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虻 姚婷
创作于1977年的《新疆随想曲》是旅澳作曲家储望华唯一的新疆音乐钢琴创编曲,写作源头来自于为郑秋枫的歌曲《美丽的孔雀河》编配的钢琴伴奏,乐曲以“随想”立意,结合西方作曲技法与新疆民族音乐特征,取歌曲唱词“孔雀河”对应的旋律为核心音,用重复、模进、展开等手法发展成为音乐主题;调式上,在西方和声小调的音阶中突出新疆民族音乐的特征音程,展现了新疆音乐丰富的调式特点;织体形态变化丰富,歌唱性旋律与舞蹈节奏相互交织着涵盖整个钢琴音域,实现了钢琴表现力的最大化。使得音乐激越优美、华彩纷呈;节奏汇聚了多种新疆手鼓舞的节奏形态,与多变的节拍一道,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巧妙地凝聚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极具感染力。
一、曲式分析
引子(1-5)具有散入的性质,高音区以不协和的导七和弦缓缓启动,旋律奏出贯穿全曲最核心的三音动机;低音区属七和弦模拟出强奏的鼓点节奏,音域上的巨大对比奠定了全曲豪放、热情的基调。前2小节重复一次后。双手八度交替着自上而下、由慢到快地推出一连串华彩音阶,华丽且富有幻想般地向主部过渡。
变奏主题(6-81)由小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上板后小引子引出A乐段伴奏音型。A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直接改编自歌曲《美丽的孔雀河》悠长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在左手密集的音阶跑动衬托下,呈示出一种“紧拉慢唱”的戏剧性效果,演绎出了新疆天地开阔的地域特点。B乐段采用节奏型3的舞蹈,节奏韵律富有弹性,4小节的旋律向上八度模进两次,最后一句具有收柬、过渡的作用,三度叠加的旋律缓缓下行,通过分裂、压缩形成扩充。C乐段的音乐形象是轻盈、欢快、活泼,采用节奏型4,4小节为基础的乐句对比后模进发展,上下声部节奏对位,并通过#f小调到c角调的转换形成调性调式的对置。随后的多次变奏均省略B、c乐段。
变奏一(82-125)音乐舒展、优美,是主题的缩减再现。它将A乐段旋律以模进方式做了四次变奏,变奏首先采用了24连音、20连音、15连音、7连音等一系列自由节奏,大量精致的华彩性片段横跨四个八度,打破了节拍的强弱关系及小节线的限制,使其多次以虚线表示节拍时值组合。使“即兴发展”的音乐充满幻想性色彩,节奏自由、充满弹性,左手以切分节奏轻轻衬托,如一段随意发挥的新疆舞蹈。随后的部分突出切分节奏,将主题动机与压缩变奏的节奏型3相结合。本变奏形成三个层次的变化,使随想曲的幻想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变奏二(126-164)以主题动机为基础形成2小节一组的音乐片段,借助重复、模进、分裂等材料发展手法.按照四度关系的调性布局展衍发展,大起大落的波浪状旋律线条使音乐更加奔放热烈。
变奏三(165-209)可分为四个层次,各类节奏型交替变化:165-169小节是切分节奏的小引子;170~184小节为主题动机化模进发展,平稳的旋律与以大跳为特色的低音分解和弦形成静与动、张与弛的对比,音乐轻巧灵动;185-194小节采用节奏型5,6/8与9/8拍持续交替,旋律由单音到和弦逐步加厚,结束于三个八度叠加的级进下行;195~209小节突出节奏型6,旋律形成三个模进上行的乐句,实现f小调到#f小调的过渡,具有舞蹈般的跃动感。
变奏四(210-246)具有主题再现的风格,A乐段旋律以和弦加厚,节奏放宽,伴奏声部三连音与八分音符的均分节奏交替,音乐再次进入广阔、深远的意境当中。
尾声(247-262)急板,在主持续中由低到高跨越三个八度,随着和弦不断转位、力度不断增强,情绪也愈加激昂,似万马奔腾的马蹄声,气势恢宏,将整个乐曲推向高潮,最后在拿波里大七和弦特有的小调音响上结束全曲。
二、音乐特色分析
1.融入新疆民族特色的和声小调
中国传统调式中没有增二度音程,对这个音程的强调,不是西方和声小调的调式特征,而是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独有的民族特色。乐曲主调采用了西方和声小调的调式音阶,但却在横向旋律与纵向和弦结构中突出增二度与半音级进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音程特色,而最能突出这两个音程效果的是和声小调中的四音列E、F、#G、A。从主题揭示的b小调到主题发展的#f小调,两个特色四音列的结合恰好是首调的E、F、#G、A与A、B、#c、D,这使两个近关系调的特色音列构成了一个新的七音调式。这个调式相邻音级全部由增二度和半音构成,是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发展、形成的一个极富个性的调式。
此外,音乐中调式关系也借鉴了西方调式发展的布局逻辑:①变奏主题初始陈述中的c乐段采用c角调式,其自然调式音阶与前后的和声调式音阶形成音乐风格的对置;②变奏二和变奏三两次从f小调开始,与主调形成远关系的半音对置;③128-156旋律的连续模进形成b-e-a-d-g-c的四度关系调性布局,精致而典雅,既从音响上打破了中国人对于五声音阶的聆听习惯,又符合新疆音乐文化多元性的特征。
2.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奏
钢琴曲主要模仿了6种不同的手鼓节奏型,或单独交替发展,或纵向节奏对位,多层面突出了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节奏风格。其中,节奏型1在散板的引子结束后,为主题首次陈述铺垫出欢快的情绪性格;节奏型2用于歌唱性主题,弱起节拍与导音形成的半音变化为主题增添了浓郁的异域风情,贯穿全曲,成为歌唱性主题每次再现的重要特征;节奏型3是B乐段的切分舞蹈节奏,不仅与歌唱性主题形成第一次节奏对比,而且在下方形成对位节奏;节奏型4是c乐段的附点舞蹈节奏,与歌唱性主题形成第二次节奏对比;节奏型5具有圆舞曲风格,与节奏型6一起推动着音乐展衍。
3.以多变的节拍表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特征
非均匀律动是新疆民族音乐的节拍特征。为了表现新疆少数民族自由、豪放、粗犷、舞蹈性的节奏风格,常采用均分节拍与混合节拍、变换节拍、散板性节拍结合运用。本曲变奏三可视为多变节拍的经典运用。
4.结构与旋律发展
乐曲主要结构虽然属于变奏曲式,但并没有拘泥于西方固有的变奏曲式范式。其变奏主题是由风格迥异的三个段落组成,A乐段保留了同名歌曲的主歌的主要旋律特征,并成为不断发展的核心要素;B乐段和c乐段则为两段不同节奏形态、极富新疆舞曲特征的音乐形象。而B、c两个段落的音乐形象惊艳亮相后,并没有在后续的变奏中再现,像一抹亮色点缀在主题之上。而主题变奏时,仅以歌曲特征曲调为核心展开、变奏,任音乐随着思绪和幻想自由发展,无论是段落间自由的连接片段还是主题在变奏中的省略技法等,均充分发挥了随想曲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