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30 16:57杜恒波张同全魏莹莹
人口与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扎根理论养老院

杜恒波+张同全+魏莹莹

摘 要:随着社会组织形态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养老院养老模式成为解决现代社会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在对烟台市的42名老人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和核心式登录的三级编码技术,构建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因素主要包括老人、子女和养老院因素三个方面,并据此给出了提升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养老院;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6)03-0083-0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 form and family structure,the nursing home mode becomes an inevitable tendenc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upporting old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On the depth interviews of 42 old people in Yantai, the influence factors model of urban elderly peoples choice of nursing home mode is constructed by threelevel encoding.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is used to analyze raw data.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 elderly peoples choice of nursing home mode are the factors of elderly people, the factors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factors of the nursing h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ettle the problem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Keywords:urban elderly people; nursing home; grounded theory

一、引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78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3.26%[1]。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将超过现在世界第一的日本[2]。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一个社会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数的7%,那么这个社会就可以被称为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3]。中国社会正面临着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空巢老年人规模继续上升、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越来越多等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特别是城市中青年一代所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照顾老人显得力不从心。从2010到2030年,在1976-1986年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逐渐退休并进入老年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4]。

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严峻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的关注,学术界对养老观念与养老意愿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进入养老院养老的风险、决策和过程等方面的分析[5]。也有学者的研究关注老年人的养老观念[6]、老年人的养老院居住意愿[7]等方面的内容。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已经开始接受养老院这种养老模式,但对老年人的养老院居住意愿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目前,有关城市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仅限于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和健康两个方面,忽略了老年人观念和家庭影响的讨论。本研究选取来自烟台市莱山区和芝罘区的42位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城市老年人的养老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质性描述和分析,构建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影响因素模型,并给出提升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访谈过程

本文采用质性分析中的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扎根理论是指在没有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然后上升到理论,研究过程严格扎根于资料,不掺杂研究者主观思想来建立理论的方法[8]。本研究将依照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对调查所得的访谈资料进行三个级别的逐级编码, 即: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

为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本次调查选取烟台市莱山区和芝罘区两个地区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访谈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式调查,遵循扎根理论研究的饱和原则,当针对老人的访谈中没有新的信息出现时,即停止访谈。被访谈对象的信息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中累计对42名老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就性别来看,受访的男性老人18人(占42.9%),女性老人22人(占57.1%);就年龄来看,60-65岁的老人有16人(占38.1%),66-70岁老人有19人(占45.2%),71岁及以上老人有7人(占16.7%);就学历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老人有5人(占11.9%),中专学历的老人有8人(占19.0%),高中学历的老人有12人(占28.6%),大专学历的老人有10人(占23.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老人有7人(占16.7%);就受访老人的子女状况来看,有子女养老的老人有34人(占81.0%),无子女养老的老人有8人(占19.0%);就选择养老院养老的经济负担能力来看,认为自己可以支付的老人有14人(占33.3%),认为子女可以支付的老人有17人(占40.5%),认为自己和子女共同支付的老人有5人(占11.9%),认为负担困难的老人有6人(占14.3%);就个人对养老院养老的接受情况来看,认为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有10人(占23.8%),认为自己感情上很难接受的老人有13人(占31.0%),想视情况而定的老人有19人(占45.2%)。

为更好地聚焦研究内容,事先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期获得编码分析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在访谈过程中强调真实性,所有访谈没有任何引导式提问,完全根据个人意愿谈论养老观念,并做好访谈过程备忘录。访谈中使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对养老院的态度等。在获得被访者的同意后,采用全程录音,为避免受访老人劳累造成的访谈厌倦情绪,每个访谈时间限制在20-30分钟。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整理成访谈逐字稿,最终整理出有效访谈记录42份,共计43675字。

三、编码过程与模型构建

1. 编码过程

将访谈获得的逐字稿导入NVivo8软件中,并运用扎根理论的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技术来对访谈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扎根分析。具体的三级编码技术所对应的编码过程如下所示。

