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达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普遍性;自主性;探究性;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21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61
提问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思维是提问的价值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及相关的“学情”特点,提出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那么,如何组织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有效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一、注重提问全体性,提高提问普遍性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彰显个性特点,形成独特的感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锦鸟服装厂计划六月份做礼服1500套,前5天平均每天完成60套,余下的礼服平均每天应该做多少套,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怎样求余下平均每天应该做的套数是多少?那么,必须先思考哪方面的问题呢?
生:首先要求出如下两个问题:1.这批礼服剩下要做的套数是多少?2.剩的天数又是多少?
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引导:1.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看法。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把握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起来就兴致勃勃,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突出思考充分性,提高提问自主性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过于紧张,甚至出现回答不出来的情况。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针对问题的难度,留有相应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探究讨论等。比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时,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及班级座位特点,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引导:1.问题引领:大家想一想各自的座位是在第几组第几位?如果要表示得简单一点,应该还可以怎样来表示呢?2.引导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方法。3.针对学生在说说表示方法的过程中出现的理解上的错误,以此引导学生再次展开深入的探究与讨论。这样的引导有以下几个好处:1.通过提供探究问题,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切入点,学生可以凭借此问题进行数学学习。2.教师创设机会努力给学生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机会,可以让学生展开数学学习的想象翅膀,教学效果特别明显。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抓住数学探究问题,层层推进,直至找到解题思路。
三、调控提问的频度,提高提问探究性
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过多的无效提问既浪费时间,又扼杀学生的独特个性,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盲目性,这也导致数学教学的重点部分没有很好体现出来,难点部分的教学也没有运用相应的解题策略加以突破,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意提问的次数,力求做到适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讨论式的课堂,引导学生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与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创设相关的数学学习问题,教师要做到问题做到既有质量,又有一定的针对性,力求让数学问题简单而富有效果,不要多而无效。这样的提问,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突出提问层次性,彰显提问启发性
各种问题之间往往有着种种的内在联系,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易到难等等。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追问,在进行追问中促使学生回答得更为准确、更为精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这样的追问显得富有探究性,显得富有实效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比如,在在引导学生学习减法意义,我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引导的:1.让学生说说37-18的含义是什么;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这样回答:被减数是37,减数是18,差是多少?3.引导学生想想还有其他说法。有的学生这样回答:总数是37,一部分是18,另一部分是多少?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沿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展开学习,这样的学习富有层次性;这样的学习又是富有启发性,启迪这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总之,课堂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教师立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眼于能够有效启迪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