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调节基础设施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目前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领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如何有效利用,如何实现内需扩大,推动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对全面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基础性;网络结构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4-0067-02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充分体现。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是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保障,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起到关键作用。为尽快打破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必须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按照客观数据,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探究。
一、交通运输的特点
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只有交通运输业发展力度加大,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作为直接服务于生产活动与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交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特点如下。
一是基础性。作为其他产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为各个产业提供产品、服务,其价格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利润起到决定作用,且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是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一次性、大规模投资为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也就是其大规模投资特点对其建设周期、回收周期的长短起决定作用。
三是自然垄断性。在提供服务前,交通运输工程前期需大量投入,但其具有较小的运行成本,前期大量投入将出现大量沉没成本,这种情况下将阻碍潜在供应者的进入。因交通运输具有规模经济性质,只要其符合相应要求即可产生效益,这都对其竞争力、垄断程度起到决定作用。
四是网络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网络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经济特点。网络基础设施是指在研究的空间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在各区域间转移的基础设施,通道为其核心内容,运输生产要素需由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流动,进而达到生产要素空间移动的目的。
五是外部性。根据传统福利经济学理念,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影响,该影响也可能为负面影响,通常来讲,交通运输业的正外部性较强。以社会生产发展而言,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运行起到支撑作用,对各个行业起到决定作用。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前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其发展水平生产成本、效率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甚至对其供给数量、质量起到关键作用。交通运输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其不仅体现为直接的产出贡献,还具备间接的推动作用。
(一)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
根据时间划分,交通运输建设产出的直接经济效益可划分为项目建设阶段经济效益、运营阶段经济效益。在项目建设环节,交通运输建设能够增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进而影响居民收入。以收入角度分析,可对GDP产生直接影响。在运营环节,因客货运输都为运输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自身创设的产出增多,可对国民经济提升起到直接影响作用。
a (二)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
1.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作为一种公共品,交通运输外部性较强,其投资能够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也很多。以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因各个行业、部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各个产业投资,都会对其部门收入有所增加,进而有连锁反应出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增加部门投资、收入,进而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如增加投资时,其产生的投入增加可在投资增加以上;如投资降低,其产生的收入降低率也会在投资降低以上。也就是投资增加产生的收入增减不属于一个线性关系,而是乘数关系(K)。假设国民经济存有两个部门,投资乘数公式如下。
K=△Y/△I
△Y=K△I, △Y=△C+△I
△C/△Y=(K-1) △I/K△I=1—1/K
K=1/1—△C/△Y=1/1—MPC
其中,国民收入增量由△Y表示;
投资增量由△I表示;
消费增量由△C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由MPC表示。
因边际消费倾向在1以下,则投资乘数K在1以上。乘数值K的多少和边际消费倾向为正比例关系,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投资乘数K也会随之增加。在生产环节进行投资时,居民收入即可形成,当居民收入总额内消费所占比例较大,则会极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服务为各个行业必不可少的中间投入品。当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需求不符时,则会大幅度提升企业生产成本,对经济运行起到阻碍作用,政府就必须配额管理有效的资源,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就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最终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交通运输服务的完善可对企业发展起到两点作用。一是交通运输服务便利就是企业生产要素,其能够对企业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对企业生产率大大提升。二是按照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价格,企业可调整其它生产要素,最终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3.其它要素生产力的提升
交通运输外部性较强,利用劳动力、资本效率提升对产出产生影响,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就业环境改善,减少通勤时间。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将改变就业环节,进而对经济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如市中心为就业集中点,郊区因交通设施、可达性不足,导致通勤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郊区就业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且成为就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进而改变了其经济地域结构。
二是促进产业聚集,提高竞争力。现代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如合理配置各项资金、技术等,只有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与经济资源,才能出现良好的聚集效益。作为企业的中间投入品,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价格等都是企业发展、区位选择必须思考的问题。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良好,才能形成产业带,才能实现信息快速流通与技术水平提升。
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本。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思考,资本往往向较高投资收益率的领域流动。当一个地区交通环境优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投资回报,进而对资本形成强烈吸引。以欧美173家电子公司数据分析,境外投资地点选择主要条件为劳动力素质、电信设施、接近主要市场及运输设施。由此可见,交通基础设施数量不够或质量不良对资本吸引力较低,作为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可服务于经济增长。
4.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也被叫做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是指产业结构系统由低级形式转换为高级形式的过程。在不断增加交通运输投资的同时,能够对其基础设施产业自身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达到基础设施产业高度化、高效化与合理化的目的,进而实现其他产业结构升级,对整个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全面提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应及时找出交通经济新增长点,进行各类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展,帮助交通物流企业进行中高端需求市场的开挖,同时交通物流服务业也应根据时代需求,逐步实现制定化、套餐式。且培养依托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快递企业,利用电商网络进行快速服务网络的拓展,建立完整的运输链条,将电商资源进行运输资源转化,进而实现交通行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5.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城镇经济发展与交通干线息息相关,其对开发沿线地区资源与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建设交通运输通道可对沿线地区交通条件进行全面改善,为沿线乡镇及城市提供便利,增强经济辐射作用,开放、更新沿线及附近居民思想观念。同时,在交通运输建设中,应积极改造传统运输组织方法,实现运输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建设运输通道可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农业生产服务结构,为农产品输出提供有利保障,实现沿线、附近农业转型,达到专业化水平,提升农产品效益,增加收入。改善运输条件,对沿线乡镇通达程度进行有效提升,形成良好区位条件,帮助沿线乡镇吸引大量投资,实现该地区服务行业配置的合理性,增加就业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全面提升交通事业发展,必须重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直接与间接推动作用推动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通过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影响作用分析,通过深入研究两者关系,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盛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十一五”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李盛霖部长在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交通财会,2006(2).
[2] 徐 巍,黄民生.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 王家庭,赵 亮.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7[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
[4] 武 旭,胡思继,崔艳萍,马叶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5] 武 钧.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建设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 朱顺应,王 红,刘 伟,张建旭,潘艳荣.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弹性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3).
[7] 吴海燕,刘蓉晖,张 蕊.北京城市交通出行合理结构模式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4).
[8] 徐美娜.江苏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型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责任编辑:谭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