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摘 要:体育教学质量观是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问题,也是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主导。本文通过在意学生体育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常态大数据和ISO质量管理标准四个方面的思考,探讨符合体育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质量观,并初步构想了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标准的基本术语,同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观;评价标准;核心素养观;质量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20-02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2016年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一再强调:“当前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的,是要切实增强质量意识。”[1]可见,教学质量已被列为国家优先事项予以重视,增强质量意识势在必行,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尤为重要。因为确立什么样的教学质量观以及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教学质量,决定并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针乃至教学方向。同理,确立什么样的体育教学质量观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评价体育教学质量,决定并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乃至教学设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工作的认识、理解和践行,将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基于在意学生体育学习的体育教学质量发展观
随着一波又一波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轮又一轮教研活动的逐步开展,一级又一级教师培训的实施,越来越多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对体育教学质量观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是体育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反映了体育教学质量情况。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在《北京“深综改”: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性变革》中指出,教师、班主任的视野中不能仅仅是学科、成绩,要从“善于加工学科成绩”转变为“善于发现学生优势”,要从“善于教授学科知识”转变为“善于引导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从“计较分”转变为“在意人”。
可见,新的育人理念的变化,新的考试改革方案的出台,对学校的评价,不再只是单纯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是要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是否给了孩子成长发展的空间,关注学校的加工能力。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更是倒逼、触动和提高体育教师要对具体的变化有清晰的认识,真正动脑筋去执行课程方案,从而在意学生的体育学习状态,关注平时的体育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体育个性成长转变,注重体育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体育课程对学生一贯性成长转变的设计,并依此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好的教育是写在脸上的,好的教学是体现在课堂上的,好的质量是显现在学生身上的。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质量核心素养观
虽然体育教学质量及其评价标准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纵观学校体育政策文件和改革举措,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未有明确提出。相关研究组织曾提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质量要求,如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2]曾在2012年印制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及《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推荐案例中,认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质量要求是教师要通过单元和课堂体育教学过程努力达成的反映基本教学效果的表征与指标,提出了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身体锻炼、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质量内容,并做了基本质量指标和范例的说明。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从探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难题切入和建立标准体系上展开探索,如于素梅[3]曾在2014年发表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难题及初步构想》中,从有(有兴趣、有参与、有品德)、懂(懂知识、懂技术、懂方法)、会(会学习、会技能、会合作)、能(能交往、能比赛、能运用)4个要素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设想。
可见,相关体育教学质量内容和标准体系的提出,均立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要求,反映出学生体育学习的烙印,融合了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体育品德的核心要素,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练习、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体育教学质量的内容,较完整地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质量观的含义。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准来开展体育教学,要全面综合地、科学系统地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组织实施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有形或无形地帮助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体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观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每学年都会有例行的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等级评定、学期体育课考核成绩、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测验、实践教学内容单项测验、体育中考、体育会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性考核、国家义务教学质量监测、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等测试考核工作。一般测试考核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兴趣与态度、健康、睡眠和锻炼习惯、运动专项技能、情意表现等诸多方面,一般通过可测量类成绩、技评类成绩、平时考勤综合表现评价等方式评定学生体育成绩,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一般以此作为评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内容和指标。但也不乏存在凭一节公开课、一次课间操或集体跑步活动展示、一个课例或案例、一次俱乐部训练或一篇论文,就对体育教学质量有定论的现象。
可见,在实践操作中,围绕学生体育测试与考核的元素很多,虽然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片面性和偶然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认识简单化、测试任务化和结果碎片化,但从多部门测试考核的结果来看是多样的、多类的,那么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多标尺的、可选择的。特别在大数据来临的时代,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依托于多种来源的大数据,依托于多种常态生成的测试考核数据。体育教师如能合理规划储存、合理分析利用,一方面能减轻工作负担,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年级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及取得的成效,能促使体育教师将更多精力转入并关注到通过各种数据、图表及时调整各年级教学策略,及时解决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能素质的问题。
四、基于ISO质量管理标准的体育教学质量标准观
ISO质量管理标准是世界上普遍被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清华大学在欧美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高校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的特点与要求,研究制定了《清华大学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文件,其中收集整理了教育培训行业被广泛使用并且约定俗成的15个术语及其定义[4]。根据长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经验,以及对体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考,本文初步构想了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标准的基本术语,并对每个术语做出了基本的界定,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评价依据(表1)。
参考文献:
[1]原春琳.“质量”成2016年教育工作重点[N].中国青年报,2016.01.20.
[2]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及《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推荐案例,2012.10.
[3]于素梅.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难题及初步构想[J].体育学刊,2014(5).
[4]“清华大学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课题组.高校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的标准化与体系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09(4).
[5]章柳云.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视野的拓展[J].体育教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