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珺丽
摘要: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凸显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支付能力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协调,也为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视角,审视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我国养老金现状,尝试提出了强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3-0029-02
20世纪末,“银色危机”出现于我国。而此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养老问题从古至今受人关注,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安定。养老的方式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要与国情基础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方式,收缴由保险机构统一执行,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在人口老龄化深刻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大背景下,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强化措施,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形势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隐性养老债务不断加剧
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养老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变革为部分基金积累制。由于已退休和将退休人员无过去积累,在制度转轨时便产生了额外成本,这就是隐形养老债务。人口老龄化问题直接导致了退休人员绝对数量急剧增长,且增长率超过供款人员增长比率,扩大了隐性养老债务的规模,给国家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紧张的局面也加剧了部分企业拖延、逃避国家税款,欠缴、漏缴养老保险金的违法现象。
(二)养老金替代率急剧增长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养老金替代率是指退休者的人均养老金收入与在职者的人均工资收入的比例。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促使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急剧增长,比国际公认标准高出20%-30%。养老金替代率的剧增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1.引发提前退休热潮。过高的养老金替代率诱发了替代效应,更多的在职职工提前退休,这给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冲击。2.在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高替代率下,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于在职员工工资,造成在岗职工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企业发展。3.养老金支付能力面临压力。在职人员的减少和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多,直接导致养老金支付能力压力增大,不利于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亟需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社会需承担更多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费用。其次,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应提高,养老基金支付额度大幅增加。但同时,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却大多沉睡银行,面临通货膨胀、利率降低的贬值危险。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要局限于银行储蓄和国债,虽然保障了其安全性,但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收益率低。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平均收益率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实际回报率为负值,并没有达到基金的有效保值增值目的。因此,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促进其保值增值是缓解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必要选择。
二、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因素
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明确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因素是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维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管理运营的前提。
(一)社会抚养系数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20世纪70年初,我国成功推行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出生率;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老年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结构的日趋老化导致了抚养系数比的上升。另外,退休年龄也是影响社会抚养比变动的重要因素。我国暂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提前5-10年。加之,不少人口提前退休,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社会抚养比,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面临需求不断增加,供给持续下降的双重风险。
(二)基金管理风险
从当前现状分析,现行养老金保险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1.养老金筹集过程存在风险。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覆盖面较窄,自20世纪90年代,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员锐减,养老金收入大幅减额,基金收缴率呈下降趋势,基金收缴难问题凸显。2.养老金支出过程存在风险。退休人员的急剧增长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了退休受益年限的延长、领取养老金人数和年限增加、养老金支付规模扩大等问题。3.“统账结合”空账运行。我国养老金改革在转制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隐性债务,各地为保证养老金发放,在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下,挪用个人账户资金,使个人退休账户,仅以名义账户的计发方式存在,不能实现部分积累模式。
(三)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部分积累制当中,养老保险基金从征收到支付时间跨度大,沉淀资金多,资金的投资运营至关重要,也面临诸多风险。1.投资模式单一,基金难以保值增值。我国目前基金投资过于集中于银行储蓄和国债,无法规避通货膨胀和风险和利率风险,并且制约了多元化投资,不利于风险的分散。2.投资运营管理水平滞后。从事基金投资运营人员的管理和投资能力与基金运营需求不相适应,极少进行积极投资,严重影响了基金的平衡流向,大幅削弱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3.投资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够不健全,投资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养老保险基金法规缺位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都为基金的投资运营带来巨大风险。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在职员工的退休年龄的改革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关系着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分配,在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引发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超预期增长的背景下,适当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延长在职员工养老金缴纳年限,增加积累资金量,同时相对缩短退休员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限,是平衡养老基金财务收支的重要举措。
而当今社会就业年龄的推迟和平均寿命的增长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行性依据。首先,要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规范提前退休的办理程序,加大监督和审查力度,切实杜绝钻空子提前退休的不道德行为。其次,可尝试推行弹性退休制度。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宝贵的经验阅历,对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允许退休,同时采用积极政策鼓励人老志坚者继续工作。再次,可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将退休后的平均剩余寿命控制在15-20年内。
(二)适当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中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所占比重偏高,达到了70%-80%,诱发提前退休,加重国家养老负担。而面对庞大的老年群所需求的高额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面临支付风险。同时,较高的养老待遇也引起了在职员工心理的不平衡,严重挫伤了在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出现消极工作,期待退休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劳动价值的创造,制约企业的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家要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兼顾养老保险基金的刚性特点,在适宜的时机,适当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适度调整养老金给付标准和养老保险费率。同时,应多渠道创新筹资模式,实现基金来源的多元化,提高公民自我保障意识,鼓励个人参加储蓄养老保险,促进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的发展,将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与发展第二、三层次的养老保险基金互相结合。注重世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实践分析,借鉴优秀经验和可行性做法。如日本在应对此问题时,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预算和管理财务体系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三)多渠道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
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堪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逐年增加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支持力度以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基金缺口还应当创新养老金筹集模式,拓展资金渠道,促使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来源多元化。
可行性做法有:1.地方可经过资本市场的流通方式变现部分闲置国有资产,将人民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运营。2.发行社会保障型债券或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促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彩票事业的发展实现双赢。3.住房公积金与养老保险金相互融通管理使用,纵向上,个人可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实现两者的融通使用,横向上,家庭成员之间也可以在遵循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相互融通使用。4.政府加强宣传,提高民众自我保障和养老意识,政府给予政策优惠和法律保障,增强民众对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保障作用的认识,提高民众个人储蓄积极性,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覆盖率。
(四)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前提条件是确保资金安全。国家和地区应当完善制度规范,加强监督管,加大惩处力度,开通社会监督通道,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坚决预防和打击挪用、贪污社保资金,非法或恶意占用社保资金等不法行为,建立部门相互制衡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
同时,在确保安全和收益的基础上,也要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有效化解养老金收支矛盾。国家和地区也要尝试设立养老金专门运营投资机构,健全相关投资管理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培育高效投资经营项目,寻找发展成熟的保险机构展开合作,不断拓展投资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向缴费人员公布资金投资流向和投资收益,提高在职员工缴费信心,增强基金平衡流动性。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实现积累养老基金的合理利用,从而有效提高其收益率,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在调剂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同时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五)发展企业年金,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体系
在国家养老保险基金因人口老龄化加剧而面临收不抵支危机的关键时期,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发挥企业养老基金的补充、调剂作用,是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可放眼世界,结合我国国情,取长补短,借鉴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成熟国家的优秀经验。
1.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扶持企业年金加快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的良好的助力器,国家要提供针对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所得开展优惠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企业年金的规模的壮大。2.规范法律法规,构建企业年金法律制度体系。企业年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国家要进一步规范细化相关法律,出台企业年金缴纳、投资、收益、管理的具体法规,完善企业年金立法制度建设,为企业年金运营提供有利制度保障。3.强化管理监督,促进企业年金多元运营。企业要设立企业年金监督机构,注重运营过程监管,加强监管部门的相互制衡,立足企业长期发展和长效利益,优化运营结构和监管模式,推动多元运营模式的形成。4.加快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敏锐投资意识,熟谙市场运营模式的高素质专门风险投资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保障基金高收益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殿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
[2] 张洪艳.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 李 衡,周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改革,2008(12).
[4] 殷 俊,李志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研究:国外模式及中国的政府监管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2(8).
[5] 宋玉霞.国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J].科技资讯,2010(2).
[责任编辑: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