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妮
在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其他国家应逐步改变对中国旧经济增长模式的过分依赖,尝试与其经济“新常态”进行对接。
作为经济和贸易大国,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崛起受到全球瞩目。然而,2015年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及政策制定的担忧,却逐渐增多。
对此,今年2月彼得森国际经济问题研究所发布的题为《世界能否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研究文章认为,现在就对中国经济形势做出各种负面定论未免有些武断。在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其他国家除了抱怨受影响外,应逐步改变对中国旧经济增长模式的过分依赖,尝试与其新的经济形势,即经济“新常态”进行对接。
中国经济牵动全球神经
2009年起,中国经济几乎翻了一番,开始在各种不同经济指标上,挑战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也为外商直接投资和低成本出口创造了条件。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地缘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表现出的下行压力,让许多国家开始考虑: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否已成为本国经济的一个负担而非增长力量,中国在地缘经济方面的影响是否将面临新变化。
这些考虑无可厚非。2016年年初,中国股市的大幅波动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利马年会召开前的几周,IMF相关工作人员表达了对经济危机蔓延风险将来自中国的担忧。许多经济政策制定者也强调:中国经济增长存疑的预测,无法预知的汇率走势,急速下跌的新兴股票市场和不可预测、不稳定的经济政策,都是全球经济大的风险来源。据IMF估算,中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将导致整个亚洲经济增长下降0.3%,对东盟国家而言,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0.6%,而对于东亚国家,这一数字甚至将高达0.7%。
对中国的区域性贸易伙伴来说,中国的经济走势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本国经济甚至本国公民的财富状况。文章提出,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选择正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受到影响的国家也被迫在许多层面上做出回应。
文章还谈到,受国内经济模式、金融稳定程度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持续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国的私人资本外流不断增长,中国居民或实体企业希望能够为自己的资金找到更可靠、更多样化的投资或储蓄渠道,这也是外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动向之一。
更多关注中国经济的细节和背景
在上述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彼得森国际经济问题研究所在3月又发布了一篇大型综合性报告《世界经济现实调查》。报告第四章“中国经济现实调查”指出,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一些数据、数字方面的解读实在过于片面。事实上,单纯看数字是不明智的,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和大背景更值得关注。
报告称,过去几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各国的影响转化为点对点的方式,这让中国有能力建立相应的体制,把经济实力及更广阔的战略与政治目标相结合。这一点在国际投资市场中最为明显。中国将官方基金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转移到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和再平衡,可能反而会增强这些战略。随着中国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放缓,中国抓住了输出建筑、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的机会。通过多边机制进行海外基础设施投资,被看作是比双边机制更不易产生政治摩擦的方式。这些新机制的成果会更加可预测,也更加透明可靠,这让中国的过剩产能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化解。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也正因如此,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波动以及不断增加的外溢效应,让中国沦为众矢之的。报告指出,中国为解决国内经济增长问题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将直接影响其在海外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水平。
重新认识和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
现在就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及其转型形成的跨境影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世界能否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一文认为,中国经济与全球各国的联系太过复杂,目前还无法清晰地判断其影响,IMF估算的那些数字也不尽准确。毕竟,几乎无法找到具体的数据来解析这些影响到底是因为经济增长放缓所引起,还是因为经济再平衡的努力所导致。
据IMF估算,中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将导致整个亚洲经济增长下降0.3%。
文章强调,当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向购买服务和国内消费转变时,其他过度依赖中国经济旧增长模式的经济体,特别是商品和资本货物生产者,必须考虑转变自身的增长模式,以期与中国的新经济模式对接。
中国国内市场的变化,同样考验着其他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例如,依赖对华出口贸易来支撑国内经济的国家,不得不重新考虑本国经济、金融当然也包括政治方面的相关决策,以回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同时,随着中国更加关注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而不是出口型贸易,一些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实施多边贸易规则和经济制度背后的动力,为这些议程设定优先级。
研究人员还指出,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还要注意,一个更倾向于内需而非外需的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政策是否会更加稳定。目前来看,这一问题的结论尚不明确,毕竟由于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为保证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已经可以摆脱一些既有的国际经济规则。但也有观察者指出,中国继续参与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样大地区组织的兴趣,也并未消减。
总体来看,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带来更广泛的国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和转型,将威胁甚至颠覆那些过度依赖中国经济增长和投资的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经济以及全球贸易、商业和金融制度中不断显现的中心地位,为其他国家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世界对中国货币政策和股市以及金融领域的关注,也给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新的、未知的挑战。他们还不习惯处理政策所带来的全球冲击,因为此前这些政策仅是针对国内制定。
中国已经不是他国政策选择的被动接受者。中国的政策将产生全球性影响,政府如何承担自己的新角色和新责任,将决定其未来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