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一线生产保障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新构建

2016-05-24 21:59罗庆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0期

罗庆

摘要:近几年来,油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采油一线原有传统分散的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工作量不平衡、保障能力不足和安全制度难于落实等问题和矛盾。为应对上述难题,提出在采油一线构建生产保障业务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即对抽油机维修、低压电器设备维修、电气焊、泵修、油井热洗等5项生产保障业务实施专业化重组与整合,由原来采油队(站)“单兵作战”转变为全矿乃至全厂“集群作战”,以期在缓解人员紧张矛盾的同时,进一步增强采油一线的日常维护、应急抢险等生产保障能力。

关键词:采油一线;生产保障;专业化管理;新构建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2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生产难度日益加大,基层采油队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生产保障队伍“小而全”的劳动组织与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工作量不平衡、保障能力不足、安全制度难于落实等问题。为此,提出构建生产保障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进一步增强采油一线的日常维护、应急抢险等生产保障能力。

一、生产保障业务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在油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采油一线生产保障业务旧有的分散管理方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保障能力难以满足需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部分井站、管线等设备设施老化十分严重,一线油气生产单位的管理幅度和工作量持续增加。如果管理方式不变,员工数量必须要相应增加才能满足生产需要。然而这显然不符合目前油田员工总量控制形势。

劳动效率难以充分发挥。从事生产保障业务的特殊工种分散在各采油队(站),由于各队(站)生产规模不尽相同,导致工作量不均衡,同一工种忙闲不一。以采油队维修班为例,井数多的队人均负责近百口井,井数少的队人均只负责30多口井,人力资源劳动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安全管理难以达到要求。由于各采油队(站)的特殊工种人员少,安全生产制度很难有效落实。特别是电工,采油队一般只配备2名电工,有1人休假或是病事假时,不得不安排非专业人员监护,达不到电力操作规程要求,存在安全风险。

二、生产保障业务专业化管理[1]的新构建

1.推进专业化整合[4],实现生产保障的专业分工与集中管理

组建专业班组。根据油气生产单位自身情况,将采油队(站)的维修工、电工等岗位进行集中重组,分别在生产保障队、测试队、联合站成立机修班、电工班、管焊班、泵修班、热洗班,使得生产保障业务由队层面的分散管理提升至矿层面的统一管理,实现“专人干专活”,保证岗位员工的工作内容“专而精”。

合理设置岗位。通过调查问卷、跟踪写实的方式,对生产保障业务的工作量、劳动效率、岗位负荷等情况进行核实,并结合预期生产规模,合理确定各项业务的班组数量和岗位数量,既保证各班组工作量适当饱和、不过轻过重,又便于安排员工培训和休假。如测算采油三厂150口左右抽油机井设置1个机修班,每个班配置3-4个维修工,其中1人兼司机。

提供软硬件支持。人员保证到位,综合考虑专业、年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要素,从各采油队(站)的维修工、电工、热洗工等人员中优选班组成员,既满足工作需要,又利于人才培养。设备保证到位,将采油队(站)相关的设备、工具、车辆集中,统一配给各专业化班组,并配齐焊接面罩、防护手套等专用安全防护用具,实行标准化管理。功能保证到位,改造多功能维修间,增配修理机具,实现维修区、配件区和设备区的分区管理。

界定职责分工。根据采油矿生产实际,明晰生产保障业务各专业班组与采油队(站)之间的工作界面,避免职责交叉和空缺[4]。以抽油机维修业务为例,为了不影响工作及时性,规定各专业班组重点负责更换中轴尾轴、打捞光杆、拆卸平衡块等高危维修工作,常规保养维护仍由采油队负责。专业化班组与采油队(站)职责分工表(节选)如表1。

