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需求探究如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运用MOOC

2016-05-28 09:41陈茜汪梦瑶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陈茜 汪梦瑶

【摘要】MOOC在我国高校中仍处于基础建设状态。本文以大学生的视角去评价部分高校已开展的在线课程,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并以此探究在教学中对MOOC设计的要求等。

【关键词】MOOC 大学生需求 网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0-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幕课”,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MOOC逐渐进入杭州各高校的背景下,通过对杭州市的部分高校学生做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MOOC开展现状,了解大学生对MOOC学习需求,探究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MOOC。

一、材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定量分析以问卷调查为主,定性分析以个案法为主,两种方式互为补充,确保调查的真实性,细致得调查杭州高校大学生MOOC学习需求。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一)问卷分析法。

通过对杭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在问卷收回后,我们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各项统计数据,科学地归纳出调研结论,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提供合理参考。

(二)个案法。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从中挖掘新问题,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为研究提供科学指导。由于浙江大学是杭州地区唯一的985和211类高校,具有发展MOOC的基础,因此对浙江大学进行重点调查,从杭州高校大学生角度来探寻MOOC未来在所有高校发展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性的建议。

二、对大学生MOOC需求及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期间,我们采用了实地问卷调研的形式,对杭州一本类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68份,问卷有效率为94.67%。我们选择其中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对MOOC学习的总体需求

1.学生选择MOOC的目的分析

43.86%学生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学生选择MOOC的最大原因。课程免费、资源齐全、想与世界顶尖名校零距离接触甚至纯属好奇是学生选择MOOC的主要原因。此外,教学方式新颖、喜欢MOOC灵活的授课方式和自由的时间安排是学习MOOC的次要目的。从数据看出,学生对于MOOC的选择是具有主动性和投机性的,更具灵活性。

2.学生选择网络课程的标准

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有趣程度占46.52%,开课院校、授课老师、考核方式方面基本保持在10%到25%之间,其他因素占0.53%。从数据看,比起课程形式,课程本身的质量是学生选择课程的首要标准,这与线下课程的标准无异。

3.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时长接受程度

58%学生表示能接受每周1小时以内MOOC,29%学生能接受1-3小时。相较于线下课程每科每周2-4小时时长,MOOC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基本处于课外内容补充的地位。这表明高校对于MOOC的利用率极低,同时体现出MOOC的发展空间还是较大的。

4.学生最喜欢的线上学习活动

59.89%的学生表示喜欢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喜欢在线交流与学习讨论其次。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更加倾向于中国现有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独立思考和师生间交流。如果不克服这一情况,即使MOOC拥有完善的交流平台,学生利用率还是很低的。

(二)学生对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

1.学生线上课程的收获

47.71%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课外知识,25.67%认为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分别有14.97%和13.90%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和培养了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与学生选择网络课程的目的做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在线上课程的收获与其目的是一致的,可见线上课程的质量是令学生满意的。

2.学生完成MOOC中遇到的障碍方面

自制力差、缺乏毅力和个人时间安排是学生无法完成MOOC的主要因素,比例均在50%左右。而外语语言问题和课程与预期有差距则为次要原因,均占25%左右。由此推断,在未涉及MOOC质量前,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原因比较大,另一方面与高校对在线课程的推广程度相关。

3.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态度

51.34%的人表示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会认真进行网上学习的。但不少学生表示平时挂着刷完视频就行,3.21%表示会找人替学替考。灵活的学习环境与考核方式固然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这为监管带来了很大不便。

4.课程类型选择方面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选修课程与公共基础课更适合被制成MOOC,少部分人认为专业必修课适合被制为MOOC,这表明学生对MOOC的信任和重视程度不够高。

(三)学生对MOOC的发展愿景

1.学生对本校推出的MOOC的态度

40.11%高校没有推出MOOC,在推出MOOC的高校中,39.57%学生认为MOOC只是流于形式,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是迫于压力学习的,只有6.4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可见高校学生对于已推出MOOC态度消极,MOOC仍未受到杭州地区高校的重视,课程质量提高空间较大。

2.学生对MOOC在高校间得到普及的意愿

57.75%学生希望普及MOOC,原因是部分线下课程无聊,7.49%学生不希望普及,他们认为于学习无益,剩下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吸收优质课程资源的渴望是非常迫切的,只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目前仍是教育的主流模式,部分学生尚不能得到优质的线上课程学习。MOOC虽已经成为趋势,但短期内仍无法在高校普及,这需要学生和学校在教育视野上达成一致才可实现。

三、大学生MOOC学习模式实际需求的讨论

(一)问题剖析

在选择线下课程时,除了课程质量,大学生还看重学分认证、成绩考核难易等方面,而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考核较为容易,因此课程质量、课程内容成了大学生选择课程的主要标准。同时,网络作为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学习更广泛的内容有巨大的帮助,因此,大学生选择MOOC的目的也多为获取更多课外知识。但是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互动平台利用率极低,并且多数无法完成MOOC的同学是由于自身的自制力差,诸如问题反映了在线课程的学习过程与考核的监管措施不完备,投机现象严重。如果被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来进行MOOC,那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技术真的成为了负担吗? 应该如何让利大于弊?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数据的量的呈现层面,而应该把数据的呈现作为质的起点。对教育而言,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借助数据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收集和分析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进行交互的大量信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有效的支持,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目前学生对MOOC态度差异较大,信任度和重视程度不高,与线下课程有脱节现象。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结合MOOC的发展来进行角色定位?教师将不再是以教授知识为主,需开展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结合。

(二)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多数现有的MOOC方案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熟知教育教学规律者缺乏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专业人士又无法领悟教育教学规律,这就导致了目前绝大多数在线教育产品找不到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之真正所需,也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十三五规划指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MOOC学习模式下,急需的是加强网络教学设计,重点强调教学的统摄性设计,让技术完美地与教学模式结合。MOOC平台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浅表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播放的知识点等零碎的内容,学生更需要将相关知识整合到内在关联的概念体系中,反思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过程,批判性的检验论据的逻辑关系等等。单纯的知识点不再是教师的传授任务,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教师要教育的关键。

四、结论

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个与传统教学模式矛盾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经过长期的传统教育的一代,但同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很强,信息技术的时代对大学生造成的冲击,使得学生逐步开始选择MOOC学习方式,从而获取更多学习资源,改变学习态度。根据以“让学习成为教育的中心”提供的理论依据,和实际调查提供的实践依据,MOOC开发者和运用者要做到不让进步的技术成为学生的负担,逐步建立起长期有效的MOOC发展机制,使线上线下学习有效的融合起来,让新型的学习文化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可惜的是,本研究的结论还停留在设想阶段,缺乏具体的建设运行方案,这需要专业的教育理论家和先进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苏芄,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第34卷第4期2013年8月.

[2]Casella G. and Berger R.L.,Statistical Inference[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Vockell,E.Models of Learning[EB/OL].http://education.purduecal.edu/Vockell/EdPsyBook/Edpsy3/edpsy3_models.htm,2013-12-12.

[4]朱晓晶.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科教文化,2014年总第285期.

[5]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05-23(3).

[6]Sawyer.R.K.(2014).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nd Ed).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25-26.

[7]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