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平玉
摘 要: 生物学科思想是生物学知识的精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生物学科思想,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思想,生物学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关键词: 生物学科思想 生物教学 学科思想
任何学科的创立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思想方法为基础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也离不开生物学科思想的培养和应用。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生物学科思想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更迅速、更系统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原理,更灵活地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整体性思想
贝塔朗菲强调,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由于生命现象本身特有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整体性思想,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重视整体性思想的渗透,把握生物学的灵魂和主线,则能启发学生对于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能从全局出发,进行理智分析,使学习做到深入浅出,避免把生物学学“死”。
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管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而细胞质是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细胞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水、无机盐等化学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这些物质又是由更小的单位或是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这样就把必修1的内容串联在一起,由各部分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有效记忆。
二、分类归纳思想
高中生物学特点是:概念术语多,知识点杂,涉及面广。学生一看到这些知识点就“烦”,如果运用分类归纳思想则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规律,深化记忆。如:水(自由水、结合水)、细胞(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这些内容如果单纯死记硬背,则很难掌握,而运用分类归纳思想加以比较,分清概念间的隶属关系,则能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具体如下:
1.知识链条:如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氨基酸—蛋白质—性状,从而使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知识链,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形成网络。
2.概念图:
3.表格:
三、抽象问题形象化思想
高中生物中涉及很多抽象知识,如DNA、RNA、基因等,看不见,摸不着,要想了解它们的结构等知识非常困难。如何把抽象的问题变得清晰易懂而又不失严谨,真正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并能在实际当中正确运用,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常,学习生物常常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动画、形象的比喻等形象化手段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如讲解DNA结构时,如果我们出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利用模型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快理解掌握。在“氨基酸的结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用“一个两腿并拢站立、两臂伸展的人”比作氨基酸,躯干比作中心碳原子,左右手分别比作氨基和羧基,并拢的两条腿比作一个氢原子,头部比作R基,不同人头面部的差异比作R基的不同,两个人的手拉手比作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手心出的汗比作脱水缩合形成的水。
四、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
生命是非常神奇的,从生物体到细胞,再到生物大分子,他们都有其特定功能,而特定的功能则是由各自特定的结构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结构决定功能思想,有利于把握知识本质,优化学习方法,形成解题规律,提高教学实效。
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而细胞壁中有纤维素,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所以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比较不容易变形。此外随着植物细胞的生长,细胞质内出现液泡,并逐渐增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有糖类、蛋白质、无机盐及花青素,花青素在不同环境中显现不同颜色,也就使得叶片、花瓣及果实具有了不同颜色。
五、联系生活的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如在学习生物膜的选择透性功能时,给学生举煮菜汤的例子。刚开始把青菜和冷水一起放入锅中时,菜叶是绿色的、冷水是无色的;煮好菜汤后,菜叶是黄色的、汤是绿色的。究其原因:加热前,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性功能,色素被包围在细胞中不能出来;加热后,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性功能受到破坏,色素就能自由地从细胞中扩散出来进入清水中,使汤呈现绿色。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构建生物学科思想,让学生用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玲.“整体性思想”在高中生物复习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学时代,2012:2.
[2]罗锡明,辛建福,牛延琴.课堂教学片段选辑[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