(1)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指将原始资料初步概念化和范畴化,将原始资料打破、揉碎并用概念或范畴重新组合的过程。开放性编码中研究者应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搁置个人的偏见及理论界定见,按资料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编码。对原始资料进行一级编码的过程中,初步概念化处理后,得到22个开放性编码,分别是:有老伴陪伴、没老伴陪伴、子女养老难、无子女养老、传统文化对子女影响、代际关系、老年人心态、传统思想、现代化养老观念、能自理、不能自理、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老人收入、子女收入、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管理制度、养老院收费标准、养老院性质,如表2所示。

(2)主轴性编码。

主轴性编码是将零散无序的原始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组织,探索并构建主要概念与次要概念之间的各种类属关系,从而构建反映一定思想的概念模型。本研究中,根据初始概念化得到的自由节点种类归纳总结出了:老伴的影响、子女的影响、个人思想、自理能力、周边老人的影响、经济供养、硬件设施、软文化、组织形态9个范畴。各范畴和初始概念化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又称为“核心式编码”,它是从范畴类属中提炼出来,涵盖整个分

析系统。是整个模型的核心,所有级别的类属都围绕着核心编码形成有关联的整体。根据表3中的9个范畴归纳出了三个主范畴:家庭因素、老人因素、养老院因素。不论是老伴的影响、子女的影响还是家庭经济供养都是家庭结构内部的因素决定了城市老人是否愿意去养老院,所以这三个范畴可归为家庭因素;老人因素主要是根据老人自己的现实情况决定去不去养老院,从老人自身考虑,包括个人思想、自理能力、周边老人的影响;养老院因素的划分是依据养老院的发展状况,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和组织形态对城市老年人是否选择养老院养老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以上三大主范畴编码,本文确定了“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影响因素”这一核心编码。

2. 模型的构建

基于以上三级编码的分析,建立了以“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影响因素”为核心,“家庭因素、老人因素、养老院因素”为主范畴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模型更直观地反映出各级编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理论支撑。

(1)家庭因素。

随着家庭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变小,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9]。研究中发现,家庭因素包括老伴的影响、子女的影响以及经济供养能力三个方面。其中,老伴的影响因素又分为有老伴陪伴和没有老伴陪伴两种情况;子女的影响因素包括子女负担养老的难度、有无子女养老以及传统文化对子女养老观念的影响几个方面。其中,传统文化对子女的养老观念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往往被认为是不孝的表现,很多子女迫于周围的压力,哪怕老人同意入住养老院,也不敢将老年人送去养老院进行养老,比如本次访谈中就有老人提到自己子女认为, “是我不养你了啊……你去养老院,这不是让别人说俺们不孝顺吗?(李,70岁)”。经济供养因素主要指的是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情况,根据访谈发现,如果一个老年人的退休金完全能支付自己的养老费用,那么此时老人所追求的就不仅仅是基本的吃饱穿暖的问题,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虽然他们对养老院品质的要求也会较高,但是他们选择养老院养老模式的可能性也会相应的增加[11]。

(2)老人因素。

调查发现,在影响城市老年人对养老院养老模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老人因素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老人方面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个人对养老院模式养老的认识、个人生活的自理能力、周边老人的影响以及经济供养能力四个方面。城市老人个人思想因素包括代际关系、老年人心态、传统思想和现代养老观念的影响。其中,传统思想因素对老年人的养老观念的影响尤为突出,老人的传统思想导致他们在选择养老方式的时候,只要自己能自理就不会考虑养老院养老,他们认为“……只要还能照顾自己,自己生活多方便啊(赵,62岁)”。在本次调查中,表示自己能够接受养老院这种养老模式的老人只占23.8%。基于此,我们将城市老人的自理能力也作为一个决定老人是否会选择养老院养老模式的一个影响因素,并将自理能力因素分为能自理和不能自理两种。一方面老人如前面分析的只要自己能照顾自己,就不愿意进养老院;另一方面,“将来动不了了,我会去养老院的,孩子们工作忙,不能给他们添负担啊(张,73岁)”。另外,编码中发现周边老人对老人决定是否去养老院影响也很大。周边老人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种。积极的比如“养老院挺好的啊,……人多热闹,省得在家里一个人怪闷得慌(宋,62岁)”,另一方面,消极的言论影响也很大,如“听说养老院里饭菜不可口,除了管吃管睡,什么也没有,……那不是跟坐监狱一样嘛(徐,68岁)”。

