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苗 薇
追寻儿童的“真”游戏
文苗薇
摘 要: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尤其强调游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自我园获批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来,我们尝试从游戏环境创设、资源储备、支架跟进、学做结合等几个层面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把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真”游戏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在生态化的游戏活动中玩出智慧,自然而然地获得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自主发展
作为我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最初制定方案时,由于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透彻,我们把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重点放在艺术课程游戏化上。在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实践中,我们逐渐对课程游戏化有了正确的理解,遵循生活化、游戏化、地方化、特色化的原则,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完善方案,把身边的节日资源、生活资源、版画特色等融入课程,创设室内外区域环境,丰富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快乐游戏,探索适合我园实际的“合·悦”园本课程。
1.户外环境“由静变动”。因地制宜重新规划户外场地,变好看为好玩,创设了美工区、野玩区、农家乐、冒险岛、角色区、民间游戏等区域,力争每棵树、每片草、每堵墙、每条路都为孩子所玩。同时,提供中大型积木、纸筒、塑料桶、轮胎、油桶、跷跷板等户外游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释放游戏天性。
2.室内环境“由面到点”。改变活动室、专用室秧田式的课桌椅摆放形式,实现桌柜布局区域化,使活动从集体走向小组化和个别化,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游戏机会。走廊、大厅统一安排,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餐饮一条街、步行街等区域游戏,更好地实现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1.班级走廊资源。发挥教师、家长、幼儿的力量收集资源,班班门前走廊设置“资源集中营”, 使幼儿、家长与老师一样,成为材料的建设者、利用者,让材料的收集和利用进入了常态。丰富而又动态的材料,持续推进着孩子们生成丰富、挑战的游戏。
2.幼儿园资源库。通过幼儿园购置、教师自制、家园定期收集、社区免费资助等渠道,建立课程资源库;调研、收集园所附近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一园三区教育资源地图,实现资源共享。
1.时间、计划弹性化。课程游戏化就是要保证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我们将每天的时间分为四大块,晨间活动、室内外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师依据幼儿实际需求和活动情况弹性活动,保证孩子的自主游戏时间。同时,计划安排给教师留有自主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生成活动内容。
2.餐点自主快乐化。相继启动自主早点、午点和午餐,传递餐点改革理念,购置适宜幼儿独立装取饭菜的餐具并跟踪调研,从包办代替走向自我服务,让幼儿充分享受自主、自助、愉快的餐点过程。
3.课程园本游戏化。审视现有的主题活动,从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有助于幼儿经验自主建构等方面出发,去除不适宜的内容,增补园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节日资源、社区资源、生活资源和主题资源,并把版画特色融入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将游戏理念和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更好地渗透和践行到课程实施的活动之中,真正实现课程园本游戏化。
1.理念先导。多次外派教师赴南京、上海等地参加课程游戏化培训,回园后进行二次培训,同时开展观察能力、区域设置等园本培训活动;邀请市教研室王春华等专家来园进行“课程游戏化”培训,开展主题沙龙,帮助教师明确课程游戏化理念及思路。
2.自主提升。阅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学习省课程游戏化群里的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及时了解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最前沿信息,用科学的游戏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提升落实游戏化一日活动的能力。
3.课程践行。业务园长、教导主任定期进班开展伴随式的现场指导,观察评估一日活动质量并互动反馈,聚焦真问题开展教研活动,逐步提升课程游戏化实践能力。课程实施中,教师的首要身份是一个名观察者,开展观察培训,指导教师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为后期评析、解决策略、游戏推进和活动生成提供有力的支持。
课程游戏化改革,尊重了幼儿游戏的意愿,体现了教师儿童观和教育行为的转变。让我们与幼儿一起玩“真”游戏,让孩子们的笑脸在游戏的“真”乐园里尽情绽放!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