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及翻译能力解读

2016-05-26 11:22罗飞张睿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罗飞 张睿

【摘 要】本文在认知翻译学视域下,建构动态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翻译过程为中心,学生为主导,依托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能力与认知过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双语转换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场景认知能力、翻译思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认知翻译思维意识。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认知翻译思维意识

本文为西安翻译学院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认知视域下卓越翻译人才笔译教学研究”(编号J15A05)成果之一。

引言

上世纪末,翻译研究开始向翻译认知心理转向。2010年,西班牙翻译家Martin正式提出“认知翻译学(Cognitive Translatology)”。认知翻译学将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紧密结合,借用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翻译现象,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发现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深化对于翻译过程的认知。在理论日臻完善的同时,出现了研究“翻译过程”的机构,先后提出一系列实证方法,将翻译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 国内学者展开大量认知翻译研究,王寅教授首先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明确提出翻译的认知观,将译者推到了主导地位。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机制”也运用到翻译研究及翻译能力培养中,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颜林海教授提出“认知翻译操作模式”,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描述了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推动了认知翻译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谭业升教授的“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给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认知翻译学研究

语言源于客观世界与认知世界,翻译需要译者体验原作者的体验,重构原语所要表达的认知世界与客观世界,否则译文就失去了“忠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译者需处理好多方关系,如原语与目的语、原语读者与译入语读者、原文与译文、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原作者与译者自身,认知世界与客观世界,使译文“忠实”的同时兼具 “通顺”。

这种基于主体认知的、体验式的翻译观,将翻译置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视域下。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含古代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认知翻译学将认知、语言与客观世界动态结合,以人为本,强调主体认知,将作者、译者、读者结合在一起,承认翻译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且翻译单位具有可调变性。突出“认知世界”与“客观世界”在翻译中的作用,用“两个世界”为原语与译入语架起一座桥梁,为译作打下了“忠实”的基础。

当前翻译教学现状

当前翻译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集中解决两个问题,即原文应该如何翻译,译文有何错误及如何修改。这种引导式和纠错式的教学方法以文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作为翻译主体的认知能力和翻译能力,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当前翻译教学强调翻译技巧的应用、语言的转换、文化的处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翻译技巧,但很少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学生的翻译认知过程,没有深入到学生的认知层面,了解其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系统,从而找出翻译中的困惑与困难,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相脱节。

如果学生的翻译能力局限于语言能力、翻译技巧、背景知识、文化意识等要素,翻译时无法通过语言构建“认知世界”和“客观世界”,其译文很有可能会失去“忠实”的可靠保障。学生了解翻译技巧,但不知如何应用;具有译文赏析能力,但却无法独立完成翻译创作,这偏离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及翻译思维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学生缺乏的并非是翻译理论或翻译技巧方面的知识,而是对自身翻译能力的了解,如何翻译及如何不断提升翻译能力的方法。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及翻译能力解读

王寅教授在《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一文中指出可将研究翻译过程及能力的实证方法综合应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上,指导翻译教学;谭业升教授在《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一文中提出“视觉化翻译技巧教学”,注重学习主体对翻译外部环境的认知,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文本认知语境下利用多样化的认知手段和资源重新建构意义。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 “翻译教学中的建构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学模式中主体认知的建构,其二是语言意义的建构。两者成为一个过程的不同层面,并且在教学中统一起来。认知翻译教学模式既强调意义建构中的认知过程,也强调主体对外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体验”。

以认知翻译学为指导的动态教学模式将翻译教学与学生认知相结合,引入实证研究方法,如“Think-aloud Protocols(出声思维法)、“Translation Process Protocol”(翻译过程法)、“Keyboard Logging”(键盘记录法)、“Eye-tracking System”(眼动系统)、“Reaction Time”(反应时)、“Prompting”(提示法)等,以学生的动态翻译认知过程为中心,强调学生作为译者的体验性及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建构与语言建构,该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场景认知能力、翻译思辩能力,提高认知翻译思维意识。如图1所示:

图1 认知翻译学为指导的动态教学模式

例1: As you enjoy the fresh Pacific sea food you can admire the bright red paint of the Golden Gate Bridge in the harbour and watch the traffic crossing beneath the tall towers on its way to the pretty village of Tiberon.

