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武军
读书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关键
文/田武军
国学是传统文化的浓缩和结晶,是所有愿意进步之人的心灵养分,亘古长青。常读常诵,常习常炼,就会触类旁通,生发出卓越的才能和无比的智慧。
学历意味着过去,实力只意味着现在,唯有学习力意味着未来。在今天学习型的社会里,读书学习是单位与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读书学习势必成为上进者的一种温和而又激越、崭新而又古朴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因此,笔者选了三本书送给广大教师:《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含〈朱子家训〉)《幼学琼林•弟子规》(含〈增广贤文〉)《菜根谭•呻吟语》(含〈围炉夜话〉)。
笔者认为,只有选择最有价值、最有效果的学习,才能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和育人教书的本领。对教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就给大家选了这么几本“文言书”。为了提升素养和提高素质而读书,需要用心去慢慢感觉和细细品味。教师可以在空闲的时候、无聊的时候,随便抽出一本,懒懒散散地翻几页,日积月累也颇为可观。如果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来看书,直至这几本都粗略看完,就很了不起了。如果每天都放声读诵半个小时(心和气平、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不疾不徐地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术),并经常与同事朋友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和体悟,就非常优秀了。如果不仅看进去、读进去了,而且“知道做到”行得出来,在生活中实践运用,就大功告成了。
多读书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笔者因为听闻“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就动了读《易》的念头。读到“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一段,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个人不出他的居室,说出一句好话来,传到千里之外都会有人响应,更何况是近处的人呢?如果一个人在他居室里说了一句不好的话,即使是传到千里之外也会有人违背抵制,更何况是身边的人呢?一言一行,是仁人君子最重要的着眼点!“枢机”这个词,就是说——人的一言一行绝非小事。
作为教育工作者,多读书就意味着知识面更宽广,思维更活跃,言行更规范,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机智、更活泼。“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哪里来?多读书自然会由自家心田汩汩流出。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打铁须得自身硬。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特别是提高教育者本人的传统文化素质!对传统文化不重视,这个民族就真的很危险了。国学是传统文化的浓缩和结晶,是所有愿意进步之人的心灵养分,亘古长青。常读常诵,常习常炼,就会触类旁通,生发出卓越的才能和无比的智慧。
《千字文》字字珠玑,透着圆润柔和高雅而又朴实的气质,既净化灵魂,又陶冶情操。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了解了天地知识;从“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了解到了更多历史知识;从“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学会了如何与兄弟、朋友相处;从“夙兴温凊”中,学会了如何孝敬父母;从“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中,学会了如何培养自己的品德;从“孟轲敦素,史鱼秉直”中感受到了古人的优秀品质;从“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中学会了珍惜时间……
毋庸置疑,学校的崛起和腾飞需要更多具有人本情怀、高尚情操和浩然之气的教师奋发有为才能实现!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提出人有三个头脑的问题。一个来自天生的头脑,一个来自生活的头脑,一个来自读书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就会少了一个头脑。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他们在会议结束宣言中向世界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教师们,请立即行动起来吧,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多用心读几本书,如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五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