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华
摘 要: 兴趣是一种伴随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通过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兴趣的培养途径主要有: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最佳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沉浸其中;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走向生活。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 时效性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富有成效的教学课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的。因此,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活动。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而且可以让人如沐春风,强化教学效果,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呆板,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课堂上和谐氛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能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虽然有时会发表一些独特见解,但并不一定合理,这时教师不能横眉冷对,应把否定的批评变为和善的话语去激励。
如在教《爸爸带我去爬树》时,因为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让学生先阅读课文,读的同时思考课后“提示与建议”的第一题思考题。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提问学生: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我不会爬树,所以爸爸带‘我去爬树”;有的说:“爸爸想教‘我学会爬树”;还有的说:“爸爸想让‘我开阔视野,锻炼体格,才带‘我去爬树”……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我没有立即批评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没有认真看书,而是引导他们说:认真想一想,作者生活在哪里?学生被我这么一问,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作者他从小生活在城市,娇生惯养惯了,爸爸带他去爬树应该是锻炼他的体格,去除他的“娇”气才对啊。我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里自主学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学习课文,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很开心。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当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时,老师说:“三个好朋友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多有趣啊!同学们也想来商量商量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接着说:“那就先请大家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吧。”这时,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一个个认真地读了起来。在学生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其中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采用三人小组学习的形式商量,特别是要把自己说的话给记住,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此时学生情绪更加高涨,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大胆发表见解,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度过冬天的。最后,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这时,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已经跃跃欲试,准备交流各自的过冬方式。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联想,把生字化成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学生是想象的天才,从中享受到愉快,都乐意编。而且,通过创编,更好地激活他们的语言智慧。这种方法也是需要分析、联想、意会的,但是这种方法比前一种难度要大一些,需要学生具有一种把文字转化成图画,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方式真是束手无策,后来经过引导,居然比前面一种还要喜欢,连比较复杂的字也能画出来了。比如:教学《小山村》,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的画面,让学生用这种方式学习,记忆生字,其实,画画本来就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他们自然乐在其中。
四、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是深化语文课内知识,提升知识的吸纳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通过趣味横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有表演能力、表现力强的学生崭露头角,并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其中。因而,语文课堂应充分挖掘活动因子,将快乐融入学习中。
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尤其是在班级同学面前,更加富有激情。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特长不同,让学生扮演课文故事角色,或吟或唱,或写或画,或演或书,将自己放入课文故事中,体验情感,释放激情。如《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后,采取唱、演、画等形式,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和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学习《陶罐与铁罐》后,先让学生自主合作,发挥特长,分工合作,或编剧,或配乐,或表演,或朗诵,或制作头饰,再给学生唱表演秀,从中进一步体会陶罐与铁罐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通过“演”展示学生特长,在实践活动中将学习收获的情与理多形态地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