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法基础、媒介与核心等问题,其次论述了新课改下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策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展开目标,提出问题,引导阅读;合作探究,释疑解难;课堂展讲,交流总结;拓展延伸,迁移拔高。最后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贯彻落实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语文教学;设计策略;探究式教学法;应用;落实
一、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把学习的具体科目和自然、社会、人生联系起来,质疑问难,在独立思考中深入把握并解决现实的问题。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法在各门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和运用,下面我就语文学科中该教法的推广运用及具体落实做一陈述。
首先,合作小组的创建是探究法教学的基础。按照构建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合作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比对、反思或批判,从而形成对问题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我们的合作小组是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小组。一般是每组6人,每人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担任学科组长,负责本组该学科的学习,包括课堂讨论的组织及实施,作业的收交与预习案部分小组评价的落实,古诗文背诵的考察及记录,这是学习方面的具体分工。
另外,纪律、卫生、生活、督查等方面也由每个成员负责贯彻落实,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小组的建立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也是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产生,不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活动,而且是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合作小组的创建为探究法教学提供了物质方面的保障。
其次,导学案是探究式教学得以贯彻落实的媒介。这使得导学案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紫荆中学导学案的编制由各备课组负责落实,组内成员根据课时的多少进行具体分工,每学期每人至少3课,大概6个课时。
导学案的编制以学习目标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充分发挥导学的功效,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介质。先由负责的教师提前两周编制而成,在周内集体备课时讨论修改。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先陈述备课的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之后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待完善后由备课组长进行审定。最后由教务科和教研室负责人终审并签字印刷。
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教学理念。而这种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在课堂中得以具体实施。一般我们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一些前后联系的动态环节,即“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总结——迁移提高——学习小结”七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双边互动关系。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二、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发展能力的主要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示范、或表演、或朗诵、或吟唱、或模仿等,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学生迅速进入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之中。
2、展开目标,提出问题,引导阅读
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习该课文要达到怎样的具体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目标犹如航船之灯塔,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没有学习目标,学生就不知道干什么,学习显得被动而盲目。
提出问题,引导阅读。这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思考,启发思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思维由问题引起,疑问是发现之母。发现案中的问题是老师课前精心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文章的结构大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当然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个人的,有些是小组合作研讨提出的。导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角度要新颖,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设计要有层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涉及面要全,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后,小组的学科组长将根据成员发现案的完成和掌握情况对其做出评价,不同的等级将为个人赢得不同的积分。
3、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合作探讨的问题主要是小组形成的问题和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根据小组之间同质的特点,小组成员不同知识层次的互补产生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小组之间优差生的均衡带来小组间的良性公平竞争。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课堂展讲,交流总结
展讲时,小组代表公示问题的答案,或板书、或演示、或讲述,形式由学生自定,其他同学或小组针对答案可以展开争辩,达成共识。教师对确实有难度的问题加以指导解决。这个环节采用竞争的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同学展讲将为本组赢得不同的积分。
课堂小结,盘点收获。每一课的内容学习完毕后,学生可就学习的内容逐一小结,看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掌握了哪些内容和知识,得到了哪些经验和启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得到不断地改进。当然,反观学习目标,看是否实现了课前预设的目标也是小结的应有之义。
5、拓展延伸,迁移拔高
用问题的形式对刚学知识进行巩固,或选择相关的知识,扩散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训练案的设计正是基于此。
“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教学环节中,“提出问题”是基础,“合作探究”和“展讲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一堂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后两环节的完成情况,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甘当引路人,让学生自己真正能够或通过合作完成学习的任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发展了学习的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在课堂的贯彻落实
最后,探究式教学如何能够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呢?笔者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感想。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先决条件。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就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争辩,敢于创新,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对提出质疑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因此,创建开放性课堂,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极其重要。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受限,又怎能发挥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探究式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在探究式课堂中,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是和学生处于完全平等、毫无距离,任由学生自主发挥平行位置吗?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能淡化,而且必须得到加强。因为教师是教学这场活动的总导演,离开了教师,整个活动将无法正常运转,更不要说实现高效了。教师不仅要成功地驾驭课堂,还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把课堂交给学生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实施的关键。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可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让学生选择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爱好做出选择,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新的学习或活动形式。
不断反思是探究式教学得以长期实施的动力和源泉。课程改革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它并不是推翻、否定传统的语文教学,而对以前的那些优秀的东西应予发扬和继承。所以,对传统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要在反思中扬弃。新的语文教学任重道远,一方面需要我们大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扬长补短,认真冷静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不断改进,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才能不断向前。
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除了其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外,关键取决于实施的老师和学生。要保证此教学尝试的成功,还需不断地探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廖松强.参与式教学法在农村中职语文课教学中应用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25.
【作者简介】
杜云云(1980-)女,甘肃庄浪人,中学语文二级教师,任教于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