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超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呈现“421”的结构,即四位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孩子,由于年轻父母都忙于工作,孩子也就大多交给祖辈照看,隔代教育具有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尤其很大。根据调查,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文章针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必须持之以恒,从小事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 培养方法
一、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现状
《纲要》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盥洗,进餐,睡眠,如厕穿衣,以及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由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条件突飞猛进,带来了“溺爱”、“娇生惯养”等许多弊病,出现许多“包办代替”的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通过向家长询问发现,小班幼儿在家基本不能自己刷牙洗脸,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
2.小班幼儿不能做到自己独立进餐,大部分需要老师、家长喂饭。
3.大部分小班幼儿在午睡时,不能独自入睡,需要老师督促。
4.午睡结束后,小班幼儿很难独立穿衣服,都需要老师的帮助。
5.小班幼儿不能做到自己上厕所,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老师的帮助。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3-5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自从上了小班以后,幼儿便有了强烈的“独立自己”的愿望,因此我们要顺势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然而,现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技能发展非常看重,相对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总是宠坏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成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自理能力要靠后天的努力,离不开家长、老师、幼儿园三方共同合作,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二方面做起。
1.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我自己”愿望,总想抢着帮家里做些事情,但幼儿做事有两个缺点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是慢,一个是做不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倍功半,家长千万不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反而要让幼儿多干,让幼儿多练习,如果幼儿干不好,不要责怪他,而要好好和他说,这样幼儿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导,而不是一味责骂。比如:幼儿早上穿衣服太慢,又非要自己动手穿,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说:“你穿得太慢了,以后要早点起床了,不然你上幼儿园会迟到,爸爸妈妈上班也会迟到的。”再如:吃完晚饭后,孩子想自己收拾碗筷,却不小心摔坏了碗,家长不要呵斥孩子,孩子做错了事心里也会害怕自责,要多鼓励幼儿做小事,反复几次过后,孩子自然能做好。如果一开始就对孩子大声责骂,下次孩子就不敢再做事了,做不好还要挨骂,还不如不做。因此,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家长务必冷静,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意识。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是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普遍较差,但是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习惯是在一段长期的时间内在固定的时候做同样的事情,所以家长需要坚持不懈地督促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渐渐地就会养成习惯,之后,习惯就成了自然。例如:要求幼儿每天晚上睡觉前刷牙,那就一次也不能偷懒。假如今天这个不做,明天那个不做,则什么习惯也养不成。
第二,家长要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生活习惯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管家长做得好还是做得坏,孩子都会模仿。例如: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一心一意,不走来走去,家长首先就要吃饭的时候不乱走动,尽量不接电话等。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程度,家长也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第三,要树立时间紧迫性的观念。告诉孩子时间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一旦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回来。因此,必须珍惜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小时候没有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长大了以后,做事就会拖拖拉拉。
第四,安排好每天的一日活动,要有层次性,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起床的时候也要按时起床,做到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协调好每件事情间的关系。
第五,教孩子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小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上厕所,自己整理衣裤,自己吃饭,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石华.隔代教育[M].朝华出版社,2009,7.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社,1983:75.
[3]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M].上海新华书店出版,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