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兴宇++尚超
摘 要:目前,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以带动经济发展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新型资产——数字资产也蓬勃兴起。其中,域名作为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更是备受关注,相应的域名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域名经济角度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特别是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近乎空白。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通过经典经济理论分析当前域名一级交易市场、二级交易市场以及过期抢注市场和各市场参与主体特征,继而运用行为经济学对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彼此之间的博弈过程进一步加以阐述,从而形成对域名市场供求关系相对全面的分析,从而为更深入的研究数字资产经济规律提供借鉴。
关键词:域名;域名市场;数字资产;供求关系;行为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F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43-5
当信息化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流模式,对信息资源的进一步管理和规划,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资产是信息化经济的产物,涉及域名、网络虚拟货币、互联网流量、大数据、云计算资源等全方位的交易服务。由于某些数据资源的稀有性,使之实质上成为了虚拟的非货币资产,并继而从虚拟世界运用到实体经济当中。对于这种在经济实践中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形式,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应当同步跟进。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域名已成为数字资产的典型代表,承载了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的同时,更是形成了日益成熟和完善的域名市场,对该领域原理层面的深入研究是未来探讨数字资产的典型突破口。
1 域名发展状况
1.1全球域名发展状历程及现状
域名是和IP(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地址有着对应关系的网络资源标识,二者共同形成互联网世界的两大支柱。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解析访问特定IP地址下的网络资源,其发展依托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发展。
将多台独立的计算机连到一起的需求催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1958年,美国国防部出于军事目的成立了高级研究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并着手推进网络科学的研究,建立的ARPANET推动了网络协议标准的快速发展,使得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建立、数据传输、数据共享等操作成为可能。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联网计算机的普遍性使得基于IP的主机地址记忆负担越来越重,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来改变现状,这期间一系列域名相关的标准、协议问世,以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为核心的域名系统渐成雏形。
1985年,第一个.net和第一个.com域名相继注册,标志着域名开始进入日常社会生活。进入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作为互联网基础的域名系统自然也备受关注。1993年,.com和.net两大商业化域名私营化并交付给Network Solutions运营,至此,域名注册正式商业化。到90年代末,域名在催生美国和全球互联网热潮的同时,美国政府主导的域名系统全球管理体制越来越制约互联网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机构,这促成了1998年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的成立,这使得域名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如今,域名系统依然经历着重大变革,随着2014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启动根域名监管权的转移和私营化,在ICANN的协调组织下,整个进程正稳步推进。
1.2 国内域名发展状况
在全球域名发展与变革进程中,中国国内的域名发展也经历了丰富的演进。综合表现为国内域名注册数量的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国内域名注册量超过3000万,年增长50.6%,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信息中心(CNNIC)为代表的相关管理组织相继成立;中文域名的申请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完善等。
