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方腾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艺术体裁形式,是由舒伯特确立的,是优美的旋律和美妙的人声的和谐统一。《故乡》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是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据作曲家陆柏华介绍,他是在泪光中完成的这首作品,该作品是作曲家的亲身的感受所作。当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人们流离失所,战争使祖国到处都是满目疮痍,心里充满了悲痛和哀伤,期盼这样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当时陆柏华正在广西,一部分进步青年在看到祖国大陆失陷的时候,集体前往桂林,归桂林带来了革命气息。而张帆先生的词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送到了陆柏华的手里。陆柏华在到歌曲的瞬间就被感动了,内心的情感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对歌词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一次又一次的去体验诗句中的情感,感受诗句中的韵味,揣摩诗句中的境界,并琢磨着整个诗句的语气,研究哪些字重要,哪些字不要强调,整个音乐该怎样布局,最终形成了这首包含情感的艺术作品。但是当时候词作家所描绘的故乡是江南,而陆柏华在创作的时候心里想的故乡是湖北,虽然两地不同,但是在抗日时期的爱国大背景下,不管哪里,故乡都是我们的祖国。
(一)叙事性的旋律
从作曲家创作的原由来看,我们非常能够理解这首作品的旋律特征了。这首作品是一首抒情性质的艺术歌曲,在作品中包含戏剧冲突性,但是就旋律的进行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运用了叙事风格的旋律进行。在作品中没有连续的大跳,旋律以级进为主,并且伴有附点节奏进行,是对朗读音调的模仿,也使得作品在叙事性和抒情中游刃有余的进行切换,不仅美化了旋律性,有使得作品的语调更加接近说话,而更加的真实便于理解。
作品的一开头,就运用了叙事风格的音调,如谱例1 :
这一句除了开头的四度跳进以外,其他部分大多都是级进,旋律的上下波动性非常的小,就像是说话的叙说语调一样,平平稳稳。而这一旋律主题在整个第一段贯彻始终。
在不同风格的第二段,也是鲜明的宣叙风格,连续三个同音,在比较稳定的旋律线条上平行的走了四拍,节奏一般都是与语音调差不多的八分音符为主,表现出叙事的速度,属于念白性质的旋律加入一些节奏和稍微的旋律级进。在这过程中,还出现了八度的大跳,并且后面的音也是围绕着整个音进行的级进,类似于同一个音调的说话,是典型的叙事性旋律风格。
(二)充满张力的节奏
在这首作品中,充满了戏剧性,而这首作品由于旋律上一般为叙事音调的,情感波动比较大,因此作曲家在音乐的节奏上面做了精心的设计,使得音乐的节奏带动了整个音乐的紧张性。在本首作品中节奏的张力主要表现在三连音的运用和休止的运用上,其中休止又有四分休止和分休止。在曲中休止的停顿往往并不是表示音乐的结束,和音乐的停止,而是一种屏住呼吸的紧张气氛的营造。
如演唱的开始就是休止,没有采用正拍开始,运用弱力度的弱起进入,表现出了抒发情感的基调。在后面则出现了休止,这是旋律跟随者歌词进行的停顿,但是这并非是结束和停止,而是“似断非断”的休止,将音乐的情绪拉得非常的紧绷。
节奏的张力还表现在节奏的弱起上,本曲绝大部分的句子都是弱起开始的,弱起打破了原本的强弱规律,将音乐拉得更为紧促。尤其是在弱起加上休止的时候,更是情感张力的体现。这里的节奏都是运用的弱起的節奏,将强位的节奏空掉,打破了传统的节奏,将节拍变为弱起,使得音乐被提前了,表现出音乐的节奏紧张度。在强拍出来后,立即就出现了休止,而且两拍休止以后则是十六分音符,将原本放松的情绪突然又拉紧了。同样的放松与拉紧出现了三次,使得音乐旋律紧密的结合成一条旋律线。
在这首作品中,旋律的波动是次要的,主要是节奏的紧张度,将旋律拉紧了,运用了紧张的节奏和休止的运用使得节奏非常的紧凑,不仅表现了情绪,同时也制造了气氛,共同营造了悲情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性,同时也使音乐的矛盾性加强,冲突更加明显。
(三)对比性的曲式布局
《故乡》这首作品是属于二段曲式。但是这是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歌曲结构。歌曲的第一个乐段是属于引申性的乐段。其核心动机就是第一乐句的前面的弱起附点。
这一段第一句就是前面四个小节,后面的是一个很长的乐句核心动机的引申发展,主要是描绘“河流、松林”。第三句是“春天”“秋天”的描绘,第四句是“月夜”的描绘。这一乐段共分为四个句子,每个句子的小节数都是有差异的,是不均衡的结构。
在第一乐段后面有三个小节的节奏,之后进入第二乐段。如果第一段是抒情性质的叙事,那么第二段就是控诉性的叙事。这里的调性改变了情绪也产生了变化,同样也是四个乐句,但是整个乐句更加的片段化,形成了与前面的鲜明对比。
(四)色彩鲜明的调性
这首作品的调性安排是非常巧妙的,在这里作曲家并没有使用同一种调式体系内的调式进行转换,而是采用了不同调式体系的调性转换。
在第一乐段中,音乐的整个调式是属于民族调式的,运用的是五声性民族调式,最后是落在宫音上,是具有典型民族风味的D宫调式,但是在间奏中,调式产生了变化,三十二分音符的急速下行为调性带来了改变。在这里从民族调式一下转到了西洋调式。并且加入了特性变音#A,是属于b和声小调。
在这首作品中独特的运用了两种不同体系的调性,使得作品的调性色彩非常的鲜明,两段作品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是对祖国(民族调式)与反抗外侵(西洋调式)的调性色彩的对比。
(五)渲染气氛的钢琴伴奏
在艺术歌曲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音乐与钢琴伴奏合为一体的。作曲家自己也曾表示,他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是采用了钢琴伴奏一起创作的形式,钢琴伴奏直接参与气氛的渲染。在这首作品中钢琴伴奏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抒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采用的是流行性比较强的分解和弦上下行这里描写的作品是流行是松林,是春夏秋冬,是月夜,整个作品是流动的,旋律是线条性的,因此采用了音阶和琶音的伴奏织体形式,尤其是“天堂”,这里运用了琶音的上行进行,使得音乐旋律越走越高,类似于攀爬到了天堂,非常的形象。
另外一种钢琴伴奏织体就是第二段的,快速下行的音型和拉紧的节奏(见谱例7),这里的钢琴是一个固定的伴奏音型,用紧急的下行,表现出了音乐的紧张气氛,和紧张氛围,尤其是附点前休止和后面的四分音符的结合,使得音乐具有非常震撼的音响效果,将作品的情绪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另外和弦的加入使得音响效果更加的饱满,厚重的和声表现出压抑的情绪。
《故乡》是陆柏华的一首具有叙事风格的艺术歌曲。该歌曲具有叙事性的旋律、充满张力的节奏、对比性的曲式布局、色彩鲜明的调性、渲染气氛的钢琴伴奏,是抗日时期典型的革命性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革命号召力。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演唱需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情绪度,还要加强对气息的控制,对高音和长音的把握,以及运用丰满的情感进行演唱,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完美的演绎好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