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两国的政治关系不够和谐时,双方都极为重视经贸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由于南海争端及历史纠葛,中越贸易近来高速发展,但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会受到相互依存度的对称性的影响。综合现有相互依存的计量模型,采用贸易依存系数计算的结果表明,中越贸易对双方经济都为正向影响,中方对中越贸易的依存系数更高于越南,越南不必担心中越贸易对越南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但由于总体贸易依存度低,且中国是大国,因此中国也这一贸易依存度差异也不会太在意。只要不发生恶性的政治事件,中越双方贸易关系按现有趋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中越贸易;相互依存;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2
交易获利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对国内交易和国际交易,人们的看法却并非一致。通常,国内交易中,人们仍然认可交易获利的共识。但在国际交易中,人们并非总是如此认为。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贸易战、经济制裁等等限制国际交易的手段和现象总是频繁的运用或出现。国内交易越繁荣越好,国际交易则未必,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扰。政治因素可能是国内某些团体的压力或利益的干扰,也可能是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当国际交易形成了严重的不对称依存时,即构成了国家权力的不对称。当两个国家的关系比较和谐时,这种不对称依存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当两个国家存在政治冲突时,对这种国际交易构成的不对称依存就特别敏感。
中越近年来的经贸发展速度极快,这种现象发生在两个高速发展且海陆相领邻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并不让人意外。但是,由于中越两国历史恩怨以及南海争端的存在,尤其是后者,使得中越两国对经济中相互依存的对称性非常重视。为了检验中越经济的相互依存情况,本文比较分析了现有相互依存程度衡量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衡量相互依存程度指数的检验方法,并以之检验了中越贸易的相互依存程度。
一、经贸中的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术语。经济学理论认可交易获利,但没有提出交易双方的相互依存这一命题。经济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交易任何一方意图转换交易对手时,都存在交易成本。该交易成本包括,搜索新的交易伙伴的成本、谈判的成本,新交易伙伴空间距离及运输条件差异形成的交通成本差异,以及由于和新的交易伙伴在谈判地位的差异而确定的交易价格形成的价差等。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贸易双方都不愿意轻晚转换交易伙伴,这就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相互依存在经济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如果这种依存有关系不对称,即双方转换交易伙伴时的交易成本存在差异。转换交易伙伴交易成本较低的一方就存在利用这种差异“敲竹杆”的可能性,由此,转换交易成本较低的一方在双方关系中就获得了一种权力。上述现象被Keohane和Nye(1997)称为不对称的复合依存关系。由于他们所指的复合依存关系的范围不仅限于贸易,他们采用的是敏感性和脆弱性来描述当这种关系发生变化时对国际主体利益的影响。本文的交易伙伙伴转换的交易本成更接近于两人所指的脆弱性,即当事件发生时遭受损失的成度。
通常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所形成的依存关系总是不对称的。严重的不对称依存出现时,转换伙们交易成本更大的一方就可能被对方挟持,因此,出于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考虑,一国政府总希望和特定交易对象之间的不对称依存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对于这种经贸往来中的不对称相互依存,取决于当事国的国力即双边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处理方法与结果。本文定义不对称依存关系中的转换成本最小的一方为弱势方,相应,另一方称为强势方。当双方的政治关系友好时,双方重视交易获利,不对称依存形成的权力并不被特别重视。但是当双方存在竞争或冲突时,弱势方会严重的不对称采取反制策略。若弱势方为大国,采取的策略通常是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严重时则可能发动贸易战和施加政治压力。其典型案例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面对日本的强势崛起威胁到其霸主地位,而外贸中处于严重的逆差状态,美国发动了日美贸易大战。若弱势方为小国,弱势方通常的策略是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严重时则可能退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
二、相互依存的度量
Keohane和Nye(1997)对提出复合依存理论后,并没有提出相互依存的衡量方法。对于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学者们目前主要有两类衡量方法。一类是比重法。Katherine Barbieri (1996)、宋国友(2007)、唐永红(2007)等采用比重法衡量双方的相互依存程度。其指标包括贸易依存度、投资依存度、综合依存度、贸易或投资的贡献度等。另一类是动态系统法,如向量自回归模型(Burdekin 和Whited,2009)、宏观经济联接模型(潘文卿,李子奈,2001)、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王直,1998)。
比重法直观过于简略,而动态系统法不够直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方法衡量相互依存,称为相互依存指数法。方法分为两布,第一步,采用系统法量化一国投资或贸易对另一国GDP的影响系数,第二步,利用影响系数,剩以该指标的实际值,比上GDP,得到依存系数。
三、中越贸易依存度的测算
由于中越FDI数据难于获取,本文仅讨论中越贸易依存度。
1.中越贸易基本情况
