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能力

2016-05-20 01:37杨会谦张莉莉
教育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幸福感社团能力

文/杨会谦 张莉莉



幸福是一种能力

文/杨会谦 张莉莉

>>合肥市特色社团——陶笛社团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家罗伯特·欧文曾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幸福”,许多大哲学家都将幸福作为人内心追求的终极目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注越来越真切,指向人类的终极目标——“幸福”的教育理念也悄然兴起,关于幸福与教育论述虽然不多,但“幸福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追求已开始被应用于实践中。

“着眼于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是本校一贯的办学理念。揭开附加于教育身上的种种功利,直指人的心灵体验,人的生命质量——关注当下,关注学生当下的幸福感;着眼未来,着眼学生幸福能力的发展,将培养“身心齐臻、德智同长、全面发展,具有幸福自己、幸福他人的学生”作为育人目标。那么,如何践行这一理念,达成目标呢?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思考”的工作路径,以课程为核心内容,围绕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就课程内容体系、实施策略等进行了审慎的尝试。

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

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会享受什么样的现在,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在建构新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本校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其一,尊重幸福的能力发展的规律;其二,尊重学生这一鲜明个体的个性需要。

“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可以学习。一系列心理学研究实证表明,人的幸福感受到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的影响,而起关键作用的,却并非是美貌、财富等客观外在条件,而是主观因素。从幸福感产生的角度而言,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包括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发现幸福的能力,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其中涉及积极认知的能力、积极体验能力、目标选择能力、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要素。而培养学生这些“幸福的能力”唯有在课程中。重构的课程部分应着重于培养以上促进学生幸福感的能力的发展。如改善艺术类课程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丰富的活动课程为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供平台等等。

在确定幸福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还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幸福需求。本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需求不同,且目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也不同。而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明的生命个体,不同的生活体验、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幸福的认知、需求、体验必然不尽相同。所以,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努力建构丰富而有活力的幸福课程,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幸福需求提供可能。在满足学生当下幸福需求的同时,亦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例如通识类课程满足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而打造精品社团课程则是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并可能培养终生爱好的发展需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亦要重视教与学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认知,发展幸福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他所需要的提升。

>>文博园工业游

课程建构的基本内容

在清晰了目标、确定了原则的基础上,学校以“和美”之名定义新的课程结构,追求让人在课程中的和谐自然,指向获得幸福的多个方面,如表一所示。

学科课程为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由此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保障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展的前提下,结合学生需要、年段特点、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积极打造高雅而富有情趣的校本课程,雅俗共赏,中西合璧,在注重传统艺术继承的同时为学生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子。同时,每一种课程都侧重某一种幸福能力的发展。校本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设置的课程多具有鲜明的愉悦心灵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体会美带给心灵的幸福感受。

活动课程为实践课程,主要由德育主体节和研学旅行两大块构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形式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当下的幸福感。在主题设定上分别侧重不同需求爱好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成长的平台,不同的主题则分别侧重不同的幸福的能力。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体会成功或失败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调整对于幸福的认知,并从中获得幸福能力的综合发展。

兴趣课程则致力于满足不同幸福需求、发展需求的学生。通过兴趣社团的活动,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兴趣,发展兴趣,在兴趣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同时将这种兴趣发展为长久的喜好,甚至养成愉悦一生的爱好,提升幸福生活的质量。为有效达成这一目标,在兴趣课程的设置中,既有基于学生年段特点设定的年级社团,便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亦有打破年级限制的校级社团,满足部分有特长学生精益求精的需求。其中,年级社团更重视基本兴趣的激发和保护,校级社团则着重于特长迈向卓越的发展。为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需求,我们设计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社团,实现了小学部和七年级学生全员参与,一生一品;八、九年级有选择参与。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注越来越真切,指向人类的终极目标——“幸福”的教育理念也悄然兴起。

>>表一

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活动课程和兴趣课程的引入,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深受学生的喜爱。但也面临着实施有效性的挑战。

丰富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打开了不同的窗子,丰富着学生的心灵。但课程愈是丰富,教学时间愈加紧张。在坚持课程的多元性的前提下,本校对课程实施时间进行了新的调整——弹性课时。首先是课时长度的弹性,在保证国家课程足时足量(40分钟每课时)开展的前提下,校本课程实施30分钟小课时制。此外,是上课时间的弹性。校本课程单双周轮流开设,如单周为击剑,双周即为舞蹈。同时,每周三、周五固定为兴趣活动时间,保障课程实实在在开展。

兴趣课程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它与应试无关,单纯关注学生兴趣、能力的发展和幸福的体验。但若要保证兴趣社团的有效开展,就需要更多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基于此,学校积极建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师资网络。鼓励教师学有所长、发挥特长开办兴趣社团;聘请民间艺术家、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学习大学社团发展模式,与安徽大学生社团组织牵手,引进特色社团……而公办学校中师生的配备有着严格的比例要求,虽然微型社团更有利社团成员的发展,但受到师资不足的掣肘。基于此,本校将各学年社团活动时间分散,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将社区、社会的能量引入校园,丰富课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亲近社会中更多的人与事。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够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重修构建指向学生幸福人生的课程体系的三年间,我们在困惑中成长前进。对于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教与学方式的有效性、评价方式的合理性、校本管理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教师的幸福感也将成为接下来研究的重要议题。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

猜你喜欢
幸福感社团能力
缤纷社团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K-BOT拼插社团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