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译专业在当前发展尤为热烈,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翻译能力的提高是翻译专业教学目的所在。但是,现今独立学院翻译教学的实施受主体院校的影响,缺乏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设立培养方案。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翻译能力
【基金项目】2009年院级教改课题, 项目编号09YB07。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86-02
一、引言
翻译是各国之间沟通的桥梁,翻译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交流与合作的成败,翻译已逐渐成为许多重大考试的项目, 翻译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重要的英语技能之一。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在发展和培养模式上有别于其他二本和一本院校;相比较,实际翻译能力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由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独立学院为了生存下去,需要发展适合自己特色的专业和目标,在母校光环逐渐褪去、办学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必须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置上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强化技能的培养。翻译课程也是如此。现在无论是在一般本科院校还是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翻译课长期来一直作为英语专业学生高年级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开设;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独立学院的翻译教学绝不能盲目照搬其他一般本科高校的模式。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独立学院的特点,将是独立学院翻译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向。那么,独立学院英语学生翻译能力的现状如何呢?在教学中,该如何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呢?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总结和分析了最近几年在翻译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种种方面,旨在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翻译能力的现状,以提出有效对策,从而为更好地设置课程、培养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状调查与简要分析
(一)缺少针对性的翻译教材
目前,市面上翻译教材很多,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如有的翻译教材注重以单句为单位的语法分析,内容浅显,流于经验主义;有的教材理论性过强,远远超出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发下去后往往只是成为摆设;还有的教材侧重技巧的培养,理论方面相对薄弱等等,真正能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翻译教材来用的寥寥无几。目前,翻译硕士和翻译本科很受学生的欢迎和市场的肯定,出于专业需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更要有专业知识,那么选择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比如,工程英语翻译,有个别专业书籍只是一些术语的学习,真正的与工程行业结合紧密地教材和难找到,比如影视作品翻译,在市面上也少之甚少。
(二)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进行翻译技巧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翻译的过程和本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良好的翻译效果很难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在运用语言上有障碍。这主要归因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主要体现在:知识面窄,中英语文修养不足,等。笔者曾在所任教独立学院中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在翻译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统计表明,学生在学习翻译时,多数学生面临的困难是英/汉翻译时用字遣词不准确,还有小部分同学觉得困难的地方是译文僵硬、不够流畅以及不能用目的语流畅的表达。这些问题都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这种不扎实的基本功又势必影响其翻译水平的提高。比如说英译汉,很多学生已经忘了地道的汉语是怎样的一种语言,所使用的译语只不过是用汉语表达的英语罢了。
(三)翻译理论和实践脱节
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如何安排?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理论方面有的老师扩展太多,有的安排大量的练习、很少提及理论方面的内容;而且,在翻译教学中笔者还发现,有的时候很多学生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掌握得都很好,可是一到翻译实践中,尤其是一些实务翻译中,还是无从下笔。这说明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翻译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现象。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笔者认为,翻译理论不必太多,对于本科阶段来说大概20-30%比例的理论讲解已经足够了,并且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理论并在实践中去分析和应用。
(四)英、汉语言脱节
现在,在翻译课程的设置上,大多数学校把英译汉、汉译英分开设置为两门不同课程,这很容易给学生误导,忽视了英汉互译是建立在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基础之上的,英译汉和汉译英有着很多相通之处,是翻译不可分割两部分,这是其一。其次,学生在学习英译汉或者汉译英过程中,也不善于把两者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事实上,英译汉与汉译英不是断裂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是建立在两者对比的基础之上的。
三、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翻译能力的途径
(一)选择和编写合适的教材
翻译课程是一门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课程。独立学院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在选择教材方面,应该确保翻译教学内容“适用”,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有地教材;其次,根据翻译的实践性特征,合理利用已有的教材及网络资源,按照“实践第一,练习先行”的原则编写教案,将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尝试。具体做法是每一章节都以能体现相关理论和技巧的练习(实践)开始,其后编写根据练习内容归纳和总结出的相关理论,最后是对相关理论或技巧进行进一步巩固和升华的课外练习材料。此外,对于教材中内容的安排也应该务实和灵活,能体现实用性。开设翻译课程旨在提高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其中很大一块是语言能力,比如汉译英,学生的目标语言-英语的词汇搭配能力,构句的能力等等,英译汉中地道汉语的特点是什么,除了让学生了解英汉语的特点是什么之外,还要在教材中增加相对应的联系,强化这一意识和概念。
(二)增加英汉对比教学内容
翻译教学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语言不断对比的过程,翻译理论与技巧来源于两种语言不同特征的对比分析。传统教学过于关注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领会技巧来源,结果学生只是知道了零散的技巧这一概念知识,不会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中。比如词类转换,教师先作名词解释,再举例说明,接下来给出能用该技巧的练习,学生翻译后给出参考译文。这样的教学似乎达到了培养目标,学生理解了这一概念,但在实践中他们不知何时如何运用这一技巧。所以,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翻译教学体系应以汉英语言特点对比与翻译为主线,以句子为基本的翻译单位,提供新颖实用的句子,鼓励学生自由翻译(最好能一句多译或一篇多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这些句子的共同特征,得出所用到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教师精讲技巧来源及运用情况,并且让学生在随后的练习中领会直至能本能地运用相关的技巧。这种热身实践——分析归纳——理解领悟——强化实践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能激励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这种教学内容,突出了翻译的实践性特征,遵循了成功素质教育实践内化的习得规律,即从实践到理论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内容也就是“适用”的教学内容。
(三)增加提高英汉语文修养和人文通识课程
翻译教学中一味地介绍和讲解翻译技巧性的东西,使不足够的,就像空中楼阁,翻译设计的领域很多,核心的东西还是语言。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在两种语言之间有效地转换,需要灵活地运用语言。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怎样使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开设一些提高硬汉语文修养和人文同时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散文经典赏析》《中国现代散文经典赏析》,《英语散文经典赏析》, 《汉语写作》等,增加一些中西方哲学,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英语国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我的过程,翻译教学也是如此。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翻译素质,需要激发他们对翻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良好地翻译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掘学生潜质、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参与机会,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注重讲评,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这一过程为学生独立地进行翻译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同时加强教师的进修与培训
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适合专业发展的机会。有条件的,可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让学生有所学,学以用,用得上,建立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今天,教师也要准备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地与外界加强联系,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者等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有别于其它本科院校,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设置更是如此。翻译理论和实践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应该合理地根据市场和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好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加大课堂课外实践,拓宽翻译教学实践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种种提高他们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以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翻译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常微.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2]陈冰冰.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刘芳.独立学院翻译教学改革浅谈[J].考试周刊,2010,(23)
[4]邓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刍议——以翻译能力培养为中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钟华.关于独立学院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4)
作者简介:
邝玉坤,讲师,主要研究对象: 语言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