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忆

2016-05-28 23:49花琪妍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泗州戏腔调耳畔

花琪妍

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小心翼翼地收藏它的荣光,因为我知道,那些光芒已经照进了我的生命,与我再也分不开。

——题记

那些还在耳畔悠扬的泗州戏腔调,那些还在心中萦绕的朗朗诗歌,那些还在舌尖停留的绿豆香,是在告诉我,这些既远又近的文化,一直存在于那个角落,而我一直都还记得……

洪泽湖的渔鼓舞。顾名思义,洪泽湖的渔鼓舞是在洪泽湖一带产生并不断发展成熟的,它最初产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半城一带。据说当地老百姓是以这种方式祀求神灵保佑渔民出湖捕鱼平安、欢庆而归的。明末清初,形成了原始的渔鼓。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专门制作渔鼓的专业艺人,制作工艺也发生了变化,使渔鼓舞融合了当时比较流行的苏皖一带的肘鼓子、快板说唱和民间舞蹈。而抗战时期,因为半城镇成了淮北地区抗战根据地,所以渔鼓舞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以宣传抗日的内容,在那期间,音乐家贺绿汀就创作了不少渔区演唱节目,如《洪泽湖渔夫曲》等。而现在,渔鼓舞更多的是彰显喜庆色彩。

我曾去了解渔鼓舞的舞台表演,敲打出的鼓声,震天动地,传达出的能量也不仅是一点点。更应该注意的是鼓面上的图案,有的是团鱼、对鱼、水波纹,又或是鲤鱼跳龙门等彩色图案。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去欣赏著名的曲目,如《魏征斩老龙》《张郎休丁香》《还魂记》……也许你不懂渔鼓舞的真正内涵,但至少应该知道它有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特质。

记忆里演员打鼓跳跃的样子,多多少少让我对这种文化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喜爱。

除了渔鼓舞,我还对归仁镇的绿豆饼有着更大的兴趣。

我相信很多人都对绿豆饼有着说不清的好感,但如果要想尝到真正的绿豆饼,那还得到归仁镇一品。

归仁镇的绿豆饼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据说是一户江姓的豆类作坊在一次做绿豆粉丝时候,因为二十几天阴雨天气,让粉丝无法晾晒,于是江家就将泡过的绿豆磨成糊,再将制作煎饼的鏊子烧热,然后在上面擦少许油,再将绿豆糊一点点浇在上面,这就成了一个个小圆形的绿豆饼,经后来的不断加工,绿豆饼越做越精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的制作工艺,也就有了现在豆味纯正、口感润滑、富有弹性的归仁绿豆饼。在2013年,归仁绿豆饼也成了归仁一项重要的致富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就文化而言,它们象征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显示了地区文化的丰富与多彩,而对我而言,它们是我对这片土地认识的关键,热爱的理由。

会发光的文化,将会在我脚下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着,永远流传着……

(编辑:关晓星)

评点:韩亚南 赵同宇

1.选材典型,写出新意。小作者于平常的叙述中,写出了由泗州戏和绿豆饼引发深沉的思考。文章过渡自然而富有新意。2.词句生动,语言优美。“悠扬”、“萦绕““停留”、“恒久”等词语,既形象生动,又简洁凝练。“那些还在耳畔悠扬的泗州戏腔调,那些还在心中萦绕的朗朗诗歌,那些还在鼻尖停留的绿豆香”以排比的句式赞美了家乡丰富的文化。3.首尾呼应,情感真挚。结构上首尾呼应,由“耳畔悠扬的泗州戏腔调”、“ 舌尖停留的绿豆香”,引出对典型文化——泗州戏和绿豆饼的介绍,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它们是我对这片土地认识的关键,热爱的理由”和“会发光的文化,将会在我脚下这片土地生生不息,永远流传着……”,情感真挚,前后照应。

猜你喜欢
泗州戏腔调耳畔
纯净之魅
论基础教育对泗州戏的传承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星光达珠宝大咖驾到耳畔闪耀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名门范”夫妻的复古优雅腔调
耳畔物语 点燃青春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