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泰州 225599)
评价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王晓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泰州225599)
摘要:目的:评价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实施常规加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方案;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加用卡托普利治疗方案;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3%,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较为理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卡托普利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脏病严重阶段[1]。近年来,慢性心功能不全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措施不断完善,除了以往常采用的吸氧、强心、利尿、休息,添加必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其死亡率。但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硝酸酯制剂联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对接受治疗的28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与28例实施常规药物加单纯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56例,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2±3.0)岁;包含16例缺血性心脏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10例,8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所有患者结合病史、身体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最终确诊;心功能分级(依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制定标准):24例Ⅱ级,21例Ⅲ级,11例Ⅳ级;病程5~24年;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心脏左室收缩功能减弱,出现不同程度扩大,X线检查显示肺部出现淤血;并发症:3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31例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中20例男性,8例女性;对照组中18例男性,10例女性。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患病类型、心功能分级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高。已确定56例患者均未发现对硝酸酯类、卡托普利有禁忌者。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加用卡托普利治疗方案,初始剂量6.25mg,2次/d,治疗1周后依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极限剂量25mg,3次/d;观察组实施常规加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方案,卡托普利初始剂量3.125mg,2次/d;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初始剂量5mg,2次/d,1周后若患者耐受性较好,则增加剂量到2倍,或在治疗2周后增加剂量,卡托普利极限剂量25mg,3次/d,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极限剂量20mg,3次/d,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症状观察与身体检查,依据慢性心功能不全症状改善情况,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左室射血)分数,结合血压与心率记录情况判断治疗效果。显效:心功能转变≧Ⅱ级,扩大心脏显著缩小;有效:心功能转变Ⅰ级,扩大心脏有所缩小;无效:心功能无可记录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行X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治疗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观察指标变化: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分数差异,各项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s)
表2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s)
组别 n心率(次/mi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LVEF(分)观察组对照组P 28 28 -81.4±10.4 84.4±11.1 <0.05 118.7±14.4 128.5±16.6 <0.05 80.4±11.1 86.3±13.1 <0.05 48.5±8.5 42.4±7.2 <0.05
慢性心衰患者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过度驱动,经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持续活化,抗利尿激素(ADH)释放量增多等代偿机制,一方面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收缩周围血管方式维持血压、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另一方面又因其导致外周阻力增加、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心室血管重塑,心衰恶化加快[2]。研究表明:卡托普利可促使小动脉与小静脉扩张,进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抑制RAAS,改善心室重塑、低血钾、低血镁,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3]。硝酸酯类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巯基发生反应形成NO(一氧化氮),扩张动静脉血管床同时减少静脉回心血量,有效减轻心脏前负荷;扩张动脉有效降低外周阻力;与此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4]。加之卡托普利可补充血管平滑肌细胞里的巯基,减少其耗竭,有效阻止肌体对硝酸酯类耐受性,帮助硝酸酯类发挥更持久作用,两种药物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作用,合用更利于冠心病治疗[5]。许多资料显示,卡托普利能有效治疗心衰,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住院率及死亡率,长远来看可有效改善其远期预后。但值得注意的是卡托普利改善心功能效果需经历数周或数月后显现,近期疗效不显著,与硝酸酯类联用后,可更快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近期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次研究中,卡托普利与硝酸脂类二药合用对于治疗慢性心衰效果更佳,二者取长补短,共同作用,疗效确切且安全,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严重药物副作用。但使用应注意:选择硝酸酯类制剂时需选用长效制剂,原因为普通制剂使用后释放较快且不良反应较多。因个体机体差异,机体对本类药物敏感反应不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小剂量开始使用,之后逐渐加量,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病情变化,使用前需仔细排除对硝酸酯类及卡托普利过敏或有禁忌症者。
综上所述,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较为显著,两种药物相互促进,利于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患者再次住院次数,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拜有根,宗春绕,闾金杰.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92-1494.
[2]廖承广.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8(7):57-58.
[3]张军.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5):132-133.
[4]杨宝峰.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2,277-278.
[5]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8-149.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4-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