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深化和谐劳动关系的创新抓手

2016-05-25 00:37徐婧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6年9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党群服务中心

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深化和谐劳动关系的创新抓手

杭州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输入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已占全市从业人口57%以上,已经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推动杭州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阵痛开始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领域风险凸显。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是非公企业的生产主体,受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影响更直接、更迅速。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工作时间较长,大多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的出租房,由于群体流动性大,社会公共服务很难跟上,许多权益也缺乏保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个人,在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的过程中,很难快速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形势、生产方式、技能要求、利益分配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因此,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已逐渐成为社会管理的重点人群。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针对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基层治理格局的改变,在构建以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重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区域性党建及其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正日益显现其重要作用。在产业企业集聚区,加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着力以开放的堡垒服务流动的人员,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人员流动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探索与实践

(一)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探索中心建设

切合实际,务实灵活的中心建设模式是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有效运行的基础。杭州地域面积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大,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心建设,切实提升工作成效。

1.建设模式。“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共同特点是:因地制宜、务实管用。根据各地产业结构、人员群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如镇街模式,其特点是“镇街服务中心+基层服务点”,通过镇街与辖区单位点面结合,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1+N”组团模式,其特点是以一个村(社区)冠名设中心,辐射周边“N”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区域内所有党员、村社群众、企业员工、外来务工人员;园区市场模式,其特点是党群组织主导、经营组织参与、辖区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模式,其特点是融合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实现人员的精准化服务。建立由中心所在乡镇、街道(园区)党(工)委或所在村社、企业党组织牵头,群团组织、相关基层站所和区域内的重点企业党组织参与的中心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区域内人员的党群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

小案例:杭州传化公路港“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园区模式

杭州传化公路港是一个区域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现有入驻物流企业520家、上百家商贸经营户,日客流量超过一万人次,外来务工人员2000余名,2012年6月,杭州传化公路港“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应运而生,通过“红色之家”,以党建引领蓝领;“服务之家”,以服务吸引蓝领;“成长之家”,以学习助推蓝领;“活力之家”,以活动凝聚蓝领,打造“一家亲”的氛围,使区域内人员关爱有组织,活动有场所,互动有平台。

2.运行机制。“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行大多简便易行、操作规范。在组织保障上,建立中心议事协调机构,配备中心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在制度保障上,推出积分管理制、意见建议征求制等,使中心各项事务规范有序,并与区域整体工作协调配套。在阵地保障上,“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除了有办事服务、宣传展示的主阵地外,还整合区域内各类阵地资源,为区域内员提供会议培训、谈心谈话、文化娱乐等各类服务。

小案例:江干区科技经济园区“东方e卡通”积分管理

江干区科技经济园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针对园区职工队伍特殊的年龄和学历结构,推出“东方e卡通”积分管理系统,向每名园区职工免费发放“东方e卡通”,实现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档案记录、党组织关系接转、服务消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依托该系统,可实时掌握服务对象参加组织生活、参与奉献服务等各方面情况。园区职工只要“一卡在手”,即可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参加园区企业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并可实行积分兑换,实时享受个性化服务。

3.资源整合。“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大多将党政资源与企业阵地整合起来。将“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进行通盘规划,以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形式,打造共享共用的人员服务平台。做实基本服务,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证件办理、创业就业、劳动保障、民政计生等项目延伸到驿站,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强权益保护,建立维权工作室等各类机构,如传化杭州公路港“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聘请区域内善于调解的经营户为“红色老娘舅”,发挥他们在调解客户纠纷中的积极作用。

4.活动组织。“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共同特点是:服务人员、融入生活。发挥党群组织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大力倡导以活力和谐、合作共赢为价值取向的“和合”文化,凝聚区域内人员的创业热情和奋斗精神。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站)、艺术馆等平台,推动图书、电影、戏剧和文化活动进驿站,举办文艺晚会、体育竞赛、科普周、文化展等活动,丰富区域内人员生活。

(二)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激发党群活力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是中心发展的关键。流动性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是两新组织党建中的薄弱环节,杭州市在开展“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领导下团结凝聚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新的组织形式。

1.党建融入,加大党组织覆盖面。以“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构建适应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变化发展的党组织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将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全部纳入党的工作范围;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中心,以社区、村和影响力较大的非公企业等党组织为依托,吸收其他党组织参加,建立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区域内各党组织之间的工作协调。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党员管理,对流入区域内的党员,及时跟踪对接、建立党员台账,统一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健全中心党组织属地管理、流出地党组织延伸管理、中心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的教育管理服务制度。

2.党建引领,激发党组织活力。将支部建在中心,对中心所有党员实行中心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双向联系”。探索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广泛开展以外来务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外来务工党员为核心、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广泛参与的服务格局,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小案例:下城区石桥街道“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志愿工作模式

下城区石桥街道在建设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特色单位+特长党员”的志愿工作模式,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双亮双比”(亮身份、亮特长、比技能、比奉献)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回报社会,先后开展义务巡逻、家庭电路检修、“五水共治”、“公益环保绿色骑行”、“七一献血”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成立了首支由30多位新市民组成的“心连心”志愿服务队和浙江省首家两新组织无偿献血志愿者分会。

