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泽豪++付卯宏+曹新生
【摘要】 目的 探析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应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行单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并留置引流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应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神经外科技术也不断提高,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采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但效果不佳, 且易伴发多种并发症, 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1]。相关研究表明, 在行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前对患者行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对本院收治的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龄30~68岁, 平均年龄(50.28±7.66)岁, 其中多发动脉瘤2例、单发动脉瘤28例;研究组中男28例, 女30例, 年龄31~67岁, 平均年龄(50.19±7.32)岁, 其中多发动脉瘤3例、单发动脉瘤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取平卧位全身麻醉, 于患者载瘤动脉左或右翼点入路, 常规骨瓣开颅后在显微镜下分离外侧裂, 显露动脉瘤夹闭, 常规关颅操作等。研究组在常规骨瓣开颅后, 分离外侧裂前, 先行同侧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治疗, 设置穿刺点为:前颅窝底内侧眶板上方2.5 cm, 侧裂静脉前直角转额部约4.5 cm, 进针深度约为5.0 c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脑表面, 穿刺后缓慢释放出脑脊液并留置引流管, 再行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术后脑脊液持续引流5~7 d。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扩容、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血管痉挛以及抗感染等治疗。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 分值1~5分, 其中1~3分为不良, 4~5分为良好, 并记录两组并发症(主要包括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30例患者中良好21例(70.00%), 不良9例(30.00%);研究组58例患者中良好51例(87.93%), 不良7例(12.07%);两组治疗良好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 P<0.05)。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30例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2例(6.67%)、脑积水3例(10.00%)、肺部感染1例(3.33%),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58例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1.72%)、脑积水1例(1.72%)、无一例肺部感染,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4, P<0.05)。
3 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常见神经科疾病, 具有致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 且约有46%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有远期认知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为该病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 术前对患者进行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对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应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良好率为87.9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 说明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行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前行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治疗良好率;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 说明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行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前行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治疗可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 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为: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治疗, 可释放患者脑脊液, 降低患者颅内压, 当患者颅内压降低时, 可有效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质量, 同时还可避免手术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牵拉损伤, 进而为深部操作提供充分空间, 脑室穿刺后常规留置脑室外引流, 能够有效促进血性脑脊液的排出, 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 预防蛛网膜粘连导致的交通性脑积水,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4]。目前, 还可通过麻醉、换气以及脱水药等降低患者颅内压, 但其效果不够显著, 且部分患者行上述操作后脑组织张力仍然较高[5]。此外,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治疗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
综上所述,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应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显著, 可有效提高治疗良好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岱.急诊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治疗中高级别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 8(15):48-49.
[2]张晓冬.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 32(19):2071-2072.
[3]梁勇.破裂动脉瘤术中脑室穿刺留置外引流的技术探讨.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5, 20(1):10-11.
[4]何麟.腰池持续引流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1):23-24.
[5]郑锦亮.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9):87-88.
[收稿日期: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