表1 2014年与2015年中国互联网部分基础资源对比
单位:个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年增长量\&年增长率\&域名
.cn域名
网站\&20600526
11089231
3348926\&31020514
16363594
4229293\&10419988
5274363
880367\&50.6%
47.6%
26.3%\&]
在域名系统的具体运营层面,随着.cn域名根服务器迁回国内,我国于1994年5月开始正式管理运行自己的域名系统。此后国内企业与各类机构逐渐在.cn域名下注册了域名,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注册量逐步增多,占中国域名总数过半,并于2014年超过德国国家顶级域名.de,成为全球注册保有量第一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n域名注册量发展趋势参见图1)。
图1 1997—2015年.cn域名数量变化
从图1中可以发现,2007—2011年.cn域名注册保有量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这与本文研究有着密切关系,需要特别进行说明。2003年.cn刚刚开始开放申请之日起,作为一个新兴后缀,注册量及应用量相对低迷,对此,CNNIC决定实施“国家域名腾飞行动”,即“.cn域名从2007年3月7日起注册价格一元”。这使得.cn域名投资市场立刻火热起来,注册需求呈现暴增局面,年增长率高达416.5%。可好景不长,2009年CCTV吹响全国网络“打黄扫非”号角,将矛头直指.cn域名,大量管制.cn域名的规定竞相出台,域名投资的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繁盛不久的.cn域名投资市场顿时冷却,各投资主体集体抛售或停止续费,最终.cn域名投资市场发生崩盘。相应的,一级市场注册量骤减,据CNNIC发布的数据,至2010年3月.cn域名数据量已减少至700万个。直到2012年,CNNIC宣布开放个人注册.cn域名,正式打破了政策坚冰,.cn域名再次迎来发展机遇,市场逐渐回暖。
2 域名市场概况
域名作为互联网络的基础,之所以形成了繁荣且独立发展的市场,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商业意义早已超出单纯作为互联网技术存在的意义:首先它表明企业在网络上获得了一个独有的位置;更重要的,这是企业产品与服务范围的公开平台,在市场营销中具有与商誉、品牌同等重要的商业价值,因此在市场中经常是吸引注意力的交易对象,例如.com域名很大比例是直接被企业等盈利性主体直接注册或收购。
在域名市场中从注册到转让到与终端成交涉及多个供给者和需求者,因此笼统地用“域名市场”并不能够准确地体现出不同市场供给与需求主体的变化,必须严格区分。本文综合域名特性对将域名市场细化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过期抢注市场三部分。
域名一级市场是创造新域名的场所,其中供给方是指提供注册服务的域名注册局或域名注册商,需求方则事实上以域名投资者为主体,辅以终端企业用户和一些为中小企业提供以网站设计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服务的企业,域名投资者通过注册之前不存在的新域名以获取域名的所有权,同时付出规定的注册费,要长期持有该域名,还需要每年进行续费。
二级市场是域名交易流转的场所,供给方是域名投资者,需求方既包含了终端需求者,也包括其他对域名抱有良好升值预期的域名投资者。目前尚未规范的域名注册近乎成为一种投机行为,一本万利的高回报率使“域名抢注”一跃成为流行于特定的小圈子中的炙手可热的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投资者穿梭于各大域名交易网站,搜寻精品域名。因此二级市场中的参与主体最为多样,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既有理论上可以解释的理性成分,又有其他因素的考虑,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形成的市场关系也最为错综复杂。
域名过期抢注市场的形成是域名注册与续费机制决定的。域名投资是一种带有有效期的“域名所有权”投资。许多域名投资者或者终端用户由于忘记续费,或者是资金问题放弃投入,使得域名到期后因未续费而被注销,回归未注册状态,等待被抢注,形成了域名过期抢注市场。这一市场中,像Namejet、Dropcatch等技术先进的公司,能够以最大概率获得被注销的精品域名,实际扮演了供给方的角色。
上述三大市场交易对象都是域名,但是域名的属性却有所不同:
一级市场的域名是未注册的域名,它们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基本按照“先注册先得”的原则等待被注册;
二级市场是已注册的域名,它们通过各种买卖形式,在不同主体间的流转;过期抢注市场是对于本身已注册又因为未续费变为未注册状态的域名而言的,它们之中的品相较好的域名一般是通过“预定和竞价”模式再次被相应的主体持有,进入二级市场,或者直接建设网站投入使用。三大市场彼此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都是域名与终端最终实现一一对应的重要渠道。
3 域名市场经典经济学分析
从上文对域名市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域名市场的三个分支市场具有相对不同的特点,因此具体应用经济原理分析的时候,也需要区别对待。
3.1 可应用于域名市场分析的基本经济学原理
3.1.1 公共产品理论与准公共产品理论
互联网和域名系统均具有极强的公共属性,因此首先需要借鉴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域名市场。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对公共产品进行这样的定义:对于某种产品或劳务,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公共产品具有三个特征:
