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翔
摘要:会计专业应培养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性人才。但是在会计教学的实施中遇到了教材的困境。如何教材更符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文章分析了目前教材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并提出学材的开发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编写中体现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导,教师深入企业等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会计专业一直是近些年来的热门专业,原因大略如下:会计岗位是每个企业都不可或缺的,并且分工越来越细化;个人公司的增多,需求量增大;工作环境较好、起薪相对较高。但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普遍存在缺乏基本的实践常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上手速度过慢,培训成本高等原因,用人单位普遍存在选才难的问题。因此,尽量市场需求量大,他们每年基本上不需要应届大学生。这给我们当今的会计教学特别是教材建设提出了尖锐的现实问题:如何正确地进行教材建设?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及目前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下列想法,与业内人士共同进行探讨。
一、目前会计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现状
1.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严重
会计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够与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财税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步,致使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现实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会计职业教育必须跟上会计职业的发展。会计核算法律制度时有调整、税收法制制度常有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日新月异,会计专业教材也应及时调整更新。由于教材建设力量不足,教材的编制、出版周期较长等原因,导致现有教材更新严重滞后,教学中可选取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这些内容落后于经济社会的会计专业教材,不适应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不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2.不能体现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有的大多数高职会计教材在编写时往往以本科教材为依据,侧重于理论性的讲解,而缺少职业教育的特色,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不相符合。高职会计的教育更应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与本科院校的研究性的教学目标或侧重点不同。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应该以行动把握、感性认识为主,着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而不是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逻辑推理,但现实中,现阶段会计专业教材如《财务会计》、《会计基础》、《成本会计》等都还停留在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根本无法达到开发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目的。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性教材的教学。
3.教材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重复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专业类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除部分主要核算内容的不同外,其他内容基本相同。学校与教师都认识到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期望通过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开发来改进过时与落后的现状,但教材建设仍以学科知识为主,主要是由于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依据,并且对会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分析不足,因此即使编写教材,也是自成体系,呈现出针对性不强、内容交叉重复、体系不明等问题。
4.缺乏理实一体化的教材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任务中十分注重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与实施,但实训教材往往自成体系,与理论教材脱节较大、衔接不紧密,任课的教师也往往先采用理论教材进行理论教学,之后采用实训教材配合进行实践教学,但这样的后果往往是人为地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不统一,实训教材不“实”不“训”,所谓“实训”只是将学科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生硬的融合,无法很好地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会计实训教学中不注重基本操作培养,强调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同时,实训教材内容滞后,方式单一,而现实中企业实务会涉及电子报税、财务资料分析及银行操作等多方面内容。
二、校企合作开发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教学原则
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够紧密联系本地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性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实训条件,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以会计基础课程而言,在校企合作开发中,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和管理,而合作的企业则提供真实的实训资料和企业一线人员,实训中以企业组织为主;此外,教学任务中,可以安排给予学生一定课时和学分的校外顶岗实习阶段,通过校外阶段性的顶岗实习、校内仿真的实训,进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以企业为主体
在校企合作过程,企业应成为校企合作的主体。离开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就不可能真正的实施,达到效果。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根据学校的任务安排,学生在大三的下半学期会在校企合作企业完成专业顶岗实习,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实际中,我们可以提前利用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场所,安排学生来到实训基地来完成合作的阶段性顶岗实习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会计实务工作,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及理论学习都会有很大帮助。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实践性教学设计,同时还可以促使企业财会专家作为师傅手把手带学生徒弟,使企业专家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三、校企合作开发的措施
1.深入企业,确定教材大纲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深入到关联企业中去,与企业人员进行研讨,了解企业的实务会计岗位与技能的需求;并针对会计岗位的实践需要,就教材课程、实训项目等,确定会计教材大纲。
2.确定教材结构和内容体系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材编写过程中,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相结合,确定相关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学院应从高职会计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为高职会计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规划。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成为掌握符合岗位职业要求的社会人,还能够在将来适应不同的岗位与职业,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其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1)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做”一体化。
(2)灵活适用的单元式结构,在会计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会计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分成基本知识、技能操作、能力测试等几个部分。具体的技能操作和知识要点应围绕着具体会计岗位而编写,学生能够进行顶岗实习。
(3)针对高职会计学生,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与社会的岗位需要紧密结合,不应过多注重理论的讲解。
3.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
高职院样会计专业的教材开发应当由企业学校一线教师与企业会计人员共同完成。高职教师具备理论知识以及对学生与教学规律、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有着较好的掌控,而企业专家工作在行业第一线,很清楚现实岗位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掌握职业需求与行业动态和。因此,双方如果互相合作,既反映会计行业岗位的要求,对顺利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校企合作,依托企业优势
现行教材多是文字呈现,缺乏更为丰富、形象的信息。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力量,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做好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依托行业专家委员会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探索和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淮中.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与范型[J].中国轻工教育,2006,03.
[2]赵丽英.中职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探析[J].河南教育,2014,07.
[3]陈美华.高职会计专业“学训融合”教学模式探讨[J].经济视角,2011,30.
[4]王永生.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
作者简介:季 翔(1972-),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审计、涉外会计、会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