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平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遇到阅读文章,理解文后问题的内容,往往放弃不做或做错。因此阅读教学是打开小学生思维的闸门,学会思维的开始,升华人生的起点,教师把功夫用在教活,学生学活、用活上,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因课设法;读思结合;动手操作;学活用活
治学的上乘境界,是活学活用,如何把看上去很乏味的语文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帮学生用活呢?我的做法是:
一、依据教材特点,因课设法,把知识教活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有法与无法之间,成功的秘诀在于施法。于是我改变过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范读课文、教学生字词、划分段落、逐段分析、归纳中心、课后练习等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在教材处理上改变面面俱到,在课堂提问上改变一问一答,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千篇一律,做到依据课文特点,因课设法,收到良好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结构严谨,文字优美。作者饱蘸激情描述了桂林山水秀丽多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依据这一特点,教学本课我着力于“读”的指导。
初读:检查学生是否读正确(不错一字,不落一字,不重一字,不多一字。)
解题:“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字是什么意思?
生:“甲”字是最好的意思,是第一的意思。
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一看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课文。
师生概括: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师:水静的怎样?清的怎样?绿的怎样?山奇的怎样?秀的怎样?险的怎样?
学生带着问题读,男女生分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面对这样秀美的水,奇丽的山,作者产生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本顺序,指导学生反复读,并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激起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后熟读成诵。
二、让学生全过程参与,使学生学活
要使学生把语文知识学得活,首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开动脑筋,使思路敞开,想办法把知识学好、学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定创造条件让他们都亲自动手操作;应该让学生得出结论的,一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学生不易理解,就让他们细读课文之后,画施工示意图,以图示意,小组同学交流彼此认识,教师订正其中错误。对于青龙桥附近“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我让学生对照插图,在本子上画出“人”字形线路,用自己的钢笔做火车,假设有笔套的一头的火车头先拉,用笔尾一端的火车先推,然后再倒过来,拉的变推,推的变拉。认真读课文,看插图,用笔演示,这时同学们亲自动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学生思有所获,从而体会到钻研探索、思考与创造的快乐。
三、狠抓学好用好,帮学生用活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狠抓学了就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他们经常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例如我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首先确定了“学习从周围的环境及人物的表现中了解人物的内心”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然后针对这一重点,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第5自然段)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⑵分别从看到、听到、闻到三方面找出描写火势凶猛的句子。⑶这时邱少云的处境怎样?⑷他可能想些什么?(结合课文插图组织讨论)
2.(第8自然段)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表现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这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再结合插图)
3.课文中有没有直接描写邱少云内心活动的句子?在学习课文时能不能体会到他的内心活动?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这些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细想一下,其实不然。这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从问题入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文章所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的自读、交流、讨论,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活跃,表现积极,学生自然而然地突破了“从周围环境及人物的表现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一重点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描写理解人物的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自学和动手动脑能力,逐步达到了把知识学活用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舒生.教学有法,而无定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05:1-3
[2]杨小微.教师和学生[J].教育学基础,2014.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