笔者通过“出声思维法”,当学生翻译到“the tall tower”这一概念时,由于译者主体认知不同,译入语表达也各有差异,分别为“摩天大楼”、“林立的高塔”。在认知翻译思维的介入下,引导学生了解金门大桥的形象与特点,感知和体验原作者欲构建的“客观世界”与“认知世界”,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对原文进行重构,于是得出了统一的译文,即“高耸的桥塔”。

例2: NASDAQ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home of new technology companies, particularly computer and computer-related businesses.

由于对纳斯达克了解甚少,学生即使通过音译法将“NASDAQ”翻译为“纳斯达克”,但在翻译“as the home of ”这一概念时,无法构建译文所体现的“两个世界”,整合相关信息,仅凭语言表层信息,很多学生将其翻译为“发源地”,即“达斯达克被誉为是新兴技术公司,尤其是计算机行业和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发源地”。还有的同学将其翻译为“选择在此落户或出生”,即“新兴技术公司,尤其是计算机行业和计算机相关行业,选择在纳斯达克落户或出生”。认知翻译思维介入后,经过信息整合与重构,学生将其翻译为“纳斯达克(NASDAQ)已经成为新兴技术公司——尤其是计算机和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的基地”,或“新兴技术公司——尤其是计算机和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都选择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

例3: Their way takes them through quiet streets of old brownstones, one of the oldest neighborhoods in the city, then up and over the Brooklyn Bridge with its cathedral arches supporting the weblike drapery of cables, then down into the tight skyscraper canyons of the financial district.

这一译例的难点集中在“then up and over the Brooklyn Bridge with its cathedral arches supporting the weblike drapery of cables”,在不了解布鲁克林大桥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凭借字面信息重构原文,但在认知翻译思维的介入下,引导学生构建原文所呈现的“两个世界”,将其翻译为“穿过支撑着网状钢缆的哥特式桥拱”或“穿过支撑着网状钢缆的教堂式桥拱”。

例4: They even have developed theories that give a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from the time it was a fraction of a second old to the present.

学生没有通过 “from the time it was a fraction of a second old to the present ”所呈现的语言与逻辑信息,建构时间与空间,形成“认知世界”与“客观世界”,而是直接进行语言转换,因此,很多同学将其翻译为“从第二小到现在”,或“从第二次骨折到现在”。如果在语言层面提取逻辑关系并进行场景化处理,语言中from time A to time B的逻辑就会显现,构建相应时空概念后,会翻译为:“从它最初形成直到现在”。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翻译能力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双语能力、翻译技巧、文化素养、双语转换能力等方面,还包括场景认知能力、翻译思辩能力及认知翻译思维意识。译者如果无法体验原作者眼中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翻译就失去了“忠实”的基础。因此,翻译教学有必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其体验原作者的体验,感受原作者的感受,培养敏锐的语言感知力与掌控力。

结语

认知翻译学将翻译过程与认知过程紧密结合,加强翻译课堂互动性,实现学生与原文的互动,教师能够充分浸入学生翻译过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提高翻译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场景认知能力、翻译思辩能力,并提升学生认知翻译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F.Ungerer &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2.

[2]Leonard Talmy.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I):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2.

[3]韩中华:《英语笔译实务(3级)》,外文出版社,2011。

[4]谭业生:《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外语界》2012年第3期,第66-73页。

[5]王寅:《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第1-8页。

[6]王寅:《认知翻译研究》,《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第 17-23页。

[7]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中国翻译》2005年第9期,第15-20页。

[8]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吴波:《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第56-60页。

[10]颜林海:《试论认知翻操作模式的建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第9-14页。

[11]颜林海:《翻译认知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8。

[1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3]张春柏:《英语笔译实务(3级)》,外文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关注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翻译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养成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思维培养的现状及路径
翻译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