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摘要】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120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最终完成随访107例(干预组55例, 对照组52例), 出院1年后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已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康复评定量表(LAD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 两组ADL、LADL评分较刚出院时均有改善, 且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 平稳和控制血压,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合并高血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78
脑卒中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该病常发于老年患者中, 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极大, 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 而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病后, 若不及时进行防范措施, 对预后的影响较大。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好、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是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2],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和依从性, 同时对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干预, 评价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8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标准:年龄≤80岁, 首次发病,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 , 均存在高血压, 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 治疗后神智清楚, 表达准确。其中男79例, 女41 例, 年龄52~80 岁, 平均年龄(63.25±6.06)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最终完成随访107例(干预组55例, 对照组52例), 失访患者未纳入最终统计。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 住院期间详细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 出院时介绍该病应注意的事项。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主要包括住院期间开展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讲座, 1次/周, 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培训, 讲解脑卒中康复的方法、注意事项、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影响、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护理, 并发放教育手册。出院时嘱咐家属每天记录患者病情变化, 有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并及时反馈。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1年分别进行1次随访, 家属反馈心理和疾病问题及时到访解决, 每次随访都记录患者康复情况、血压控制情况, 查看病情记录, 嘱家属协助患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给予饮食和运动的合理建议。
1. 3 观察指标[3] 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 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并比较两组血控制情况,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 ≥65岁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 mm Hg。出院时和1年后, 采用 ADL和LADL对患者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 P=0.0323<0.05)。干预组血压已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 P=0.0012<0.05)。见表1。
2. 2 两组ADL、LADL评分比较 出院时, 两组ADL、LAD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 两组ADL、LADL评分较刚出院时均有改善, 且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8.72、 4.82, P<0.05)。见表2。
2. 3 干预组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 干预组有87.27%(48/55)的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低盐低油少脂肪饮食并实施;56.36%(31/55)的吸烟者正在戒烟或已戒烟;72.73%(40/55)的超重或腰围超标患者正在控制体重。
3 讨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与脑卒中再发有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比正常血压者高6倍。有效降压是最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4,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不良生活习惯、饮酒、高盐饮食、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不遵医嘱服药是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降低高血压风险、提高依从性的重要手段[6]。目前脑卒中的治疗模式从以药物为主体的治疗模式向以卒中单元为核心的综合性治疗模式转变[7]。卒中单元是集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监护、药物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和健康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
本次研究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 强调高血压的终身服药性、平稳降压和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出院后定期随访、 监测服药情况、 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等方法综合管理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 干预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已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 两组ADL、LAD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 两组ADL、LADL评分较刚出院时均有改善, 且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 定期对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 可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和脑卒中再发的影响,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积极配合治疗, 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 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154-160.
[2]金磊, 张立娟, 张蔚, 等. 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脑卒中患者高血压及其控制现况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7): 873-875.
[3]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701-743.
[5]鲜玉英.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恢复期的综合护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8):124-125.
[6]蔡亦强, 陈力宇, 吴赛珍, 等. 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情况的调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15(6):640-643.
[7]谭建兰, 陈安华. 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7):54-60.
[收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