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点线面;写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75-01
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水墨画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感受水墨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并让他们了解、体会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和内在精神。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水墨画教学不宜讲得太深、太专业,故而,笔者在水墨画教学中,主要将目光放在了水墨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上。
1.偶然天成,漫步抽象的点线面。
对于水墨画初学者来说,从笔墨纸砚到握笔习惯,再到笔墨晕染,一切都既陌生又新奇。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排除陌生,迎接新奇。如:苏少版《美术》一下《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调出浓淡枯湿不一的墨,然后在宣纸上白由挥洒,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竭,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这是点线面的自由运动。画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的墨点、墨线、墨块,并让其比较分析,明确各种点线面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时,学生会惊讶于自己不知不觉就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提高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挥洒的墨点、墨线、大块的墨面上适当添画,将无形变有形、抽象变直观。这种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充满着童趣。
2.继承传统,学练大师的点线面。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国画大师的画,教学中,让学生赏析这些国画大师作品中的笔墨构成,学学大师们点线面精妙的组合、搭配,可以避免乱涂乱画、盲目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二下《水墨画树》中,黄宾虹喜欢用枯枯的线条画树干,用枯浓的墨点点画树叶,学生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傅抱石喜欢用湿润的笔触点染树叶,以此体现夏天墨色淋漓的感觉,同样学生也可以尝试这样的画法。课中,通过对比学习两位国画大师的范作,学生感悟到了笔墨的变化以及水墨画的韵味。除此之外,还可以赏析吴冠中先生水乡题材画中的点线面,意犹未尽的水墨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尝试写生,体验自然的点线面。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很多时候,我们只会在封闭的教室里涂涂染染,而在教室里“闭门造车”会让学生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及相关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了写生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他们感受点线面在自然界中的状态。
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二下《水墨画花》一课时,正值梅花盛开,笔者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梅花,并讲解梅花的枝干如何用线条表现、花朵如何用点表现。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积累了感性素材,丰富了视觉经验,这样教师就无须费尽心思地讲解梅花的形态了,学生写生时,运用墨色的变化,笔墨的干、湿、浓、淡,以重墨、干笔、侧锋画梅花的枝干,用淡墨细线画小枝,用朱红点出花瓣。在笔墨的变化中,学生获得了创作的乐趣。
4.结合儿童画,想象水墨点线面。
儿童的水墨画学习与成人不同,夸张烂漫的画面直接受儿童画的影响。既然如此,我们可将儿童画和水墨画相互联系,用中国画的笔墨来表现儿童画的内容,形成水墨变体画。这样学生们会发现,水墨画的素材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无所不能,一下子就勾起了他们水墨画创作的兴趣。
总之,笔者在以点线面为基础的水墨画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着眼于点线面之间的组合搭配和墨色组合,如此一来,相信天真拙稚的画面一定会墨气氤氲、充满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