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80年代,老百姓喜欢听评书,刘兰芳、田连元都曾是国民偶像;后来评书悄悄没了,各种“讲坛”铺满了各大电视频道,仍有点说书的味道,只不过说书人换成了教授;近几年,新生代年轻人觉得“讲坛”有些“端装”(端着、装着),于是一大批网络自媒体节目应运而生,《晓说》《罗辑思维》先后火了,今年最吸睛的是papi酱。纵向比较一下几十年的变化,某些“基因”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国人对于说话艺术一直情有独钟,这或许因为说话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有些时候,说话不当还很有风险。
遥想80年代初,具体到城市里的某个角落,最受欢迎的说书人倒不一定是刘兰芳们,比如在我们里弄,小陆才是最红的。几乎每个月黑风高或月凉如水的夜晚,小陆家总会挤满了人,基本上都是男青年,他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小陆讲“疯话”。所谓“疯话”无非是批评区长、市长没水平,放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小陆不过是喷子一枚。但那年月,敢议论报纸上经常出现的大人物,着实让人且敬且畏且怀疑他有精神病。而小陆之所以敢这样胡说八道,因为他是返城知青,单身待业,没啥可失去的。至于那些“听众”,就像咸亨酒店里的酒客,虽然并不完全认同孔乙己的疯话,但听着莫名地解渴。小陆的“脱口秀”讲了两三年,没有如谨小慎微的老辈人所料,派出所并没有来拘他。
90年代,我参加了工作,单位里居然也有一位“脱口秀”明星——张大嘴。此君是个机修工,却经常在各科室、车间乱窜,传播小道消息的同时,还附带“口头时评”,语言颇多出格之处,于是颇受俗众欢迎。张大嘴经常揭厂领导的短,却从未被报复,领导对于他上班时间串岗也假装看不见,所以者何?因为他揭的短都只是些皮毛,诸如厂长又出去大吃大喝了,这在群众看来不是多大事。不得不说,张大嘴的“度”掌握得很好,所以有时他擅自拿领导的茶叶泡茶,领导也像乾隆对纪晓岚、汉武帝对东方朔一般,一笑了之,以示胸襟宽广。后来两任厂长都下课了,他还一直“嘚啵”着。
时势造英雄,小陆和张大嘴没有遇到个好年月,假如今天他们还风华正茂着,又有几个风投公司肯投点资运作一下,焉知这两位不能成为网红?就拿捏“度”而言,他们似乎比papi酱还要强一些,不逊于罗胖。
在这个许多人懒得阅读、懒得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的懒人时代,一张嘴说出上亿产值绝非白日梦。说书这个古老的行业,在中国不断变换形式、名称,始终没有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