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芳+王菲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而在服务贸易众多项目中,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服务贸易项目之一。本文运用灰靶模型,选取2008—2014年我国中部六省入境旅游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弱,其次是河南,而湖南和安徽则以2011年为分水岭表现出逆转现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竞争力最强,但之后安徽的竞争力逐渐在六省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竞争力位次则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间区域徘徊。提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线路互推、政策互惠、节庆互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创新管理,建立与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并加强创新管理。
关键词: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3-0023-05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才逐渐得到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1978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人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12849万人次,是1978年的71倍,旅游外汇收入569亿美元,是1978年的216倍。但同时,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区域差异,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区域结构存在着“重东轻西”现象,入境旅游人次分布与入境旅游收入分布极不平衡。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取得了重要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投资为62218.05亿元,占全国的22.07%;入境旅游人数为1381.25万人次,占全国的10.7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61.37亿美元,占全国的10.79%。以上数据虽然反映了中部地区经济和入境旅游服务贸易有一定的发展,但中部地区旅游服务贸易还不发达,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E.Canestrill(1991)等认为,旅游地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率,还要看它的发展潜力,必须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旅游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竞争潜力的因素之一;Z.H.Liu(1996)为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提出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和环境结构模式;20世纪末,技术知识和人才成为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此情况下,D.Fodness(1997)等指出信息网络成为旅游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连接的重要途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质量、完善信息结构、信息可达性和传播速度来体现;R.Brent Ritchie & Geoffrey I.Crouch(1999)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分析了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他们指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核心资源及吸引物、辅助性资源及设施、目的地政策规划及开发、目的地管理、限制性及放大性因素等,并且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提出了“Crouch & Ritchie”模型,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Peter Murp(2000)等人构建了用于分析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综合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构成要素,认为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质量的感知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有很大影响。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相关内容逐渐丰富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晖、黄沛(2009)等分析了我国六大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格局,对我国各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剖析,认为西南和华北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东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处于比较劣势的是华南地区。蒋庚华、张曙霄(2011)认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失衡。王春梅(2013)认为旅游产品宣传和品牌意识薄弱、生产要素科技含量低、旅游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法律政策的不完善等是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乔向杰、张凌云(2015)对我国主要客源市场与部分主要伙伴经济体之间的国际旅游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将我国旅游收支逆差作为服务贸易逆差是被高估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不尽相同,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旅游需求、旅游地客源竞争、竞争策略等角度出发,侧重于目的地形象塑造与市场定位等;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分析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对入境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入境旅游者需求因素、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时空特征等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外研究多从全国或世界范围进行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宏观讨论,对某个特定区域或者多个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更强调大中尺度区域的宏观研究,忽视了中小尺度区域的中观研究:侧重个案研究,遗漏整体研究:由于旅游服务贸易数据获得不易,对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内容略显表面化。
二、指标选取与灰靶模型的建构
要比较评估不同区域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首先必须明确决定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同时需要选取适当的指标作为这些潜变量因素的外在量化反应,其次需要运用相关的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是竞争力量化分析的重要环节。具体地,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通常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洁性、可行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而方法论的选择则应当充分考虑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各自的优劣势,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合理使用。
1.指标的选择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文献以及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认为人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包含了绝对竞争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其中:绝对竞争优势可以从市场规模和经济收益两个维度反映,相应的代理变量分别为人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国内市场占有率、旅游外汇收入;比较竞争优势则可以使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RCA)。上述指标的具体定义如下:
三、实证分析
1.数据的预处理及描述性分析
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和山西六省份为研究对象,采集2008—2014年期间的相关指标数据。由于旅游外汇收入指标为名义变量,故使用全国的定基CPI数据进行乎减以得到实际变量值,其基期定为2008年。经此处理后,所有的指标数据不存在物价因素干扰,可对其在省际之间进行分指标对比分析。
由图1可见,从入境旅游人数来看,中部六省在2008年差距不大,到2011年差距逐步开始增大,到2014年差距已经很大。在2008—2014年间,入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的省份为: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从2011年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山西在2014年下降,出现负增长。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安徽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除2014年外一直处于中部六省末位。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数依次排名为: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西。从增长幅度来看,湖南2010年增长达45%,是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由图2可见,从国内市场占有率来看,安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江西一直处于最低的位置。从7年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来看,中部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依次为:安徽、湖北、湖南、山西、河南、江西。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安徽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并且在2011—2014年始终处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湖南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08—2010年处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山西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开始超过河南。
由图3可见,中部六省旅游服务贸易在近7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旅游外汇收入方面,安徽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一直处于中部末位。安徽、湖北、江西、河南相对保持不变,而变动最大的是湖南,从2011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低于安徽、湖北、山西。从外汇增长幅度来看,江西增长没有超过1亿美元的年份,河南只有1年的增长超过1亿美元,山西从2011年开始起增长超过1亿美元,而湖北、湖南在2010年都增长了2.4亿美元,安徽2011年增长达5亿美元,是中部六省中增长幅度最高的省份。
由图4可见,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极强比较优势的省份(RCA>2.5)是山西和湖南。山西除2008年外,其RCA指数均大于2.5,从2009年开始趋于稳定状态,最高为2013年;湖南的RCA指数最高为2011年,最低为2014年,数值有所波动。旅游服务贸易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省份(RCA在1.25—2.5之间)是安徽、湖北。安徽和湖北的RCA指数在2008—2014年间均大于1.25。安徽在2011年、2013年和2014年RCA指数均大于2.5:湖北RCA指数始终处于1.25—2.5之间。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省份(RCA>1)是河南,河南RCA指数在2008—2011年间均大于1,但2012-2014年间RCA指数均小于1。旅游服务贸易没有显性比较优势的省份(RCA<1)是江西,江西的RCA指数除2008年和2009年大于1外,其余年份均小于1,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14年降到最低。
2.确定影响空间(原始序列)@INU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由靶心度计算结果可知:第一,就中部六省平均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而言,除2014年出现弱化迹象外,其余样本期间整体呈不断增强状态。第二,根据灰色理论的最少信息原理,靶心度若小于0.3333则视为无效,纵观上述靶心度数值可以发现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结果均为有效,但距离最优靶心度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出中部地区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较弱。第三,从分区域的时间序列变动情况来看,安徽、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呈现不断提升态势,湖北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2013年之前都在稳定增强,但2013年和2014年出现下降趋势;与湖北情况相似,湖南自2012年开始出现下滑,而山西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则在临近年度均表现出频繁的波动性。第四,从分年度的横向截面变动情况来看,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几乎在样本期间都处于中部六省的末两位,其中江西的竞争力最弱,而湖南和安徽则以2011年为分水岭彼此表现出逆转现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竞争力最强,但之后安徽的竞争力逐渐在六省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竞争力位次则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间区域徘徊。
鉴于以上结论,对提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首先,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六省力争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线路互推、政策互惠、节庆互动。其次,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创新管理。建立与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建立与健全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机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并加强创新管理,提升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水平。另外,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文化内涵、服务水平、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旅游服务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的发展,构建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产业链。
(责任编辑 陈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