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党锋
显著特点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彰显社会正能量——注重对立意或材料解读的升华
1.完成由“实”到“虚”的升华
如优秀作文《形式与内涵》片段——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称其为竹春梅三友图。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可现实是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往往忽视了“道”。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所以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作者先以泰戈尔访华这一正面材料入题,接着用美貌趋同化这一反面材料映衬,最后用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名言加以总结。在行文思路上,由对具体某一事件的解读上升到对整个时代人文精神的解读,完成了由“实”到“虚”的升华。
2.完成由“小”到“大”的升华
如优秀作文《勇于开拓天地宽》片段——
在事业起步阶段,马云和俞敏洪同时开办了外语培训班。但马云却失败了,继而他将目光转向了互联网。所以一个人前进需要勇气,拐弯更需要智慧。
人类历史前进的轨迹更是如此,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当老百姓被统治者压迫得无法呼吸时,当闭关锁国、盲目自信的大国梦被坚船利炮惊醒时,当“左倾冒险主义”带来反围剿的惨重失利时,当赶英超美的农业工业“大跃进”神话幻灭时……于是乎我们有了戊戌变法,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的跋涉,有了改革开放与实事求是……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考生由对个人之路的解读升华到对国家、民族发展之路的解读,如此由“小”及“大”行文,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结构井然有序。
显著特点四:引导考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彰显文化底蕴——叠加文化素材或深度解读或反弹一则文化素材
1.叠加文化素材
如优秀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片段——
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盖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着其独特见解、个性思考。作者与作品如人与影,映照着彼此最真实的内心,只有将最真实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温润如玉,毫无杂质地现其熠熠光华。
【高分评点】
老子、墨子、韩非子……如线串珠,如数家珍,如此叠加文化素材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作品与人品”变得真切可感。“下笔如有神”的背后必然是“读书破万卷”的文化底蕴。
2.深度解读一则文化素材
如优秀作文《庄子的智慧》片段——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高分评点】
此段借蝴蝶之口,展现了庄子之智慧,在对材料的处理上,考生全文仅选取庄子这一则素材进行解读,不仅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解读出了厚重与新意。
3.反弹琵琶一则文化素材
如优秀作文《宝钗鸣冤》片段——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弟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与周围的每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的“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
【高分评点】
此文反弹琵琶,从宝钗鸣冤叫屈的角度入笔,大胆打破了世人褒“黛”贬“钗”的思维定势,借女主人之口,向世人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唤和呐喊:“希望人们摒弃偏见,不要再以感情的亲疏来看人。”老素材便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显著特点五: 引导考生我“手写”我“心”,抒发真情实感
抒发真情实感,以情动人——首选记叙文(散文)文体或文中有“我”
如优秀作文《短视之弊》片段——
和王国维相比,同样是一介文人,我认为屈原的死真的是很悲壮的,他以死成全了个体对浊世的抗争,他以死“殉情”于其政治理想。而王国维的死则不然,我认为王国维其实死于他的短视。因为王国维如果没有选择沉沦,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一定会是另一种文化(民主革命)的先驱,会给更多的翘首企盼的人们带来新生活的希望。因为短视竟自沉湖底,真的让人遗憾!
【高分评点】
此段通过两种方式抒发了真情实感,一种是在议论中将“我”融入文中,一种是直接运用抒情句扣题。通过这两种方式,让事、理、情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