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投机者”有机可乘

2016-05-17 21:12李景田
当代党员 2016年8期
关键词:投机者投机用人

李景田

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对工作的“选择”倾向比较明显:艰苦的基层工作不愿去,复杂的麻烦工作不愿做,避重就轻,投机取巧,挑三拣四,对这种党员干部,各级组织要提高警惕。

看清队伍中的“投机”分子

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投机”分子,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

●工于设计自我。

有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不是把心思放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上、放在老百姓的福祉上,而是精心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几年上一个台阶,怎么联络感情,怎么崭露头角,怎么扫除障碍,都有谋划。

●爱做表面文章。

一些人热衷于形象工程,上面的一项工作刚刚部署,“经验”就出来了,千方百计登上级的简报,还想办法求得领导批示,甚至弄虚作假,骗取荣誉。

●好走“上层路线”。

一些人信奉“干部四化”不如“有人说话”,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干事,用主要精力跑上级领导,跑能说上话的老同志。有的还跑领导干部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投其所好,陪吃陪玩,送钱送物。

●会借媒体造势。

有的工作没做多少,就请来新闻记者一大堆,各种媒体“轮番轰炸”,大都是没有根据的溢美之词。有的人本来没有什么学问,却请一些人操刀为其编书,请名人题词,请领导作序,还见人就送。

●奉行好人主义。

多栽花,少栽刺,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整天一张笑脸,见上级就阿谀,见下级就表扬,见同级就拍肩膀,得罪人的事坚决不干。没有一点原则性,考虑的只是推荐票和选票。

●一味明哲保身。

宁可不干事,也不干错事。不挨累,不费心,更不敢担当。干不成多少事,也没有什么大毛病,这样的人往往在民主推荐的时候票还不少。

“投机”从何而来

一是优越的成长环境养成了他们怕吃苦受累的骄娇之气,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不愿去基层,不愿到艰苦的岗位磨炼自己。

二是现代的物质观念诱发他们追求享乐的心理,学习工作静不下心,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沉迷于吃喝玩乐。

三是盲目攀比职位的升迁和待遇的高低,让他们形成走好走快的“捷徑思维”,沉迷晋升的设计,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考虑自身进退。

四是自以为是的独尊心态催生了他们责任淡漠的利己主义,从而表现出缺乏拼搏奋斗、投机钻营、浮夸冒进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作风漂浮,执行力软弱,工作也大打折扣。

堵住“投机”之门

一些党员干部的“投机”心态,究其本质是一种错误的从政理念,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么,该如何堵住“投机”之门?

第一,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严格提名、推荐、考察、任命程序,体现集体领导、确保公平公正。

第二,强化用人监督制度,扩大民主、提高透明度,落实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建立用人问责制度,实行“谁提名,谁负责”的用人权责平衡体系,有效防止“潜规则”。

第四,避免“唯选票”取人,科学看待干部。把民主推荐结果与干部日常表现、年度考核情况相结合,对民主推荐结果综合分析、去伪存真。

建议:当变“投机”为“投资”

“投机”与“投资”,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投机往往带着赌徒心理,表面“好好先生”,背地蝇营狗苟,偷奸耍滑。而投资带有积极导向意义,目的是激发潜力,让事物升值。

党员干部要为自己才干增长而投资,为自己潜在能力的发挥而投资,为自己工作经验能积累和丰富而投资,主动把自己置身于条件艰苦的基层和急难险重的岗位,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状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磨炼自己的党性和意志品质,用不断的工作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

猜你喜欢
投机者投机用人
浅析证券市场个人投机者心理
基于投机者角度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研究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徐和谊:拒做投机者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用人还需讲原则
明星效应、投资者情绪与新股上市后的过度投机
成吉思汗的聚才用人