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由于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或者是分割成本太高,公共产品的效用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②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会导致该产品边际供给成本增加。
③受益的非排他性:任何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能排除他人消费。
其次,按照依据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属性,公共产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物品,这就进一步衍生出准公共产品理论。
相比纯粹的公共产品,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范围更加广泛。准公共产品具体可以细分为排他性公共产品和拥挤性公共产品。当某类公共产品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排他性比较突出,受益的范围有限;另一类准公共产品实际上是一种公共资源,称为拥挤性公共产品,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在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完全依靠私人部门必然会导致“公地悲剧”,难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就需要由政府参与提供。
3.1.2 供求关系与均衡价格理论
尽管域名市场内部的供求关系与传统商品市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是应用供求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来分析域名市场内部规律仍是合理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共同决定均衡价格。供过于求,产品过剩,导致生产者要降价出售产品并削减产量,从而引起市场供给量的下降和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使供给与需求靠近;如果当前价格下供不应求,产品紧俏,那么价格就会上升,需求量相应地下降;产品价格上升后厂商就会增加产量,供需之间的距离因而缩小。当在某种价格下产品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价格变动将会停止,达到均衡状态。
供给价格弹性(ed)与需求价格弹性(es)是均衡价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表示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ed=- es=-
3.2 一级市场基本供求关系分析
要定义域名的属性,就要深入了解域名存在的基础——根域名系统。到目前,只要是符合域名相关协议规定,任何商业组织、非盈利组织、普通网民均可以完全免费的使用根域名系统。在这个意义上,根域名系统使用权是一种无须任何对价的互联网公共产品,这也从根本上说明了互联网的公共属性和开放属性。
具体落脚到域名:域名首先具有非排他性,在注册环节中,任何投资主体都可以平等的付出规定的注册价格进行注册,但域名并非纯粹的公共产品,域名注册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域名一级市场一般采取“先注册先得”的原则,投资者想要长期获得域名的所有权,还必须逐年续费。而且在实践中,域名是由非营利性组织——ICANN负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管理,对于区域性顶级域名主要是由各国各地区政府主导进行配置。这符合政府来参与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内在逻辑。因此,将域名定义为准公共物品是具有其本质合理性。
综合以上条件,构建域名一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见图2)。
图 2 域名一级市场供给需求局部均衡模型
如图2所示,长期来看,域名一级市场的简单供给需求模型呈分段阶梯状,具体可以分成三部分讨论。当某一后缀域名开始被注册,注册主体需缴纳固定的注册费用以获取对该域名的所有权,且在这一注册量范围内,边际注册费用不变。此时由于刚被开发,从投资者或终端的角度考虑,短期内该品类域名升值空间不能够准确预判,因此对该类域名的需求还未扩张。此时均衡点的注册费用和注册量为(P1,Q1)。
随着该域名的认可度增加,其注册需求也会相应扩大,假设此时注册量达到Q2,注册局的注册与管理技术也相应进步,服务效率逐步提高,形成“规模经济”的域名供给模式,在这个注册量范围内,边际注册费降至P2,此时的供给曲线与增加的需求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即(P2,Q2)。同理,在更大的注册需求下,注册费用还会进一步降低,形成(P3,Q3)等新的均衡。
当然,以上分析都建立在不考虑域名过期而回归为注册状态等情况的纯粹模型基础之上。由于域名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这种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会随着注册费用的变化而无限膨胀或减少,以上的供给模式最终会终止,当其已注册量达到Qn这一饱和临界数量后,无论投资者需求多大,想要支付的注册费用高或低,所能实现的最大供给都将确定不变,为Qn,这种极端情况下,一级市场关于该类域名不会有新的交易出现。
3.3 二级市场基本供求关系分析
每一个域名投资者对应着数量相当的潜在需求者,特别是精品域名需求者(主要在投资者)众多,并没有直接到终端主体手中,因此二级域名市场由单纯的供求一对一演变为一个一对多的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的全球化的市场。
