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宇
伊金霍洛旗于1999年申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办,2005年被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办”。
每年6月,都有这样一批脸上挂着浓浓书卷气的青年相聚在团旗下,谈论过去一年的时光,写下一年的记忆,有时欢笑,有时哽咽,有时激动。他们用相片、日记、PPT、微电影……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记录方法来铭记自己和学生们度过的每一天。他们就是西部计划伊金霍洛旗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7年的薪火相传,将志愿精神化作讲台上的红烛,照亮了自己和孩子们的梦想。
为了梦想中的草原
“青葱的草地、金黄的向日葵、蔚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乌黑的煤炭、畅通的公路……好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我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第一印象。”刘细燕说。当年21岁的她是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没来之前,在她的想象中,伊金霍洛旗是贫穷落后的,并在思想上做好了吃苦的充分准备。来到之后,她看到的小镇干净、安宁,这里平静的生活和淳朴的民风让她感动。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初为人师,虽然气候上有点不适应,饮食上有点清苦,但是她和其他怀有同样梦想的四位支教生从未有过抱怨。
支教生们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真诚的回报,学生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支教生的喜爱和尊敬。刘细燕在总结里写道:“课余,学生会来陪我们聊天,我们谈学习,谈这儿的风土人情,谈外面的精彩世界。学生既把我们当‘教师,也把我们当‘姐姐。有的学生还悄悄从家里给我们带来土特产,送我们一些自己做的卡片、绣的手帕和鞋垫;有的学生抢着帮我们打水、运煤、生炉子、打扫卫生……”
十几年过去了,在伊金霍洛旗度过的简单而又平凡的岁月,不计报酬、教书育人、不带任何名利色彩的过往经历已成为刘细燕宝贵的人生财富。
如今,伊金霍洛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支教生的风采始终如一,他们仍然在平凡的岗位上接力做着不平凡的事。17年来,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学校牢记本职工作,投身一线教学,参与学校团、少工作,成为推动全旗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深入开展“研究生支教团校园巡讲”“研究生支教团社会调研”“惠民五送”等活动,共开展校园宣讲156场,收集调研文章52篇,累计覆盖人数近40000人。
凝聚在团旗下的大爱
“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协会理事”“深圳科仕达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东荣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这些称谓都属于伊金霍洛旗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张锦慧老师。张锦慧是深圳人,全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曾在南昌航空大学任教,后来开始自己创业,现在已是多家公司的董事和顾问。作为一名女性,张锦慧可以说功成名就,但她并没有就此满足。张锦慧年轻时有一个心愿,就是到西部看一看,去草原看一看,到贫困的地方看一看,为那里的孩子做一点事情。2008年8月,张锦慧终于实现了当年的梦想,来到伊金霍洛旗支教。
张锦慧被分配到了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中心小学,并在那里开始了她的支教生活。她一直在关注那些贫困的小学生。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叫撖星佑,懂事并且活跃,学习成绩是班里的第一名。张锦慧了解到,撖星佑的母亲因乳腺癌去世,当初为给母亲治病,家里负债十几万元,父亲为还债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曾是村里的干部,但他从未因家境贫困向政府和社会伸手。
五年级学生吕娜的父亲在外地打工时右手被机器截断,左手肌肉部分坏死。那家公司只支付了主要手术费,自己为了保住左手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吕娜的姐姐在呼市读大专,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的劳动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并供两个子女上学,困难可想而知。
学生刘江的母亲和姐姐因智力障碍,不慎把自家房子烧毁。政府帮助重盖了一间,房子外表看着还好,但屋里面除了火炕什么都没有,穿的衣服大都是别人送的。
学校里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生活在苦难的家庭环境中,让张锦慧老师心疼万分。张锦慧在走访过程中详细记录,并拍摄了图片,保留了第一手资料。她把这些图文资料发布到了网络上,利用自己的QQ空间,呼吁她的朋友、同事以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助贫困学生。写实的图文资料感动了很多有爱心的人,短短4个月时间,张锦慧就募集了善款3万余元,走访了46户贫困户,资助了56名贫困生。
由于原单位工作原因,张锦慧老师提前回了深圳。走的时候她拒绝一切采访和宣传,甚至不同意送行。她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她有机会一定还会再回来,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学校管理好这些助学金。她说,回去后还要继续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让苏布尔嘎镇中心小学助学金项目一直持续下去,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架一座合作的桥梁
研究生支教团无疑是一座情感的桥梁,也是一座合作的桥梁。它不仅仅贯通了志愿服务和奉献精神,还贯通了高校和地方之间的合作。
为了充分利用和发展壮大支教团和各高校的资源优势,伊旗项目办和设立支教点的高校建立了校地合作项目。陆续与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传亮爱心”助学金,每年资助贫困生3人,已经累计开展3年,每人每年1000元;2015年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爱心书屋”;设立了伊金霍洛旗—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基地设立于苏布尔嘎镇中心小学,合作对象为苏布尔嘎镇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专项捐款基金目前正在筹备设立;与上海交通大学在2012年设立了玫琳凯爱心书屋;和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活动,赴上海累计培训伊旗乡村教师70余人。为伊旗高级中学和上海附中、上海市建平中学建立合作项目,包括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库建设、名师讲座、远程教学、网络课程共享、社会实践等帮扶项目……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段段故事传为佳话,为了把这些经验和事迹保留下来,伊旗团委制作了一部以公安大学支教团团长杨晶为原型的西部计划题材微电影《石蛋儿》。由此开始,把第十五届、十六届和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纳入到网络宣传员队伍中,在网络中发声,弘扬支教正能量。2015年制作了宣传片《爱在西部计划美在伊金霍洛》,四所高校分别制作了《不同》《警支青春》《缘聚内蒙伊抹农情》《我们》四部微电影,影响广泛。
如今,一届届的支教团志愿者们薪火相传,踏着前辈们的足迹,接过奉献的大旗。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伊金霍洛旗团委)
责任编辑:刘秉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