2.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生产保障任务的表单化[3]运作与信息化处理

重建工作流程。实施专业化整合后,生产保障业务由原来只在采油队(站)内部流转,改为采油队(站)、矿调度、专业化班组之间流转。为了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按照时效性要求,将专业化班组的工作任务分成普通维修、应急抢修、例行检修三大类,分别建立工作流程,统一制作相应的运行表单,确保运转高效快捷。普通维修实行“工作任务单”。出现一般问题时,采油队(站)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下达“工作任务单”,生产保障队接到指令后,安排专业化班组到现场具体实施。维修前后,专业化班组要与采油队(站)进行工作交接和完工确认。应急抢修实行“紧急任务单”。出现紧急情况时,采油队(站)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立即电话通知生产保障队,迅速组织专业化班组抢修,抢修完毕后反馈矿调度补签“紧急任务单”。例行检修实行“计划任务单”。无任务指派时,各专业化班组依据矿下达的“月度检修计划任务单”,对所负责区域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每月检修工作量不少于所担负工作量的30%。矿生产办每个月进行抽检,改变以往迎检前集中突击保养的现象,实现日常维修保养的常态化。

强化调度职能。实施专业化管理后,作为运转中枢的调度系统,工作大量增加, 职能由原来简单的上传下达,向综合判断、协调指挥转变,调度系统的统筹作用更突出、业务技能要求更高,需对厂、矿调度员进行调整,并制定工作规范,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协调指挥能力。

开发信息平台。实施专业化管理后,相应的需要开发应用生产保障专业化管理的信息平台,从检维修工作计划申请、过程材料消耗到任务完成、效益评价、统计分析等各环节均实现网上实时运行[2]。以电气焊业务为例,通过网络平台,厂、矿调度可以即时掌握全厂各矿管线位置、管线材质等信息,迅速调配电气焊资源,及时处理管线穿孔,扩大了专业化班组的工作范围,使得跨单位、跨区域抢修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全厂合理更换管线等提供详实的数据,促进生产保障整体业务的提档升级。

3.配套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生产保障业务的高标准和高质量

整合工作标准。按照基层队(站)管理手册和操作手册的编制原则,将分散在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中的各项要求进行梳理整合,针对每项业务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便于专业化班组遵照执行和采油队(站)质量验收。电工班抽油机井日常巡检工作标准如表2。

建立监督机制。在采油队(站)与专业化班组之间实行甲乙方监督机制,采油队(站)为甲方,负责提出服务需求,检查验收乙方服务质量;专业化班组为乙方,负责提供生产保障服务,接受甲方的监督;采油矿生产办为第三方,对甲乙方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考核以及争议仲裁,督促双方尽职尽责,保证工作质量。乙方的服务质量影响着甲方的管理水平,甲方的验收结果决定了乙方的奖金考核,相互间的影响促进双方尽职尽责,切实提升维修质量和效率。

完善激励政策。针对员工最为关心的薪酬待遇问题,召开座谈会,征求岗位员工意见,并依据工作写实,综合考虑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因素,确定专业化班组员工基础奖金收入不低于原岗位。在合理确定专业化班组基础奖金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政策,调动岗位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强化考核评价。结合业务调整情况,重新修订生产保障业务的考评细则和专业化班组量化排名办法,改变过去特殊工种无法进行绩效对比的状况,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采油矿每月对生产保障业务的工作量、完成质量、及时性进行考核评价和绩效排名,每季度召开讲评会,分析解决存在问题;厂层面将生产保障业务统一纳入厂过程考核,每季度进行考核评比,奖优罚劣,促进工作。

三、生产保障业务专业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按照上述构想,第三采油厂在采油一线生产保障业务实施专业化管理后,见到了显著的效果。人员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作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厂5项生产保障业务用工人数由398人减少到335人,年节省人工成本1100多万元。生产保障能力得到增强,生产保障各项业务由各采油队(站)的“单兵作战”,变成全矿乃至全厂的“集群作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海滨.专业化管理运作模式思考与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193-194.

[2]袁良德.采油厂管理“三化”探索[J].中国石油企业,2007(07):94-95.

[3]宋瑞卿.简单的力量-振东基础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管理,2014(08):6-17.

[4]高荣和.探索油田企业专业化管理新机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2):30-30.

作者简介:罗 庆,经济师,大学本科,198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从事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等工作,大庆市萨尔图区拥军村采油三厂企管法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