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地位与其重要性不相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问题 对策
翻译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必备的技能,翻译教学应是外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大量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必然要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国范围内,大学英语都面临着学分减少和课时压缩的窘境。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更是举步维艰,其现状不容乐观。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未受到足够重视。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面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进行了界定,但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教学历来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相比之下,翻译教学在教师和学生心中显然地位低下。众多高校大学英语的课型设置体现了这一点:很多高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细分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和大学英语读写课,对“译”则基本忽略不计,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和教师“翻译并不重要”的错误印象。在教学实践中,听说课以“听”为主,以说为“辅”,完全省略了“译”的学习;读写课教师受限于课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词汇、课文等的讲解和练习上,对“译”只是附带教学。辜向东对大学英语教师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投入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对“译”的投入是最少的[1]。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研究者对大学英语“译”的重视也不够,如钱铭对普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学生的需求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把“译”的需求直接省略,仅调查了学生对其他四项基本技能的需求情况[2]。
(二)大学英语教材不能满足翻译教学的要求。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载体,教材的内容无疑对教学有着重大影响。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源自教材而不是教师,而且90%的学生课后作业是借助教材来指导的[3]。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过国内几种主流的国家规划教材,这些教材中对翻译均有一定的涉猎,但是均未把翻译作为课本内容的重点进行编排。在这些课本中,翻译的内容都是放在每一单元的最后;而仅有的翻译的内容也是浅尝辄止,没有系统的翻译理论的讲解,多为具体的片段化的翻译技巧的介绍,配套的练习也多为单个句子的翻译,缺少段落乃至篇章的系统翻译练习。
(三)大学英语教师翻译素养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其英语学习中,词汇的习得、听说能力的培养等占主要位置,翻译能力和翻译理论普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薄弱环节,这也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规避”翻译教学的原因之一。从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构成来看,拥有翻译专业方向学位的教师占少数;从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来看,以翻译为研究方向的教师数量远远少于其他研究方向的教师。由于课时多,教学任务重,大学英语教师用在翻译理论学习和研究上的时间、精力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
(四)高中教育阶段翻译不受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低下。
高中英语教育没有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如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全文三万余字,“翻译”二字仅出现四次,并且翻译并没有被列为独立的语言技能教学目标,而是将其归为“说”的一部分,如“能做一般的生活翻译”及“能作一般性口头翻译”;或者将其归为“写”的一部分,如“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可见,高中英语教育基本上忽略了翻译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对翻译一无所知,缺少必要的翻译基础和知识,对翻译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正确的理念。大多数大学生对翻译没有全面的认识,直觉告诉他们学好词汇和语法就可以做好翻译。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成了一个空口号。高中英语教学满足于会做客观题,甚至连我们传统英语教育的强项之一语法教学都已经荒废,很多高考英语高分考生其实对英语句式机构等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这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的英语产出性能力的低下。翻译是最有挑战性的外语技能,最具综合性,要求学习者对目的语和本族语都要有很好的掌握。大学生外语水平的低下,严重地限制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宫慧玲在其研究中就列举了大量的学生翻译中的错误,其中很多错误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有关系[4]。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应对策略
宫慧玲指出:“翻译教育的失误导致学生翻译能力的缺失,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4]47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翻译能力对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翻译能力将比听说能力更实用和有意义。鉴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应采取措施,大力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服务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将翻译能力的提高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核心目标之一。
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修订,在继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把翻译能力的培养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改变“大学英语应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的错误印象。张绍杰指出:“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在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发挥作用,乃是国家发展的大局。”[5]87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翻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应该大力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罗选民指出:“将来许多科技翻译人员将来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如果我们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就可使大多数的大学生受益。”[6]57可见以前谈英语翻译教学必谈专业英语教学翻译的观点是错误的,应当认识到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翻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学校、教师和学生忽略。
(二)充分利用各种考试的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即语言测试对教学过程产生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各种考试的影响,应整合各种考试资源,积极利用各种考试的正向反拨作用。首先,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应加大翻译能力考查的力度,既要有英译汉,又要有汉译英,并且要加大翻译题型的分值,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平时的翻译教学。其次,利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正向反拨作用。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有类似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罗选民、黄勤和张健对1987—2006年的四级真题试卷做了分析,发现四级考试从1996年1月开始开始有翻译测试,但从1996年1月到2006年6月为止只有三次考试试题中有英译汉测试,题型为对画线句子进行英译汉翻译,主要考查语言能力而不是翻译综合应用能力;从2006年6月起翻译题型有了变化,由原来的英译汉转变为汉译英,形式为句子填空,但本质上这种翻译题考查的不是翻译能力而是词汇和语法能力[7]。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四、六级考试对翻译的不重视,导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尴尬地位。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地做出判断,从2013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开始加入汉译英的段落翻译,并将翻译的分值从过去卷面总分的5%提高到现在的15%,主要考查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该项改革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正向反拨作用。谭洪进和殷炳兰的问卷调查显示,本次翻译题型的调整使大学英语师生普遍开始重视翻译教学[8]。当然,受到试卷容量的限制,本次调整并没有把英译汉题型包括进去。翻译总是双向的,我们要“中学为体”,又要“西学为用”,应该英汉互译并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包括英译汉的长句翻译,且该题型涉及科技、文化等背景知识,一直以来考生的得分率较低,对考生来说是较难的题型。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引入考研英语的部分题目,引起学生重视,增加学生的翻译实践,为以后的考研做好准备,同时提高其翻译能力。
(三)开发适合大学英语翻译的教材,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鉴于现有教材无法满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各大出版社应更新教材出版的理念,编写新教材,将翻译教学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而不是将翻译作为听说读写的辅助技能;应加大翻译理论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讲解,辅以更多系统的翻译练习,增加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大学英语当前主流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应加以改进。章国军指出“以语法为教学轴线、以翻译为教学手段和目的的翻译教学法不但是保障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保证”[9]116,因此应吸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的精华,融合交际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着力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合理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译”的因素,可以把读写课改为读写译课程,在进行课时分配时,保证一定的课时放在翻译教学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一切都无从谈起。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就翻译进行一些不定期的讲座等,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也可以开设翻译方面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如科技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与翻译等,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个性化翻译教学。
(五)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翻译素养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重大影响,应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从事翻译方向的教研和科研,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翻译实践水平,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翻译素质;要把翻译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部分来加以强化和重视。另外,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努力学习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提高自身母语的水平和英语水平;通过广泛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知识,对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从时代背景、国家战略需要和大学生成才等各个角度来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都极为重要。当今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各个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对翻译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为国家、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辜向东,彭莹莹.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6).
[2]钱铭.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学生需求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4(02).
[3]罗选民,邵有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1-4册)》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4]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9(2).
[5]张绍杰.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与理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6]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7]罗选民,黄勤,张健.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8]谭洪进,殷炳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调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
[9]章国军.传统的理性回归——翻译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学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