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2016-05-23 09:13刘清华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政

【摘要】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对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进行扩展能够提升高校思政隐性教育的效果,更好的达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隐性教育资源;效能扩展

隐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发展而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显性教育发挥作用,又离不开隐性教育的强大优势。当代大学生是热情奔放又逆反独立的一代,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必须对显性教育以及隐性教育进行完美结合,共同作用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指引。对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进行扩展是发挥高校思政隐性教育优势的必然选择,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措施。

1.高校思政隐性课程概述

1.1高校思政隐性课程的特征。高校思政显性课程是通过受教育者特定的、有意识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课程。相对的,高校思政隐性课程的特征为:第一,教育目的具有潜隐性。所谓的目的潜隐性指的是把带有强制性政治要求的目的巧妙的隐藏起来,将其渗透到教育对象不可缺少的日常活动、经济文化文化活动等之中,使其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对其思想观念进行塑造。第二,教育方式不具有正规性。隐性课程的非正规形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具有显性课程极难获得的愉悦性的优点。通过学生日常社会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形式对其教育,例如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因其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效果显著。第三,教育内容具有渗透性。所谓渗透性指的是隐性教育内容深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对其产生影响。因其渗透性使得各种活动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达成一致,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效应,教育合力的教育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1.2高校思政隐性课程的功能。高校思政隐性课程是社会变化作用与学生的中介,对学校的内隐文化进行反映以及内容的传播。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中,对活动在其中的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进行塑造,如:情感陶冶功能;同化功能;完善功能;发展功能以及行为制约功能。

2.隐性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关系

2.1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接受并内化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思想教育工作离不开隐性教育。隐性教育以其特有的隐蔽性、及时性、自由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使得隐性教育相比于显性教育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2隐性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相互强化。隐性教育是通过周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的是氛围的重要性,通常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启迪、暗示、激励或者诱导等手段,感化学生,对其思想产生影响。因为方式的特殊性,隐性教育显然更具有吸引学生的能力,有效避免逆反情绪的出现,激发其主动性,提升教育的效果。

3.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分析

3.1加强环境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作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也就是说,学校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优美怡人的自然环境,刻画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将教育隐含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对其产生影响,进行教育。优美的校园环境所拥有的无声的教育力量是显性的课堂教育所不具备的,也是无可取代的。

3.2树立榜样进行思政隐性教育。正如古语所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同样也是思政隐性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关键在于以身作则,而不是单纯说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思想意识、仪表风度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3开辟思政隐性教育的网络阵地。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更是网络的忠实用户。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开辟思政隐性教育的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生动直观且能够科学准确的传递大量信息的优势,将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其多思考、多学习。

3.4对高校校报的隐性教育功能进行扩展。高校校报作为隐性教育资源之一,以其稳定性、主体性以及灵活性的特征将隐性教育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对其效能进行扩展是保证隐性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第一,适应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校报能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高校校报的办报者在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目的的指导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顺应其接受心理的同时还要善于调节其接受心理,从而达成通过校报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目的。第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对大学生想要什么知识、期盼什么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再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发挥校报亲近大众、感染力强的优势,在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注重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根据最新鲜的时讯寻求最佳的方式,既要开辟专栏持续放送相关信息,又要根据大学生的新需求对专栏进行创新,增强校报的针对性和可读性。校报版面的设计既要活泼大方又要和谐高雅,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形式之时又可以快速的了解报纸的内容,便于其进行选读,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吸引广大的学生踊跃阅读校报,达成对其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在高校中是无处不在的,广大师生要一起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健康向上的思政隐性教育资源体系,并对其效能进行扩展,更好的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身处其中受到良性的引导,提升思想政治的修养与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建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12:89-90.

[2]张晓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10:67-68.

[3]周敏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硕士,2013:9-10.

作者简介

刘清华(1971—)男,山东临沭人,汉族,硕士,副教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地理教材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