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战略储备资源。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观和世界观,为个人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思想政治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和自杀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竞争激烈;二是我国高校历来重视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程度不高,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文章首先分析了心理咨询与思政教育的辩证关系,随后强调了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最后就其应用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从教育目的上看,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两种学科虽然在具体教育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是教育内容却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现代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即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从这一点来看,心理咨询技术应当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类别之一。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他们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姿态融入高校教育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问题
广义上的心理咨询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心理疾病咨询指患者由于遗传或者后天刺激,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需要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专业设备进行治理;第二级是日常心理困惑咨询,咨询人由于在生活或工作中受到较大压力或轻微刺激,产生了心理或情绪波动,并且很难通过自我调节恢复正常状态,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第三级是个体发展咨询,求助者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以实现人际交往能力或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后两方面。我们常说,高校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从单纯校园生活到复杂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周边环境、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突然转变,大学生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理论上来说都属于正常现象。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考试压力、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心理咨询技术就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此类问题,进而消除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使高校学生在获得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2.心理咨询技术的特点
(1)双向互动。如同看病就诊一样,辅导员要想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首先要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判断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开放、和谐的咨询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实事求是诉说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掌握真实情况。因此,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他们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是一种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关系。
(2)教育指导。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无非两种:一是遇到困境,自己无法处理而产生焦虑和困惑情绪,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渡过难关;二是出于提升自我的需要,学生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强化自我心理抗压能力。无论是哪种问题,辅导员都需要借助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因此心理咨询技术有很强的教育指导特性。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联系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首先,二者的目的和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其次,二者遵循的很多原则是一致的。心理咨询的真诚、通情达理的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理结合原则,心理咨询的差异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原则都是一致的。最后,二者在理论基础上也具有紧密的联系。心理咨询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提供价值观的指导,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依靠心理学理论为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咨询技术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个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亟待完善。
1.思政教育偏重理论,个体关注程度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必修教材有四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教材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框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解、分析教材内容,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而且很难取得预期的思想教育效果。高校学生与其他低年级学生相比,一方面在身体、心理和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形成了个体认知方式,如果仍然采用知识灌输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现代教育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但是在我国长期的校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师生角色的彻底转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弱化,严重制约教学效率的提升。
2.忽视学生心理教育,情感关怀有待增强
当前,高校政治教育将工作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教育目的也侧重于将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对社会有利的合格公民,只注重了学生价值的发挥和对社会应有的贡献,而对学生个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不够。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养成了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鲜明特点,一旦遇到挫折或其他不顺心的问题,很难通过自我调节、自我降压的方式排解,容易走入心理死角,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还有可能做出危害群体的事情。
我国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感很强,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还是心理上,都渴望得到辅导员的关怀与指导。但是多数辅导员认为高校学生已经成年,需要独立自理,因此在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日常教育中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状况得不到关注,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片面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严重不足。为了帮助高校学生适应高校生活节奏,提升个人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满足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并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积极帮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心理咨询技术的有效途径
1.制定政策,明确心理辅导职责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现象严重。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之相对应的辅导员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比例的提高,多数高校存在一位辅导员同时带领多个班级的现象,直接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就很难保证辅导员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其次,辅导员的教学专业各不相同,其中在心理学方面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为数不多,在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时,更多时候是以个人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为指导依据,专业性明显不足。因此,高校要制定政策,一方面要不断引进优秀辅导员,弥补辅导员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的在岗培训,时刻提醒辅导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挥心理咨询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作用。
2.加强培训,提升心理咨询水平
上文中提到辅导员个人心理咨询专业能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联系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门的演讲或辅导,提升教师心理咨询水平。其次,学校还可以为受训教师创造多种实践机会,例如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研讨,定期举行“一对一”心理咨询工作等。心理咨询与其他专业一样,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只有熟练掌握心理咨询能力,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1.共情
共情也叫同感,是指咨询员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和情绪感受。共情有助于帮助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一种信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共情,就要放下自身的价值观,对学生不做任何道德的评价、判断,有能力从观察、倾听过程中充分体会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学生。
2.倾听
倾听是个体心理咨询技术之一,咨询师积极认真地倾听,并借助语言的引导,能够真正“听”出来访者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重要地是用心去听,要对来访者的话给予积极关注,并作出反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步,是建立双方良好关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在师生谈话中的主动地位,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并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诉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宣泄自己的情绪。
3.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对于解决学生宿舍矛盾、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在新环境、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学习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矛盾等不断增加,而学生很难通过自我排解、自我疏导的方式解决此类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做起,通过自学、培训、参加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个人心理咨询技术水平,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际行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吴心怡.论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7):164-165.
[2]冯宪萍,张博.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青少年研究,2011(25):131-133.
[3]王增国,戴祥斌.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特征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49-51.
[4] 叶湘虹.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方法论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70-72.
作者简介:徐高峰(1982— ),男,汉族,山西省原平市人, 硕士研究生,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