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信息技术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2016-05-20 20:34商治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叶圣陶信息技术教学

商治年

[摘 要] 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习惯的养成甚至比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叶圣陶先生的“习惯说”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重温叶圣陶先生对习惯的论述,对我们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叶圣陶;习惯说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1]。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是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而这种素养教育是一种“习惯教育”,即信息素养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甚至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因为行为习惯是知识与技能的内化,是能力的延伸,也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最客观、最科学的标准之一。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

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中国也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讲的:“习惯成自然”。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行为习惯基本定型的时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使他们终身获益。良好的信息技术行为习惯的培养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适时渗透德育,养成健康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应当看到,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信息技术也像其他事物一样,是矛盾的结合体,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效应。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道德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信息化犯罪问题正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出现。这不是新技术本身造成的,而是运用这些技术的人的问题。叶老曾经就提出:“有两种习惯是万万不可养成的,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2]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信息技术伦理道德教育,促使其养成健康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堂是开展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的最佳平台。因此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今后健康成长和安全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道德防线。

比如,在讲解“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章节时,笔者搜集了一些网上有关伦理道德的新闻视频。通过展示这些因为恶意造谣和污蔑给他人和团体造成不良影响的实例,让学生关注网上言行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规范要求,促进他们建立起合乎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习惯。

再如,在讲解程序设计的第一课时,除了介绍程序的基本概念、编写流程等理论知识之外,笔者还特地补充了程序设计所应遵守的道德和法律要求,举出如“CIH病毒”“熊猫烧香”等一系列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程序设计既要讲技术也要讲法律,只讲技术而不顾法律,最终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

二、紧密联系生活,养成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如果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程当作一门纯知识型的课程来传授,不注重学生应用习惯的培养,教学活动如同职业培训一般, “为教学而教学”的话,其结果将是培养一批缺乏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学生。

而叶老对于习惯培养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3]如果信息技术的教学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能运用到生活中去,久而久之就能固化形成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与实践的结合,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不断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学习和生活的实践背景中,让生活的元素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努力创设情景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实践中锤炼技能,最终促成其养成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照片处理”章节的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生活中拍摄的照片,课堂上将它们作为练习实践的素材,利用所学技能和工具,如美图秀秀等进行美化和合成;在学习完“数据统计与分析”章节之后,要求学生课后帮助家庭设计一本家庭收支账目,记录一个月各项支出和收入情况,同时要求利用所学的排序、分类汇总、图表等知识分析家庭收支的情况等。这些“生活化”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动手的欲望,使所学内容在生活的环境中得到了实践和锻炼,促使学生今后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

三、善用方法引导,养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学校教育仅仅是学生终身教育中很短暂的一段时光。同时,有别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知识内容的变化和更新尤为迅速。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学生今后将面对的是知识的爆炸和技术的不断革新。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就显得尤为必要。

叶老很早就指出了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在《自学》一文中提到:“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只知道捧着课本死记硬背是没有用处的,至多只能应付考试。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2]所以,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应该等到离开学校之后才开始培养,必须在学校就养成,而且越早越好。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分不开,教师应该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知识传播者、学习指导者和习惯培养者的多维角色的转变。如同叶老所说的“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 [2]。所以教师要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

比如,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观看在线学习视频已成为社会大众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一种重要途径。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笔者在教学中就非常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视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处理一些重难点时,诸如“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地址与引用”“分类汇总”等,有意不采取口头讲解和屏幕演示的方法,而在课前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课上让学生采取自主观看的方式加以学习,而后再进行实践和巩固。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能逐步提高,探究问题兴趣就会渐趋提升,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能逐渐养成。

最后我们还应当看到,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有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加以逐步渗透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地、主动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3.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李杰杰

猜你喜欢
叶圣陶信息技术教学
霜的工作
叶圣陶教育名录
燕子,住下吧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