3.党建凝聚,传递党员正能量。通过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承诺活动、“红色旗手”、“红色商户”评比活动,发挥外来务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引领群体。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团的组织优势,通过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定期开展党的活动,组织先进分子参加政治学习、接受入党申请、开展推优入党等活动,增强党组织对普通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小案例:拱墅区康桥街道发挥“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孵化器功能

拱墅区康桥街道“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每月15日党员固定活动日,以优秀外来务工党员进行现身说法,如邀请云南籍蓝领党员李春发与外来务工人员作分享,李春发从白手起家,不但一步一步晋升为杭州马可波罗酒店有限公司安全部门经理,还通过认领创业敬业传授岗位,打造了“春发示范岗”,帮助指导广大员工规划职业。

(三)需求导向,紧贴实际丰富服务内容

紧扣外来务工人员需求,紧贴基层实际的功能定位是“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长效运行的前提。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不同需求,“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各类个性化服务。

1.从调研情况来看,不管是乡镇、企业,还是村、社区,在关心关怀工作上都做得比较好。首先是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通过走访了解、心理工作室等,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其次是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建立民情联系制度,及时收集外来务工人员所需所想,解决所难所急。最后是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建立“和事佬”“老乡帮帮团”等各类调解、维权工作室,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协调矛盾纠纷,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让他们“在外如在家”。

小案例:余杭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引进民办学校

余杭区高地“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在走访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时了解到子女就学难题,通过协调教育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经过6个多月努力,成功引进一家民办学校,目前开设43个班,招收外来务工子女2033名,受到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好评,纷纷表示心定了,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2.也有部分“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上升到更多地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发展。通过整合人社、工会等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党员教育三位一体的“蓝领学堂”,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成长成才。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若干领域作为重点服务内容,集聚各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精英,组建“蓝领导师团”,开展师徒结对、传授从业经验、建立职业远景,打破普通外来务工人员“重工资待遇、轻个人成长”的认知误区,让他们“务工不误学”,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帮助他们打通成长渠道是最务实管用的。

小案例:萧山区凤凰“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主打技能培训牌

萧山区凤凰“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以创业新村社区内集中聚居的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辐射区域内10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建站以来,主打技能培训牌,依托“金凤凰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等载体,已有289人通过中心培训获得“电工”“电焊工”“起重工”等各类技术工种的上岗证或初级证书。

3.推进较成熟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十分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进步。一方面,发挥“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孵化器”和党员队伍“蓄水池”的功能,吸引区域内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党组织,充实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文化层次和生活特点,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站)、艺术馆等平台,推动图书、电影、戏剧和文化活动进驿站,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让他们“精神有滋养”。

成效及启示

仅2015年,杭州市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的乡镇、街道(园区)和流动人口集中的村社、企业已建立115个“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辐射企业9133家,覆盖外来务工人员87.8万余人,着力打造集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党群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化党建综合平台。

1.适应经济新常态,保障了外来务工群体的健康发展。

2.留住企业人才,回应了稳定职工队伍的迫切需求。

3.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弥补了基层组织体系的薄弱环节。

4.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满足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课题组:杭州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传化集团党委 执笔人:徐婧

问题与建议

“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工程尚在起步阶段,尽管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1.资源整合难度较高,功能发挥缺乏有效支撑,不少地区中心的硬件条件亟需改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经费保障值得关注;

2.中心服务与外来务工人员需求契合度不够,功能认知度偏低,在区域特色上,如何提升亮点与结合度尚需探索;

3.工作系统性不足,运行不够简洁高效,如何有序管理,发挥“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实质作用,还需持续深化。

在推进“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延伸工作触角,立足全市层面,使得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培养、关爱工作能够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拓宽工作覆盖面,做到“动态开放、区域统筹”。一是延伸外来务工人员动态管理的组织触角。按照有利于扩大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对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调查登记,实现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二是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动态管理的联促机制。通过开展联促帮带、创业互助、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活动等方式,着力构建全方位和全覆盖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网络;三是开发外来务工人员动态管理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开展网上信息咨询、网上教育培训等,为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搭建信息交流的互动平台,努力把外来务工人员动态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2.加强工作契合度,做到“资源融合、区域协同”。“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要成为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资源的共享平台,还要成为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整合平台。“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的实现,必须依靠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来支撑。要突出部门的横向联动,构建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实施项目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共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进“蓝领驿站”建设。要突出乡镇、街道(园区)的区域协同,加强区域内党建力量和服务资源的集约利用,贯通联系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最后一公里”。要加强内部组织保障,探索“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工程推进的长效机制。

3.提升工作影响力,做到“和谐发展、区域一体”。组织部门要对“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给予专业指导,通过总结和宣传好的经验及典型,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全市“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工程建设。要将“蓝领驿站”建设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强化基层年”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蓝领驿站”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推进区域文化建设,形成“抱团取暖、发展共赢”的和合共同体。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党群服务中心
拱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的“红色家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电力企业党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对策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