他办事,故态度生硬,效率不高。三是廉洁自律差,有吃、拿、卡、要的现象。

6.不讲原则,当老好人

一些领导干部信奉“中庸之道”,遇事和稀泥,当和事老,对不良现象听之任之,奖惩不逗硬,导致少数单位风气不正,人心涣散。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作风建设已经开展几年了,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能做的工作都做了,群众和行政相对人满意度已经较高了,产生了自满情绪;有的认为目前单位内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机制、体制方面原因造成的,单靠行政机关自身的力量很难再有所作为,从而产生了厌倦情绪。二是对机关作风建设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劳动纪律和服务态度,而不是思想意识的问题。三是对机关作风建设的目的性认识不高。出发点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主动性不强。

2.制度设计不完善

一是操作性不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原则性规定多,具体实施方法少,操作性不强。二是监督乏力。硬性的监督措施缺乏,有效的具体办法不多,导致监督不力尤其是下对上的监督难以进行。三是考核不够严。考核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评价机制。四是结果运用不够。缺乏有效的考核、督查结果运用机制,为督查而督查,为考核而考核的情况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意见建议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健全改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那么,如何建立健全这些长效机制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第一,作风教育要常态化。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根本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而正确的思想认识需要靠教育来实现。要突出实践培训教育,建立健全系统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培养机制。具体突出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群众观念、道德情操、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以多种方式落实作风教育打牢改进作风的思想根基。要突出重点对象,坚持分类指导,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情况,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目标要求和办法措施,不搞一刀切,在活动对象上、解决问题上、环节方法上分类指导,把“规定动作”做到位,使“自选动作”有特色。要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约束机制,在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中,潜移默化进行作风教育,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廉洁自律。

第二,党性教育常态化。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根本。干部作风不正,归根到底是党性不强造成的。加强作风建设,应把党性教育作为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一是深入开展世界观和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二是加强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每个胜利都离不开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今天加强作风建设,尤其需要继承和运用这个“传家宝”。应把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三是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不仅活动方案的安排要突出作风建设要求,载体设计也要突出作风建设内容,效果检验更要突出作风建设标准。

第三,联系群众常态化。把握联系服务群众这个重点。要按照中央要求,出台相关细则,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办法作出详细规定,推动领导干部真正深入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及时了解民意,准确摸清实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点:见“真群众”,要求地方不能“导演”,不能搞“培训”;摸真情况,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应明确联系群众的刚性要求。比如,开展蹲点调研既要有时间要求,又要有内容要求;结对帮扶既要有具体帮扶对象,又要有明确的帮扶方式。应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湖南省已连续10多年不间断地开展“双联”(机关部门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建设和扶贫工作,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第四,制度建设要常态化。制定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建立以多数群众公认为关键标准的干部选拔机制,建立健全民意诉求表达制度、维护群众权益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党章在党的制度体系中的统领地位,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努力构建以党章为核心的机关党建的制度体系。实行开门考评,加大民主评判力度,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考核、评判机关党建工作的办法,充分体现和落实基层和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综合运用考评结果,把考评结果作为综合评价部门(单位)工作和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注释:

①“双述”,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向同级党委常委会、机关党委向同级机关工委每年进行1次党建工作述职。“双评”,同级党委常委会评议党组(党委)党建工作,机关党员评议机关党委基层党建工作。“双考”,机关党建目标绩效考核、机关党建工作巡察考评。把“双述双评双考”情况作为评价党组(党委)书记、机关党组织书记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机关党的建设责任追究办法,严格责任追究。

作者简介:

覃清蓉,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2016年一般调研项目“四川省直机关健全改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CJD2016DY05)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猜你喜欢
作风建设党的建设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