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林
重视地方人文精神,利用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对于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也非常有益。因此,教师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来进行教学,丰富课堂。
一、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学生健康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身体素质好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根本,因此身体素质排在健康维度的第一位。身体素质主要包括速度、耐力、力量三大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提高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一些贫困地区,教师无法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可以依据各个阶段的目标灵活地开展,这就要立足地域特点,变不利为特色,运用乡土体育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例如,在江南河流湖泊密布的地域,教师可以为学生们选择安全的浅水区域,组织学生进行游泳、水球、划龙舟等各种水上运动;在北方山区可以选择无落石滚动的山丘,组织学生进行爬山或者越野比赛;在武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可以让学生练习传统武术,如河北沧州的劈挂拳、河南少林拳等等数不胜数;在东北或者西北冬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冰雪运动,如速滑、冰球、拉雪橇;在浙江贫困地区可以让学生舞动板凳龙等,这些运动项目依靠的是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学校中固有的资源,基本无需经济投入就可以实现,可行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因此,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速度、耐力、力量等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总之,在不同的地区都可以找到本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传统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特色,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二、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是一个人的灵魂,是身体活动的主宰,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如果一个人身体素质非常好,但是心理素质不好,或者心理方面有某些问题,这个人在工作中就不能胜任,工作效率不高,在生活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会对家庭和朋友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本地域的传统文化和地理优势实际,挖掘本地乡土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内蒙古有着“胡服骑射”的文化体育传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射箭活动,可以使用竹条和绳索以及木棍制作成简单的弓箭,让学生在射箭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与戒骄戒躁的心理能力;在黄土高原地区,让学生在“腰鼓”的运动中健身调心;在江苏海安地区可以让学生在“海安花鼓”运动中娱心调情;在任何地区都可以让学生学习黎族“跳竹竿”这项活动中放松心情;让学生在学习当地传统武术项目中提升勇于展示自我的自信心理品质与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教师在挖掘当地资源的同时,也要借鉴其它地区的传统项目让学生进行体验,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利用乡土资源,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是健康的第三个重要的维度。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只有随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才能适应所处社会环境。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在特定或者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常和高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教师应该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乡土体育资源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各种社会环境中都可以做到快速地适应和融入其中,以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许多传统项目中,需要团队协作,并且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之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在一些地区的舞龙舞狮活动中,参与者之间不仅要相互协作配合,而且还受到场地、观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些有着舞龙舞狮的传统文化的地方,可以用草篾、绳索和板凳作为龙身让学生进行学习和锻炼,促进学生身心适应性提升;在一些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为了锻炼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交往积极主动性,可以让学生进行“藤球”运动,用藤条编织成球,让学生进行三人制或者五人制的足球运动形式锻炼等。教师要根据当地可以利用的乡土体育资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体育传统,发掘整理成为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和锻炼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课程目标明确,教学没有定法。教师应该立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展开教学。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乡土自然地理资源和文化体育资源,引进体育课堂,摈弃教材中的教学形式,抓住教学目标和本质,从提高学生身体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增强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健康维度来组织教材,实施教学与训练,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与教材异曲同工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丰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