价值不同的域名,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区别在于供给与需求弹性的差异。由此,需要分别建立起局部均衡经济学模型(见图3、图4)来分析域名二级交易市场供求状况。
图3 极品域名供求均衡模型
图4 非极品域名供求均衡模型
根据图3所示,投资性域名持有者作为供给方,对于极品域名,偏向于待价而沽,出于卖方市场的优势,供给价格弹性较小;然而对于终端需求者或是其他投资者而言,对于该类域名需求旺盛,交易价格的大幅度涨跌也不会改变这类需求者的强烈的乐观预,因此,需求价格弹性小。
而根据图4所示,域名持有者对于手中并不看好的非极品域名持有的欲望并不强烈,倾向于快速转手卖出,因而供给曲线的弹性较大,而对于购买者而言,存在的情况可能是如中小企业等对构建企业网站需求不是刚性的;或者是其他域名投资者只有当价格降到一个很低的程度才会有一定的购买意愿,此时,其需求价格弹性同样很小。
由此可见,极品域名交易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而非极品域名交易市场情况还要视具体的实际交易情况而论。虽然极品域名价值可以“以一敌众”,但在非极品域名市场中,批量投资方式更为普遍,由此引发的长尾效应使得大量域名创造着相当大的交易额,而且这部分的总成交额并不必然少于市场中极品域名的总成交额(即在图3和图4中,矩形S1的面积不一定大于矩形S2的面积),甚至这部分并不热门的域名交易会将成为域名市场交易的主要部分,这一点从当前域名二级市场火热的针对普通非精品域名(如六数字、五声母类域名)的批量化投资可以可见一斑。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何种品类的域名,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被终端持有,实现一对一的交付,进行后续建站启用,相当于从二级市场的交易流转中退出,整个域名投资市场的存量减少,这一“退出”机制对于域名二级市场也会产生影响,投资者也会据此作出下一步的投资决策。
3.4 过期抢注市场基本供求关系分析
由上述对于该市场的基本介绍可以明确,过期抢注市场是域名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延续,本质上,供求关系以及均衡价格的形成与一、二级市场保持一致,但其中包含的其他因素对市场供求与价格影响更大,这已非传统经济理论所能解释。
3.5 经典经济学分析之不足
传统经济理论下,理性投资者,在有限财富的约束和获取充分市场信息后的基础上追求效用最大化。然而在现实的投资决策过程中,这种假设并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认知偏差等都会影响域名投资策略,进而影响域名市场的供求对比。传统经济理论恰恰省略了对实际因素的考虑,难以全面的分析域名供求市场。
4 域名投资市场供求关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尽管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域名投资行为曾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投机性,大众对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米农”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活跃市场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域名流转的过程,成为域名产业持续投入和经营的推动力。当然,米农的域名投资行为远不是传统的经济学所能全部解释清楚的,融合行为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对其进行进一步进行分析,会形成合适的视角和研究体系。
相比其他投资行为,在域名投资中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包括是否可以成功出售,何时以多高价格出售,是否有能力续费以继续持有,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走向如何等。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是对域名投资行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以下将应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域名投资市场中的若干典型现象进行分析。
4.1 迷恋小概率事件
一夜暴富的“一米发”现象(即销售一个域名就足以收获巨大的财富)促使投资者主动寻求风险,无论是出于域名本身价值还是运气,如果域名一旦被“终端”一次性购买,相比于投资者较低的注册费用来说收益率已经足够高。尽管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微乎其微,投资者的资金几乎都等于“交学费”。例如米农投资200个域名,续费价格每年1万元左右,每年有机会销售1-2个,某个域名有可能回收所有已经投入成本。但是如果继续持有剩余未出售的域名,还会产生投入,因此成本支出和销售价格是动态的,难以理性计算,可心存侥幸以搏小概率事件,使得域名投资者仍然保持着大量的持有需求。
4.2 过度自信与代表性启发
人们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表现得过于自信。投资者通常认为自己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信息,因此具有更加准确的判断能力。代表性启发法使人们高估一些常见的、易知的信息的重要性,而忽视基本规律。这种启发法造成人们在观察数据时容易过度自信心理进一步加剧,即只重视短期结果,而忽略了那些反面的证据或事实。面对泛滥的互联网实时投资资讯,大部分投资新手钦羡于成功注册到好域名或者高价售出域名的投资事例,譬如京东3000万元收购jd.com、唯品会1200万元收购vip.com等。在代表性启发法和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作用下,投资者更多地关注销售获利的信息,而忽视了可能耗费的代价与成本,刺激了投资者对域名的注册需求。