(3)养老院因素。

研究表明,养老院方面的因素也是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硬件设施、软文化和组织形态三个方面。其中,硬件设施分为医疗健康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与健康需求,城市老年人将基础设施作为是否选择养老院养老的重要依据,访谈中,很多老年人谈到不能接受养老院住宿方面的混乱状况,比如,“听说附近养老院里,失能老年人和健康老年人住在同一个房间里,没有任何的区分(苏,69岁)”,导致健康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下降。软文化分为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最关心的是养老院对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如“我最担心的吧……就是,他们做的饭菜我能吃习惯吗?……自己生活习惯了,一帮人在一起,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刘,67岁)”,养老院对老人生活照料是否舒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选择;精神慰藉是影响城市老人选择养老院方式养老的第二大因素,老人们普遍反映,目前养老院的管理水平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的这种奢求。组织形态包含养老院收费标准和养老院性质两个方面。目前,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的数量较少,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12]。

3.信度检验

为检验本研究结论的信度,我们采用三角检测原理,由三名研究人员分别对逐字稿进行编码分析,编码完成后对三位研究人员的编码结果进行两两比较,运用NVivo8软件检测获得的信度系数分别为96%、94%、95%。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影响因素模型维度稳定,概念、范畴信度良好。

四、提升老人选择养老院养老意愿的对策建议

在对来自烟台的42位城市老年人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运用严格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编码分析,构建了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如何促进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意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现实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意愿。

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养老观念

受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孝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子女送父母去养老院养老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孝的行为,老年父母会产生一种被子女遗弃了的感觉,会为此而感到羞耻[13],比如本次调查中就有31.0%的老人认为情感上很难接受。但是,随着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家庭组织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生活节奏和压力也与日俱增,城市老人子女迫于生活压力,整天忙于工作,而不得不四处奔波,因此,评价子女是否孝顺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依据是否与父母同住,这样的评价依据是片面的、对子女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方面,他们对家庭和子女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感,并且这种依赖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为了减轻子女的生活负担、维持代际的和谐,老年人又特别渴望能够独立地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养老观念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年人开始从观念上以及行为上接受养老院养老、自我养老等养老模式,认为“养老院养老是一种必然趋势(孙,61岁)”。这一观念的转变在城市的老年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事实上,传统观念中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子女,但这个观念的前提条件是家庭结构规模比较大,几个子女共同赡养一个到两个老年人。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家庭结构不断缩小、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使得一个子女需要同时赡养父母、祖父母等好几个老年人。因此,家庭养老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责任主体理应由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4]。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需要多元化,不仅仅依靠家庭养老这种模式,慢慢会转向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等养老方式。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子女及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使其从思想上接受养老院养老这种模式。