中越之间存在复杂的历史关系,但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之间,经贸往来的规模一直不大。直到1995年,中越进出口总额才达到10.5亿美元,其中越南进口7.2亿美元,中国进口3.3亿美元,中国顺差3.9亿美元。随着中越各自要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越贸易规模迅速发展,2014年,双方的贸易规模达到835.5亿美元,其中越南进口636.2亿美元,中国进口199.3亿美元,中国顺差436.9亿美元。20年间,双方的贸易规模增长了78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22%。同期,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从2808.6亿美元增长到43030.4亿美元,增长了14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4.62%。越南的国际贸易规模从136.0亿美元增长到2982.4亿美元,增长了近21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9%。作为高速发展的近临,中越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方面又存在较大的共性,具有极大的交易成本优势,但最近20年两国贸易发展的增长速度仍然是极为惊人。
2.中越政治关系
中越双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双方的政治关系总体属于较好,但存在历史冲突和争端。中越历史冲突最为严重的事件是上个世纪未的战争,争端则聚焦于南海问题,其中,南海争端是最为敏感的因素。
越南在取得对美战争之前,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越南和中国就南海的主权多次发生冲突,甚至发生开力争夺。最近一次剧烈冲突发在2014年。2014年5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在中国西沙中建岛以南进行钻井作业,遭到了越南外交部的反对和谴责。越方宣称,中国侵犯了越南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拥有的海上主权和管辖权。随后,越南海警出动了包括“海警旗舰”之称的CSB-8001船在内的多艘船只,多次与中国海警船对峙,干扰“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正常作业。最后,双方政府协调平息了事端。
3.中越贸易依存系数
由于存在政治上因素的影响。中越双方但乐见双边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对贸易中依存的不对称性保持警惕是理性的策略。对方的贸易依存情况进行识别,有助于判断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期,如果两国贸易高速发展,且依存度均衡,则双方较为满意,趋势能够持续。若出现严重的不对称,则必有一方会调整策略,从而双边贸易的发展趋势不可持续。
其中,TIRcv表示中国对越南的贸易依存系数;
Eo表示中国对越南出口单位经济效应;
Ei表示中国对越南出口单位经济效应;
表示t年中国对越南的出口;
表示t年中国从越南的进口;
表示t年中国的GDP;
表示t年中国吸收的直接投资;
表示中国对越南之外国家的出口;
表示中国从越南之外国家的进口;
和分别表示对其他国家出口和进口的单位经济效应;
当用v取代c时,模型则可以表示为越南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
模型建立的经济依据是,一国的GDP受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决定,上一年的GDP代表内在因素,出口和进口代表外在因素,为了研究目标国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将目标国的进口和出口区别出来单独研究。
模型所用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和Wind数据库,样本区间为1995-2014年。
回归式下方为T值,*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能通过检验。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越两国的经济都主要受国内因素决定,但中国的外向程度更高。从两国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来看,中国从越南进口,对中国经济是负向影响,对越南经济也是负向影响,而中国对越南出口,对中国经济是正向影响,对越南也是正向影响。
结果表明,中越贸易对两国经济总体影响为正,中越两国对对方的贸易依存度都很低,中越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仅达到万分之六的水平,而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的影响仅达到万分之二的水平。与人们的直觉印象相反,虽然中国的经济体量远大于越南,但中国对中越贸易的依存度高于越南。
四、结论
由于两国存在政治冲突,且中国是大国,中越经贸关系中,越南对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更为敏感。综合现有相互依存的计量模型,本文采用贸易依存系数计算的结果表明,中越贸易对双方经济都为正向影响,中方对中越贸易的依存系数更高于越南,越南不必担心中越贸易对越南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但由于总体贸易依存度低,且中国是大国,因此中国也这一贸易依存度差异也不会太在意。因此可以预期,只要不发生恶性的政治事件,中越双方贸易关系按现有趋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在双方的贸易依存度没有大幅上升的情况下,虽然越方处于强势方,但不致引发大规模的贸易战。
参考文献:
[1]Keohane ,Nye.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Burdekin,Richard C.K.and Whited,Hsin-Hui I.H. “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 Cross-Strait Perspective on Globalization”. The Chinese Economy,2009,42( 1) : 5-39.
[3]潘文卿,李子奈.台湾对祖国大陆经济的依存研究:一个基于联接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2000,12.
[4]王直.台湾海峡两岸恢复直接贸易的经济后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
[5]唐永红.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性发展态势的定量考察.台湾研究,2007,2.
作者简介:叶栋梁(1972-),男,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黄雪梅,广西财经学院。
本文得到《广西高等学校数理金融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桂教人【2014】49号)和国家社科项目《南海通道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14AJY022)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