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6-05-30 10:48叶静
E药经理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达新药融资

叶静

和同期回国做药的人相比,鲁先平是为数不多熬下来的人之一,并迎来了第一个药—西达本胺的诞生。在业内人士眼中,这个药是中国自主研发拥有全新作用机制和独特临床获益的新药,创新价值不言而喻。

2015年5月22日晚上7点,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微芯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罕见地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由微芯生物研发的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2014年12月通过CFDA批准并于2015年3月正式上市。这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制剂,也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

和同期回国选择做CRO的人相比,鲁仍然拼搏在商业成功的路上,公司既未上市也未盈利;和新加入的做药的人相比,鲁的创新性可能不再是一枝独秀,现在创新药公司如雨后春笋。与鲁所经历的蛮荒时代不同,这批做药的人拥有更好的融资环境、更完善的产业链,已经无须再重走鲁当初创业时探索过的小径。

“这么多年看着他走过来,并且非常成功地把产品开发出来,确实印证了创业第一得有创业激情,第二得耐得住寂寞,第三得经得住打击。”鲁的朋友陈力说。

如果留在美国,鲁的药也许可以更早出来。在中国,它生在一个资本环境恶劣的时代,公司一度濒临清算;十多年的时间里,有4年多是在药审中心等待。他的好友李革曾多次提醒他“在中国的大环境不适合研发新药”。

最难的日子

西达本胺首次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是2005年。这一年,是鲁先平最艰难的日子。之前融来的600万美元—当时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大的一笔融资马上就要花光,有股东提出现在剩点儿总比将来什么都不剩要强,董事会开始讨论清算。

鲁先平理解股东的举动。在美国成功创过一次业后,他2000年回国。当时盛传中国的“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即将放开,融资之时各方已计划好将来的退出。鲁提前算好了账:做药三年一个坎,这600万美金可以完成临床前,届时再融第二笔钱。回国创业之初,他还有个更乐观的打算,将研发放在美国,希望美国风投参与,临床及生产放在中国,但美国的投资人那时对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显然并不感兴趣。

但中国的“纳斯达克”梦破灭了。“创业板没开,影响很大,后面融资很难。”鲁又将希望寄托在产业基金门下,并找到国内多家药厂谈合作。“基本上你能想得出来的方式我都尝试过,都不成功。那时候中国的医药界,由于我们的药品管理法对新药的定义没有改变,企业的创新价值得不到体现,大家在价值上谈不拢。”对创新药价值的认可,在中国只是近几年的事。和鲁没能谈拢的一些公司几年后也花巨资自建研发,但取得成果者寥寥。

尽管鲁先平和团队的科研工作得到投资人的认可,但无法退出又不知何日有回报的投资人不愿意再掏钱。找不到解决方案,公司只有关门。“作为创始人,你只有调整商业模式,让投资者看到一些希望,然后吸引新的资金投入。”

2006年,鲁先平将西达本胺的海外权益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授权给美国沪亚。此举不仅使公司成功度过危机,同时也将中国自主研制的创新药带入了全球视野。

但交易收益偏小,对这桩“卖儿养女”的交易,鲁先平一直很心痛。“融资好了不会在那么早的阶段进行专利授权。因为早期在研产品过大的风险会使得授权的收益低。而作为历史上第一次,你完全处于最劣势的地位。”

同年,微芯与罗氏开展合作。这一合作历时五年,不仅为微芯带来每年几百万元的收入,也给微芯的能力一个很好的背书。2007年,微芯完成了第二轮融资,鲁先平暂时安全了。

截至到2015年,微芯经历了五轮以上融资,股东多达二十多家。“2006年之前,都是我主动找投资人。”鲁说,“无论是风投基金,还是产业基金,根本不行,那几年确实非常不容易。2007年后都是投资人主动找到微芯。”几轮融资中,第一轮和第二轮的一些投资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原先持股不多的创始人及管理团队的股权越来越多,这样可以保障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2014年12月,西达本胺获批上市。这款抗癌药的适应证为复发及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个罕见病用药。在中国,这一疾病的患者并不多,这样的疾病也尚无其他药物可治疗。

“2006年后,进入临床一期,我们看到相关指标,就觉得这个石头落地了。之后就是想着产品将来怎么尽快上市。考虑到股东回报、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了一个小的适应证,风险较小,能够早日上市,有利于公司未来的融资,以支撑更多的新药研发。”2009年,微芯将这一战略跟国家药审中心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同年深圳市政府开始对微芯提供建设西达本胺生产设施的产业化支持。

“2010年时公司的走向已经清晰,我们的融资能力增强,加上863及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支持,我们做了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整。”鲁先平说。2010年,深圳微芯与罗氏的合作结束。“因为这要求我们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合作,而这样就会让我们的新药无法推进了。”

目前,微芯的产品线覆盖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等领域。西达本胺除了现有适應证外,肺癌和乳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微芯最早提交的糖尿病药项目也已进入三期临床。鲁称这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注册性实验,需要一千多位病人。

“实际上微芯证明,本土的(新药)产业也可以具有原创能力。”鲁说。不同于鲁时代从头做研发,新一代的创业者选择从海外买项目拿到中国做。“这个商业模式其实跟中国市场有关,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尽快占领某一个有需求的市场。但(缺憾是)没有获得自主的原创能力。”

十几年间,鲁看到很多同行消失了。“中国的资本环境不支持。药不同于其他产业,它的研发投入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而且受制于特殊的法律监管。”

最初回中国创业时,鲁希望几年后就可以回到美国,后来变得遥遥无期。“我跟太太开玩笑,说你嫁给了一个自认为有独特才能的人。”对这种才能的坚信使鲁留在了中国。“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种才能,不撞南墙不回头。我用所有合法的方式来实现我的才能。正是这一点,促使我创建了微芯,而且坚持了下来。我觉得我有种智慧和能力做这个事,它是我生活的目标之一。我现在唯一想的是政策。其实当年在美国创业环境会更好,但在中国它带来的历史意义不一样。我们这些人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历史性的贡献,我觉得非常荣幸,特骄傲。”

鲁先平是位运动健将,他说如果自己再高5公分,自己就可能往专业排球选手方向发展了。他从小一直在业余体校田径队,得过全国大学生排球比赛第三名,短跑、跳远都是其强项。“我们打球的时候,哪怕输得裤子快掉光了,还想再抓到机会赢个一两分回来,不认输。”

比起鲁创业的时代,现在的创业者拥有更好的机会。“现在的确跟十几年前不一样了,有这么多平台,有这么多CRO,研发的产业链非常完善,融资能力包括融资机遇都在,这么多人回来,团队组建更容易,一切都变得很好了。回想十年前,当时中国没有CRO,我们要跟学术单位合作,学术单位是比较欠缺的。那个时候是最艰难的,因为你要克服很多先天的障碍。”

对科学的执着、对国家的热爱支撑着鲁一路不畏艰辛,九死未悔;“科研是把钱变成纸,创新是把纸变成钱。”在过去15年的漫长岁月中,支持鲁先平的就是对创新的信念。“我们证明了中国同样可以创新。”

猜你喜欢
西达新药融资
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新药-培西达替尼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西达本胺联合姜黄素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ut78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16∶14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