2. 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养老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一个人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15]。养老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包含养老院方面的支持和老人子女方面的支持两个因素。其中,养老院方面的支持主要包括养老院的软硬件支持、护理服务人员支持以及入住老人相互之间的支持几个方面。目前,在养老院老人的几种社会支持中,养老院护理服务人员的支持和养老院软硬件的支持水平较高,子女的支持和养老院入住老人之间的支持水平相对比较低。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儿防老”、“天伦之乐”等观念的影响,在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目中,子女才是他们最坚实的依靠,尤其是当老人身体不好的时候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来自子女的支持是老人们最主要的社会支持[16]。事实上,很多老人不愿意进住养老院是因为他们害怕离开子女以及生活的家庭之后的孤独,比如本次访谈中有很多老人提到“到养老院去干嘛……孤单单的……自己在那里怪可怜的(王,68岁)”。因此,对于子女来说,对老人的孝敬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他们吃饱穿暖等基本需求上,更重要的是多一些时间跟老人沟通交流,让老人舒心愉悦。老年人入住养老院之后,“子女要经常去看看老人啊(崔,63岁)”,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同时,也让老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经常与老人进行心理上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存的意义。与此同时,养老院要努力提升入住养老院老人相互之间的支持水平。养老院就好比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成员能否感到幸福。如果养老院的老年人之间能够像亲人间一样互帮互助,就会在养老院找到家的感觉,生活满意度自然也就会提高。

3. 优化养老院设施及管理体制,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研究表明,养老院所提供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情况对入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17]。老年人的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养老院进行的,因此,养老院所提供的各项软硬件设施是能否让老人住得安心、放心和开心的重要基础与保障。根据本次调查,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大致可概括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和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三个方面。目前,我国的很多的养老院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18]。很多养老院只能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活单调乏味,没有任何的乐趣。事实上,养老院不仅要解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问题,而且还要提供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满足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组建合唱团、登山组、书画组、棋牌组等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入住老人的生活。中国的养老院建设可以借鉴日本的老年社区建设理念,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用设施,使得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自助和自理的同时,充分地享受老年生活的美好。此外,研究发现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最在意的是养老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的问题,比如本次访谈中就有很多老人提到“不知道那些护理人员会不会虐待老人啊……网上报道可挺多的(杨,65岁)”、“养老院的服务人员是不是专业的啊?还是就是随意招聘的社会人员,……他们得有责任心啊(郭,71岁)”。但是,目前养老院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养老院护理人员存在年龄大、学历低、流动性大、专业素养不高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中国养老社会化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养老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同时也要制定统一的考核机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邹湘江,吴丹.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分析[J]. 人口学刊,2013(4): 70-79.

[2]施锦芳. 人口少子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日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宏观经济研究,2015(2): 119-126.

[3]童玉芬,李玉梅,刘传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政策启示[J]. 人口与经济,2014(6): 12-21.

[4]徐俊,风笑天.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11(5): 55-62.

[5]任琦鹏,杨青. PPP 用于不同地域养老院的风险评价模型[J]. 工程管理学报,2012(4): 45-49.

[6]崔丽娟,徐硕. 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1): 3-5.

[7]左冬梅,李树茁,宋璐.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2011(1): 24-31.

[8]贾哲敏.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J]. 中国行政管理,2015(3): 90-95.

[9]刘春梅,李录堂. 农村家庭养老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行为选择[J]. 农村经济,2013(10): 66-70.

[10]黎永红,潘剑锋. 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以湖南省永州市农村家庭养老调研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7-62.

[11]程令国,张晔,刘志彪. “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J]. 经济研究,2013(8): 42-54.

[12]张世青,王文娟,陈岱云.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再探——以山东省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 2015(3): 93-98.

[13]任德新,楚永生. 伦理文化变迁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嬗变创新[J]. 江苏社会科学,2014(5): 11-16.

[14]韩伟斌,孙凤仙. 上海市泥城社区养老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2014(4): 203-204.

[15]王玉环,冯雅楠,侯蔚蔚. 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 631-634.

[16]崔丽娟,秦茵. 养老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和生活满意度研究[J]. 心理科学,2001(4): 426-428.

[17]丁华,徐永德. 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2007(3): 15-20.

[18]张文娟,魏蒙. 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 人口与经济,2014(6): 22-34.

[责任编辑 方 志]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养老院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阿里巴巴品牌构建研究
住养老院,需排队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