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美珍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针对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种种弊端积极进行调整,不仅要改变教学方法,更要积极改变教学的理念,全面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新需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改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分配,保障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兴趣培养、教学方法创新等多种途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路径思考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不仅会抑制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挥,而且难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其对于数学教学的效果增强是十分不利的,学生更难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结合教学实际,加快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具有必要性。
一、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生角色定位错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师生角色定位缺乏合理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模式化的学习活动,完全忽略了教学中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思路被限制,而学生的想法与需求也得不到重视,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被动跟着教师学,教师对于学生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没有进行充分的考量与把握,这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2.填鸭式教学,课堂氛围死板枯燥。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十分普遍,教师将理论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背诵记忆,并进行大量机械练习,强化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掌握与理解却缺乏重视,导致学生学习思维十分僵化,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十分死板枯燥。这种方法是难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的,尤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满堂灌”的理论传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同时为了应付教师,对于数学公式概念进行死记硬背,却不能真正理解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导致学生基础不扎实,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会带来不利影响。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基本沿袭讲、练、背、考结合的固定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其中许多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一代初中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缺乏重视,忽略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使得本应充满趣味性的数学在学生眼中成为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对数学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4.习题布置缺乏针对性,难以发挥训练巩固的作用。
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教师在习题的布置上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与考量,具有随意性,只考虑教学内容中的公式与概念的运用,却没有针对教学的重点与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强化设计,更未能结合学生掌握较薄弱的环节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习题训练变成了为了做题而做,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与知识点掌握与运用的巩固加强。同时,一些教师对于习题难易度的控制也没有进行有效把握,使得习题训练在教学中应有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5.过度强调课堂纪律性,抑制学生思维发散与个性发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纪律固然能够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课堂纪律,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言与思维发散,导致课堂气氛严肃。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与创造力都较强的年龄段,过于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会抑制初中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不敢表达观点,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发挥,这对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从数学教学角度来看,数学教学本身需要一定的创新与思维发散,并且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过度强调课堂纪律,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对于数学教学的开展也有着不利影响。
6.“一视同仁”,忽略学生能力与条件的差异性。
教育虽然要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但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与条件方面往往存在差异,以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与方法,并未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差异性,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与基础条件较弱,在遇到一些相对难度较高的内容部分时,跟不上教学进度,由于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关联,这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遇到更多困难,成绩的下降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造成消极影响。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避免走入的误区
1.过度运用新教学方法,适得其反。
新课程标准提出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随之出现,并被应用到了教学活动中。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缺乏适度控制,如问题教学法的过度运用,就会导致“满堂问”的现象出现,即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在数学知识点引入及关键内容启发时运用提问,乃至全程都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过多的提问导致学生疲于应对,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反而真正用于思考的时间大大缩短,导致学习效率极大下降。另外,教师所提出的很多问题缺少代表性,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仅凭以往教学经验提问,常常使学生难以通过教师的提问而有所收获,教学方法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2.放任自流,缺乏引导,导致课堂失控。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发挥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许多教师都会采取增加课堂互动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然而由于在互动讨论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就可能导致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脱离教学内容,甚至一些学生会将自主学习与互动作为休闲聊天的时间,这样既难以发挥互动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失去控制,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要避免的重要误区。
3.片面曲解新课改要求,影响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如针对以往的“题海教学”而提出的“精讲精练”要求,一些教师对于这些要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运用过程中很容易走入误区。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教师对于“精讲精练”片面曲解为减少练习量,就可能会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变成“少讲少练”,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面很少做或不做讲练,而对于一些稍微较复杂问题的处理上,只是为了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做一两道较复杂的习题,在学生解答完之后就只是简单讲解,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难以使学生准确掌握这些复杂问题的解答方法。
三、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1.改变传统角色关系定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改变传统师生角色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重新审视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应在充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自身引导者、启发者的作用,给予学生教学活动中自主发挥的空间。如在讲解图形时,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说出所知道的图形,并描述图形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发挥,并以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作为评价数学教学效果的标准,保障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深入地对学生进行了解,要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条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在课堂提问时也应该兼顾每一位学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出一些稍微复杂困难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以启发性较强、难度适宜的问题提问,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重新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
3.从兴趣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游戏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初中数学中的概念非常多,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难以记忆,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一些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游戏化的设计,合理组织一些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参加,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4.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数学本身就是人类在生活实际中总结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同时数学的理论知识也能用于解决许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初中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相关数学知识,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训练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突出数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理念与要求,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积极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林.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4(06).
[2]张玉祥.初中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