4.3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估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即在福利方面的态度变化上,个体经历损失一笔财富的权重比获得相同数量满足更大。前景理论对于这种情况下个体福利变化构造了一个价值函数曲线(如图5),不对称性的s型就表明了个体的损失厌恶性。
图5 前景理论下的价值函数曲线
在经济活动中,投资者会考虑如何以更大倍数的收益去弥补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因此,域名投资者在出售域名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由此带来的二级市场炒作现象也极为突出。
4.4 后悔厌恶
在域名市场中经常出现的“拍大腿”现象(域名投资人由于廉价出售特定域名随后该域名快速涨价等情景产生的后悔心理)就是后悔厌恶的典型表现。为了避免这种后悔带来的痛苦,投资者会选择域名的批量投资。此外,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投资者在选择是否放弃已拥有的域名时会犹豫不决,不断抬价和炒作域名;在域名到期需要续费时,投资者内心也在权衡是继续持有可能获得的收益还是放弃持有从而节省的续费成本二者孰高孰低。
4.5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投资者难以对市场做出准确合理的预期,往往选择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确定自己的投资行为,这实质上是理性的个人行为到集体的非理性行为转变的机制。
当域名市场出于上涨发展阶段时,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空前高涨,纷纷购入域名,伴随炒作,域名价格被持续推高。而在下跌阶段,投资者人不能预测损失,集体溃逃,纷纷抛售域名,价格骤降。在这种羊群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域名市场不是呈现出集体进入,就是集体出逃,缺乏理性运行的内在机制。
4.6 域名投资人与终端企业交易中的博弈分析
投资者持有域名的成本主要取决于注册和续费费用,若从理论上分析,将其简单化,均假定其年注册费用为R,持有时间为N,因此一个域名的基本持有成本经计算得到。
由于不同后缀的域名和评估价值不尽相同。域名的价值对需求者而言为Vd。由于成交的价格与价值不一定相等,企业域名最终以V0成交。对于投资者和企业而言,只有Vd-V0≥0;V0-C≥0,交易才能达成,如果无法成交,对双方都是损失,投资者在这笔交易中的损失是,企业的实际损失为0(暂且忽略其带来的机会成本)。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域名投资与成交的博弈分析
[\&域名投资者
(域名供给方)\&卖域名\&不卖域名\&企业
(域名需求方)\&买域名
不买域名\&(Vd-V0,V0-C)
(0,-C)\&(0,-C)
(0,-C)\&]
从博弈矩阵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域名投资者还是对企业来说,域名成功交易会使得二者福利最大化,除此之外的结果都将是负和博弈。从目前域名投资市场来看,负和博弈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大量域名被域名投资者持有,建站应用率较低。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102万个,网站数为423万个,亦即只有13.6%的域名被正式建站。部分新通用顶级域名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意味着域名被终端企业购买的可能性相对很低,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5 结论
通过经典经济学理论角度为出发点对域名各级市场的基本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供求机制对于不同品类的域名交易价格的形成发挥基础决定作用。除此之外,域名投资者作为三大市场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其投资决策时并不一定按照“理性经纪人”的模式开展其域名投资活动,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原始的供求关系,这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反映在域名价格和域名供给侧的表现上。因此,需要运用行为经济学的思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的域名市场仍是尚不规范的投机性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尚未建立,恶性域名抢注的事件较为泛滥,引发大量域名仲裁和诉讼案件。对此,投资者更应当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尽快构建完善的权益保护制度,从而为今后域名市场顺利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最后,需要指出本文研究还有更大的扩展空间,如果将基础理论分析的对象扩大至整个数字资产领域,深入探索其商业价值与开发前景,既能填补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对于相关政策制定也具有参考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刘想云.中国网络公共产品多元供给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
[2] 董延安.网络域名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08(21):13-15.
[3] 王德意.心理账户对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