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火梅,李兆进,温湧溪,赖 跃,张新宇,邢树立,毛桂寿,刘月锦,肖建德(.广东中一司法鉴定所,广东深圳580;.德兴市公安局,江西德兴400;.上饶市公安局,江西上饶400)
外伤后肾错构瘤破裂损伤程度评定1例
胡火梅1,2,李兆进2,温湧溪1,赖跃1,张新宇1,邢树立1,毛桂寿2,刘月锦3,肖建德1
(1.广东中一司法鉴定所,广东深圳518033;2.德兴市公安局,江西德兴334200;3.上饶市公安局,江西上饶334100)
关键词:法医学;腹部损伤;肾;错构瘤;破裂;损伤程度
1.1病史摘要
王某,男,33岁,左上腹被他人用拳头击伤,伤处疼痛,伤后4 h入院。查体:T 36.2℃、P 92次/min、R 20次/min、BP 14.7/8.0kPa(110/60mmHg)。自主体位,表情痛苦,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检查合作,问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颜色苍白,皮肤弹性差,皮肤温度降低。腹肌紧,全腹压痛,左侧明显,肠鸣音正常,左侧肾区隆起,左侧肾区触痛(+)。CT片见左肾结构碎裂,形态失常,仅见肾下极部分残存,内部可见脂肪密度为主的混杂结构;肾周见大片混杂密度影,以高密度为著,并见大量积液影,肾周间隙模糊(图1);胰腺及周围结构明显失常;脾显示不清,体积较小,周围见液体影与肾区混杂影分界不清;腹腔见液体密度影。彩色超声检查见左肾上段显示不清,左肾上段与脾之间探及一非均性肿块,大小约19.8 cm×21.5 cm×17.5 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临床诊断为左肾挫裂伤并失血性休克、腹部闭合性损伤。当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肾周巨大血肿,左肾上极粉碎性破裂,活动性出血;术中游离切除左肾,术中出血3000mL。
图1 肾CT平扫片
组织病理学检验:左肾上极见肿瘤残基,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梭形细胞区域及畸形血管构成(图2A);梭形细胞核呈杆状,胞质红染(图2B);血管管腔不规则,管壁厚薄不一、玻璃样变性(图2C);间质中少量肾小球纤维素样变性萎缩,小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图2D)。肿瘤组织中伴多灶性淤血,其余肾组织未见破裂损伤。病理学诊断为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破裂出血、慢性肾炎。
图2 肾肿瘤残基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
1.2初次鉴定
法医学检验:伤后2 d进行法医学检验,被鉴定人靠坐病床,一般情况尚可,呼吸平稳,腹软,脐左缘自上腹部至下腹纵行手术缝合创口长21.0 cm,左中腹引流创口1.0 cm×0.5 cm,内置引流管。伤后14d复查,被鉴定人步行入室,呼吸平稳,腹部手术疤痕形成,腹软。
鉴定意见:被鉴定人构成轻伤二级。
1.3重新鉴定
被鉴定人对鉴定意见不服,要求重新鉴定,在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意见为轻伤一级。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亦名肾错构瘤,可发生在肾皮质和髓质,属于良性肿瘤,但也有恶变可能。一般认为该肿瘤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但血管壁厚薄不一、缺乏弹性,血管行径迂曲可成动脉瘤样改变,受轻微外力打击即可破裂[1-2]。
本例王某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伤后出现腹痛,剖腹探查术见左肾周巨大血肿,左肾上极粉碎性破裂出血,切除左肾,病理学诊断为左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外伤与肿瘤破裂时间上存在连续性,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但肾属于后腹膜器官,腹部遭受外力时,肾前方有胃、肠、脾、胰腺等腹腔器官起保护作用,较难发生破裂。因此,鉴定中对于伤病关系存在争议:第一种意见认为,左上腹外力作用与左肾错构瘤共同作用,导致左肾切除的后果,两者作用相当。第二种意见认为,肿瘤中伴多灶淤血,血管畸形,管腔不规则,无弹力纤维层,管壁厚薄不一玻璃样变性等病理性改变,血管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引起破裂。伤前肿瘤有过感染出血吸收机化粘连的病理过程,而出现肿瘤血管内壁玻璃样变性,肾小球纤维素样变性萎缩,小灶性炎症细胞浸润,术中没有明确诊断,肿瘤剥离不完整,镜下未发现出血,因此,肿瘤存在自发性破裂的病理基础。依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4.3.3条之规定,不宜进行损伤程度评定。第三种认为,虽然左上腹外力在后果中起次要作用,但外力导致的后果严重,倾向于比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4.3条及第5.7.4e)条,鉴定为轻伤二级,但此有悖现有鉴定原则,笔者并不推崇,仅供学术参考。
参考文献:
[1]郭慕依.实用尸检病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52.
[2]刘颖,孟庆国,刘大晖,等.右肾错构瘤恶性变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2):76.
(本文编辑:高东)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胡火梅(1952—),男,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学检验鉴定;E-mail:huhuomei@zhongyi-sfjd.com
文章编号:1004-5619(2016)02-0156-02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4-5619.2016.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