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腐败常态化的思考

2016-05-25 09:11邓迎春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党纪党规常态

袁 准 邓迎春



对反腐败常态化的思考

袁准邓迎春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这表明,新常态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必须实现反腐败常态化,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

一、反腐败常态化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是重要原因。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反腐败不能常抓不懈,任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将导致亡党亡国。

第一,反腐败常态化有助于从严治吏。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衡阳的贿选案、山西的塌方式腐败案、广东茂名窝案等案例深刻启示我们,领导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纪律松弛、治吏不严所造成的。因此,对领导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经常性“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提醒领导干部守住做人、处事、为官、用权、交友的底线;在执行巡视、审计、民主生活会、诫勉函询等制度中严格落实“经常”“认真”四字,警示领导干部干净为官、谨慎用权;任何干部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干部戴上“紧箍咒”、涂上“防腐剂”,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第二,反腐败常态化有助于从严治党。苏共曾是个有着90多年历史、连续执政70多年的大党、老党,在有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丢失了政权。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实现常态化反腐,而是任腐败蔓延,就可能导致党变质,国变色,执政地位毁于一旦。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只有对腐败常抓常管、抓出成效,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应对好“四大危险”,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三,反腐败常态化有助于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腐败现象像病毒一样侵蚀和干扰社会各要素的协调统一,及时查处腐败分子,防止党员干部从违纪走向违法,社会会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公平正义。党规党纪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这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反腐败常态化需要健全的党纪党规,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律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二、反腐败常态化的基本要求

(一)拒腐的思想防线常态化

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据中纪委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110多位省部级、军级以上领导干部落马,剖析这些落马官员,他们在忏悔中都有一条“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党性修养”。鲜活的事例昭示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以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政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特别要引导党员干部将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认真遵守党纪党规,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惩腐的打击力度常态化

党章规定:“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因此,实现常态化反腐,必须反对特权思想,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有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除恶务尽。

(三)治腐的制度机制常态化

在全世界相对清廉的国家,都有一套细致严格的反腐倡廉制度和机制。荷兰的“职位制”是公务员敬业奉献的警示钟;德国的“轮岗制”是公务员贪腐的“防火墙”;新加坡的“资产宣誓制”是公务员清廉的“紧箍咒”。瑞典的《反行贿受贿法》,对受贿罪的规定非常具体,如接受礼品不能超过300瑞典克朗,每顿饭每个人不能超过120瑞典克朗等。由此可见,要推动反腐败常态化,就要形成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严厉惩治腐败,形成强大震慑,形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四)反腐的日常监督常态化

在比较清廉的国家,社会的清廉均离不开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韩国《反腐败法》明确规定要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合作,而且成立了公民社会组织——反腐败与透明公约委员会。北欧国家设置司法总监、国会监察专员及各类专业监察专员监督政府,芬兰各级政府机构均设立审查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成立了独立、权威的审计部门,意大利规定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必须向全社会公开。现实表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是合乎规律的经济新常态,领导干部在严格约束和监督下为官用权也应成为一种“新常态”,应促进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使每一名党员干部在监督之下工作和生活。

三、反腐败常态化的主要着力点

(一)核心:坚持依法依规管党治党

依法依规管党治党是常态化反腐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原则。一要维护党章的严肃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章意识,把党章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党内活动、党员言行的根本依据、行为准则。二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凡是法律已有明确规定的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是违反党纪的行为;凡是党员干部违法犯罪的,必是违纪在前。所以,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三要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规章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党纪党规,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的衔接机制,推进党纪与国法的协调统一。

(二)根本: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中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就要求,一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本职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把反腐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当好廉洁从政表率。二是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各级纪委要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履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聚焦主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严肃查处腐败问题。三是增强纪委监督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赋予纪委相对独立的检查权、问责权、审查权、提名考察权等。四是强化责任追究。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都要承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要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三)重点: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

习近平指出:“巡视组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可见,巡视工作的作用,不仅在于能让中央、省委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引导、规范和威慑。根据近年巡视工作经验,巡视工作应有明确的职责定位,巡视内容不能太宽泛,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进行;巡视工作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运用好巡视成果,及时反馈巡视意见,把解决问题的担子压给被巡视单位党委(党组),抓紧跟踪了解整改办法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回访以巩固巡视成果。新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十八大以来行之有效的巡视工作方针和经验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创新,如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双剑出击”、中央巡视和地方巡视“两线作战”,其核心意义都在于提高寻虎找蝇的精准度,让巡视更好地发挥利剑作用。因此,要努力贯彻落实新条例要求,使巡视这把利剑更准、更快、更灵活,形成常态化震慑,推动反腐败常态化真正实现。

(四)关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深入推进反腐败常态化,必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首先,要坚持抓早抓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不搞“网开一面”“法外施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其次,要做到有腐必惩。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腐化堕落案件,又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四风”问题突出的各级领导干部。第三,加强反腐力量。整合办案队伍,提高对腐败问题揭露、发现和查处的概率,加大惩诫问责力度,切实改进巡视工作,努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第四,创新审查方法。坚持快查快办,查清主要违纪事实,作出纪律处分,对涉嫌犯罪的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制定“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和了结”5类处置标准,理清纪律审查思路和环节,创新纪委工作方法等。

(五)基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实现反腐败常态化,把权力关进制度之笼是前提和基础。一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实行权责对应,明确权力清单,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把制度笼子扎紧扎密。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制度的配套衔接,构筑起反对腐败的“天然屏障”,使腐败无处遁形。三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防止“破窗效应”,对违规违纪、破坏制度的现象和行为,必须严厉查处,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本文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研究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冬叶

朱时华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党纪党规常态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学术化表达
延津县审计局 召开“党章党规学习月”活动动员会
巍山县档案局组织开展党章党纪法规知识竞赛
太原市迎泽区:党规党纪“小锦袋” 党员学习真方便
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如何理解“党纪严于国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